陝西一農民分到一塊地,從不長莊稼,後發現一大古墓文物太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中平原有一塊地,常年不長莊稼,就算是風調雨順的年景也不長莊稼,甚至連草都不長一根。

為什麼這個地方長不出東西呢?一農民在家種地,費盡心思也沒能將地搗鼓出錢來,後來他請朋友來看,朋友介紹了一個考古專家。

考古學家在這裡轉悠了一圈,終於憑藉專業知識和敏銳的嗅覺,聞出錢味。

他借來挖土機將那裡挖了一遍,斷定下面一定有個大墓,因為向下探測到兩米就成了夯土地,根據泥土的結實程度和回音,能夠判斷出這裡有個超值錢的古墓。

他還特別相信自己的判斷,因為他不小心發現了兩個盜洞,他認為這可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墓地,距現在比較遙遠,而且按史書記載應該有很多盜洞。

隨著考古工作的繼續深入,考古學家發現那裡有二百四十七個盜洞,挖掘的時候大家都很忐忑,他們希望出土點有價值的東西,因為看古墓破敗蕭瑟的樣子,應該沒少被歷朝歷代的盜墓賊光顧。

當時我們國家不是很富裕,給考古人員的工資不高,要挖掘還需要僱傭車什麼的,所以很多考古人員都是自己掏腰包。

錢砸進去了,但什麼值錢的東西都沒挖出來,考古人員心情是很低落的。

不過一想到歷代盜墓賊能這麼熱愛考古,心情應該平復不少吧?畢竟都是同行。

再說這個古墓已經被盜墓賊盜了三百多次了,沒什麼值錢東西也很正常。

盜墓賊也並不都是貪心的,他們還遺留下來一些文物,比如鐵器、陶具等等,這些東西的發現或許可以寬慰考古人員,不過,另一組人員卻有令人驚喜的發現,他們發現了一套完整的石磬。

石磬是什麼東西呢?那是用青石製造的古老的樂器,上面刻有文字,古文字專家對文字進行研究後才知道,這些文字記錄的是秦景公舉行冠禮時候的故事,歷史年代是非常久遠了。

古文獻中對天子喪葬禮制有詳細的記載,過去只能在古書中看到春秋時期的葬制,現在卻真實的出現在大家眼前,他們的興奮之情是不言而喻的。

石磬上的文字特別值錢,字體為籀文,是最早的刻有銘文的樂器,而且現在聲音還特別優美。

這個巨大墓葬的墓主人是周朝時期的秦景公,秦國屬於周朝的諸侯國,秦景公也是有作為的皇帝,在位時間四十多年。

他的墓葬發現完全是偶然,也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墓葬,殉葬的人數186人,數目之大令人驚嘆。

鮮為人知的秦公大墓,在中國考古史上占據重要地位,連創好幾個第一。

柏木製作的大棺槨其實也相當值錢,為什麼盜墓賊沒把這個搬運走呢?原因是它的四個角固定得十分牢固,是由金屬溶液澆灌加固的。

柏木散發著淡黃的光芒,是館槨的一道防護,這些木材長度七米,重量三百公斤,除非盜墓賊是練舉重出身的,否則很難將館槨搬出去。

這就是秦公一號大墓的發現過程,它占據了考古史上的幾個之最,它是迄今發掘的最大的先秦墓葬,是周朝以來發現的殉葬人數最大的墓葬,棺槨的柏木是當時最高級的葬具,槨室兩壁外側的墓碑,也是最早的刻有銘文的墓碑,更神奇的是這些東西都保存的完好,說明古人在保存上也有獨到的技術。

對考古人員而言,他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出土更多的文物,讓人們更了解那段歷史,從而推敲中國歷史究竟有幾千年,它的真相是什麼?每一個文物的出土都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對他們而言,這種價值遠比文物本身的價錢更為重要。

當然,最高興的除了考古人員還有歷史學家,畢竟後者也可以發揮自己的價值,寫出一篇篇論文投稿,獲得聲譽,如果沒有考古盜墓,歷史學家也會無所事事,歷史學家希望中國歷史不斷有突破,這樣他們就可以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