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來襲!上海博物館又有新動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博物館是人類收藏歷史記憶憑證和熔鑄新文化的殿堂,不少國際知名城市都擁有頂尖的博物館,人們通過參觀博物館來了解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的文化歷史精髓。

上海博物館作為一座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致力於展示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同時也傳遞著城市文化的豐富積澱和獨特魅力,成為了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重要文化窗口和藝術殿堂。

據悉,為提升上海博物館文物收藏的展出比例,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務,上海博物館東館將於9月底正式開工建設,計劃於2020年竣工。

上博東館落戶花木行政文化中心

上海博物館東館選址在浦東聯洋社區C000302單元10號地塊。

西臨楊高南路、北臨世紀大道、東臨丁香路。

占地面積4.6公頃,總建築面積約10.5萬平方米,是人民廣場館舍的2倍多,建築高度近45米,擁有地上建築6層,地下2層。

東館建成後,不但能大大提升上海博物館文物收藏的展出比例,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務,也能與周邊的上海科技館、東方藝術中心、上海圖書館東館、世紀公園等文化設施形成集群效應,成為花木行政文化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設世界頂級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的發展目標是建設成為「世界頂級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

未來,上海博物館東館將構建以中國古代文化主題為核心的展陳體系,以中國歷史上的文化現象為切入點,打破展品的門類限制,橫向構建體系,舉辦反映中國重要歷史文化內涵的主題性陳列展覽,讓文物說話,講中國故事。

與此同時,進一步拓展業務研究、教育體驗、社會服務、文化交流等功能,努力打造上海地區中國古代藝術收藏展示、古代文化教育、古代文化研究與交流及公眾文化休閒娛樂的開放性公共平台,強調「展、教」結合,使參觀者在多樣化的體驗活動中獲得知識,從而更好地發揮上海博物館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

建設一座開放型新型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東館是一座立足於未來的新型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

建築要同時兼顧文物收藏保護的安全性和服務公眾的開放性,既能使博物館內的文物擁有最好的保存環境,也能使參觀博物館的觀眾獲得更多的互動空間。

來自同濟大學的青年設計師李立教授,與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團隊,立足於城市空間整合和內部功能組織,為上海博物館東館帶來了一座開放型的博物館建築。

上博東館整體呈矩形體塊,造型簡潔挺拔,覆蓋立面的大理石表皮蜿蜒包裹宛如大海波濤起伏,既暗合上海這座城市「海陸交匯」的地理位置,也象徵著上海「勇立潮頭」的排頭兵精神。

上博東館建築從功能出發,以人為本、以文物為中心,使得博物館管理運行更加科學有效。

同時,為了緩解觀眾在特大型博物館中的觀展疲勞問題,建築還改進了常見的封閉式流線設計,在流線的不同位置設置敞開式的休閒邊廳以及室外露台和花園,強調了建築空間與城市空間的交流互動。

使得觀眾在博物館內參觀,既能與歷史對話,也能感受陸家嘴現代化的風貌。

市民將獲得更多的參與感

未來,上海博物館東館將更加注重觀眾的參與感和參觀體驗。

例如:開放式的文物修復展示使得博物館的日常後台工作得以呈現在公眾眼前;開放式庫房設計能讓觀眾一窺神秘的博物館庫房;館藏秘寶專室能讓往常受限於展出條件而長年得不到展出的國寶有機會展現在公眾眼前。

此外,東館還將更加注重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借鑑國外自然科技類探索館,專門增設了針對青少年的博物館體驗空間,使孩子們能在互動體驗中增加對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認識。

除了面向青少年的體驗空間,東館還將有更多的教室、圖書閱覽、數字影院等設施對公眾開放,繼續拓展上博公眾教育的經典品牌。

相對於人民廣場略顯侷促的場館,東館將有更多的空間設施用於觀眾服務,包括藝術書店、主題咖啡廳、文創產品體驗空間等。

在東館,市民既能觀展也能休閒,既能社交也能休憩,既能感受古老的文明也能感受城市的活力,逛博物館將成為上海市民生活的另一種新方式。

9月底開工建設

上海博物館東館項目最早於2015年開始籌備。

經過兩年多的準備,遴選出了建築設計方案,策劃了初步的展陳方案。

集合館內外專家力量,通過「WINDOW」計劃,推動並深化了對東館功能、目標、展陳等內容的認識。

目前,項目已經進入到開工前的最後衝刺階段,將於9月底正式開工建設,計劃於2020年竣工。

來源:上海博物館

編輯:City;hm#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