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錢幣,你手中有幾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乾元重寶
乾元重寶從唐肅宗乾元元年(758)開始鑄行,到唐代宗寶應元年(762),乾元重寶和重輪乾元錢一起退出流通領域,也就短短五年時間。
乾元重寶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稱重寶的大錢,由於發行時間短,鑄造量少,後又被大量銷毀,因此存世量更少。
乾封泉寶
乾封泉寶直徑2.5厘米,隸書,旋讀,光背,銅料精純,鑄工良好。
在中國錢幣史上,錢文用泉寶的極少見。
但此大錢推出後效果並不好,老百姓對大錢並無興趣,更為害怕通貨膨脹,因而紛紛收藏開元錢,致使私錢大漲,到最後也不見了,只剩大錢。
朝廷見此情景只得下令停鑄,以流通的乾封大錢以一比一開元錢行使之。
因鑄期短,傳世少,出土多在陝西境內。
得壹元寶和順天元寶
得壹元寶和順天元寶為安祿山和史思明發行,這對短命錢是安史之亂的一個見證。
「順天」不順,「安史之亂」不久即被平息了,「得壹」、「順天」這對偽政權的錢也就悄然地退出了歷史舞台。
得壹錢銅色較紅,製作精整,錢文為隸書,錢背多見月紋,而順天錢形制同得壹錢,但錢體略重。
順天錢鑄造僅一年有餘,而得壹錢時間更短,因此所出甚少,故有「順天易得,得壹難求」的說法。
大曆元寶和建中通寶
唐代宗大曆年間曾鑄有「大曆元寶」錢,史書未有明文記載,但傳世有實物。
據研究,為唐代宗大曆四年於絳州鑄造。
大曆錢鑄期短暫,故傳世甚少。
此外,傳世有「建中通寶」錢,錢徑2.1厘米,重1.8到2克,錢文隸書,旋讀,光背無文。
銅色暗紅,錢體薄小,由於鑄期短,傳世、出土甚少。
建中通寶隸書小平的大樣和小樣鑄造較粗糙,在新疆等地發現較多,內地較少見。
開通玄寶
「開通玄寶」是唐代最後一種錢,直徑2.2厘米,大小和乾元重寶小平錢相似,錢文隸書,光背無文。
據史書記載為桂陽錢監所鑄,數量極少。
因其錢文為「玄寶」,一般認為是功德錢,是為討信佛的唐懿宗歡喜所鑄。
高昌吉利
唐朝還發行過高昌吉利錢。
高昌吉利由唐初高昌國曲氏王朝鑄。
其故都在今新疆吐魯番東南十公里處,有高昌故國遺址,北魏太和二十三年曲嘉為王,傳世至貞觀十四年為唐所滅。
高昌吉利錢文隸書,有北魏氣韻,內外郭齊備,素背無文,徑2.6至2.67厘米,重12.5克。
此錢傳世不多,幸阿斯塔納及陝西曾有微量出土。
五代十國錢幣
五代十國是中國錢幣史上錢幣較為繁雜且珍品較多的時代。
由於王朝眾多,更迭較快,加上北方的五代各個小朝廷缺乏銅礦,鑄錢品種少,每種鑄額也少,流通時間短,後來又因流傳不廣而自行湮滅,因此存世量少,珍罕品較多,如後梁太祖開平年間所鑄的開平通寶,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僅存一枚。
珍罕錢幣由於存世量極少,少量的幾枚又都在收藏家手上,他們一般不願出手,幾乎是有價無市,或有市無價,當收藏家不願出手時,錢幣可能是天價,當收藏家們急需用錢時,珍幣價格可能會一瀉千里。
有些地區的錢幣價格呈十倍以上的差異,也是同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