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陵墓神道下意外挖出一件東西,絕無僅有,河南文物專家樂壞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陵,首創神道的中國帝王陵

目前一般認為,位於今河南省孟津縣白鶴鎮鐵謝村西南的「漢陵」,就是劉秀的原陵,當地人稱「劉秀墳」。

我這裡先說說這處墓地。


劉秀墳,我曾去看過,我當時的印象是,是陵園內的古柏參天,後了解,現存隋唐時古柏多達1458棵,這是全國所有帝王陵中獨一無二的。

而當年古柏更多,《孟津縣誌》記載:「陵園裡有古柏三千餘株,為唐人所植。

原陵山門

陵園南依邙山,北臨黃河,近山傍水,古樸肅穆。

整個陵園呈長方形,由神道、陵園、祠院三部分組成,總面積達800畝。

我當時還特地繞陵園,後後面的黃河大堤上去看了,陵址離黃河確實很近,就在河南岸邊上。


各位聽眾注意了,在前面介紹秦陵、茂陵時,我沒有說過他們有神道,為什麼呢?因為在東漢之前,帝陵營建時是沒有神道這個安排。

東漢帝王陵才出現神道。

原陵前中興碑,碑後就是陵山

東漢陵墓安排神道的記載,見於《後漢書·中山簡王焉傳》,裡面記載:「(劉焉)大為修冢塋,開神道,平夷吏人冢墓以千數。

」這記載的關鍵就是6個字「修冢瑩,開神道」。

劉秀共有11個兒子,都被封分為王,劉焉是劉秀與郭皇后所生小兒子。

封王修建陵墓時出現神道,肯定是皇帝老子的陵墓有神道,不然兒子的陵墓不可以越制的。

劉秀帝王像

何謂神道?簡單來說,就是通往陵墓的道路,道旁一般分列文武大臣、祥獸石像。

還有一個最突出的地方是,神道起步處立有石柱,即此唐朝章懷太子李賢所謂:「墓前開道,建石柱以為標,謂之神道。

神道是西漢後中國古代帝王陵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劉秀原陵的規制是開創性的,雖然規模沒有西漢帝陵那般宏大,但在中國陵墓營建史上是很重要的一座陵墓。

原陵神道

現在大家看到孟津原陵神道已不是當年那條了,是現代恢復原陵景區時復建的。

當年原陵神道在現在神道兩米下的地方,經過近兩千歲月的變遷,已被淤沙黃土所淹沒。


原陵神道兩側有左右對稱的望柱和石像生。

這裡要說一下望柱。

望柱,傳說源於堯舜時代的「誹謗木」,又稱「表」。

墓地神道旁邊的叫「墓表」,宮殿附近的稱「華表」。

一般在粗大的石柱上會放一蹲著的小石獸,這個小石獸叫「犼」,這字讀hǒu,傳說是一種似狗而吃人的北方野獸,因為朝天上望,俗稱「望天犼」。

為什麼望住柱要用這種獸呢?意在提醒君王勤政。

天安門前華表

現在大家看到的天安門前的華表,就是這麼來的。

天安門城樓前後都華表,但上面石獸的蓋端坐方向是不一樣的,前面的華表上石獸面南而坐,叫做「望帝歸」,希望皇帝外出早去早回,及時處理朝政,不要留戀風光,遊山玩水。

後面的則是面北而坐,叫做「望帝出」,是監視皇帝在宮中的日常行為,提醒皇帝不要沉湎後宮,要外出巡視,體察民情。

望柱上端會還會有方形碑面,供刻字用,說明這裡是誰的墓,如原陵的望柱上就刻有「漢光武皇帝原陵神道」九個隸書大字。

原陵神道望柱

由望柱起,通往原陵的神道兩旁依次排列著八對石像生,所謂石象生就是石俑:分別為石象、石馬、石瑞禽屏、石獅、石羊、文石官、武石官、石辟邪。

排列這些石象生是有寓意的——

原陵神道旁邊石獅

石象:象徵吉祥太平,傳說能辨忠奸,而且象最守信用;

石馬:像征保衛邊疆,代表忠誠、勤快;

瑞禽屏:象徵國泰民安,是瑞兆,瑞禽是鳳頭、龍身、鷹爪、雀尾、背生雙翼;

石獅:象徵威武,是獸中之王,是權力與權威的化身;

石羊:象徵善良,羊溫順而又具有犧牲精神;

文武石官,象徵文武全才,代表國之棟樑,通稱「石翁仲」:文官溫文爾雅、執笏[hù]虔誠;武官威猛莊嚴、持長劍而立;

石辟邪:象徵消災保平安。

上面說的,是原陵的石像生,要注意的是,不同朝代神道旁邊的石俑種類會有不同,有的朝代會用石麒麟、石虎替代石獅、瑞獸屏。

石辟邪是原陵神道最早使用,南北朝時流行,從造型看應該受到了從絲綢之路傳入的西方文化的影響。

鎮館之寶:辟邪

原物前的石辟邪是1992年12月,當地群眾在神道上挖渠時發現的,這可是可遇不可求的好東西:每尊石辟邪重達2000多公斤,高1.9米,身長2.9米,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是中國迄今出土體型最大、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遠的一尊漢代石辟邪——全中國獨一無二,可把河南的文物專家樂壞了。

原陵出土的石辟邪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身若虎豹,頭類獅子,嘴大牙利,長舌延伸,頭生雙角,頜下卷鬚,身長雙翼,昂首穩立,怒目而視,四肢矯健有力,弧形長尾撐地,是尊禽獸合體的藝術形象,是漢朝石雕藝術精品。

原物現在被保存於洛陽博物館內,是該館的鎮館之寶。

曹魏大墓考古現場,原陵等級遠高於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