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神奇的古墓之一:為何萬人挖不動武則天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提要:武則天的陵墓,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甚至出動40萬人去挖。
然而,沒有人能打開乾陵。
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了,康熙大帝連骨頭都湊不齊,為什麼武則天乾陵獨善其身?
文物專家郭沫若先生曾對周恩來總理說過:「毫無疑問:肯定有不少字畫書籍保存在墓室里!打開乾陵,說不定武則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輪集》十卷可重見天日!也說不定武后的畫像、上官婉兒等人的手跡都能見到!石破天驚,一定是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
郭老隻字未提墓室中那車載斗量的金銀珠寶。
其實,可以想像,乾陵一開,其間珍寶定會光耀全世界,不弄個世界第九奇蹟才怪哩!
漫漫歷史,幾多沉浮?對乾陵感興趣的豈止郭老一人?多少代志士仁人,誰不想在有生之年一飽眼福?
1960年,幾個農民放炮炸石頭,一不小心竟炸出了武則天的墓道口。
這個墓道口是真正的國家級絕密,盜墓賊們找了1000多年也沒找見,黃巢40萬大軍挖了幾年也沒挖出來。
此後,人們在這個墓道口上邊手植了一棵華山油松,如今四面迎風,已成棟樑之材。
對一座帝王陵墓來說,墓道口好比一把鑰匙,若要發掘,相當完成了一半工程量。
如今,乾陵地宮的鑰匙已被我們握了40多年,這把鑰匙若是讓歷史上那些盜墓賊拿到手,乾陵早被挖掘一空了。
在我國歷史上,挖乾陵一事,早已有之。
長達1200多年中,梁山上,就沒有斷絕過盜墓者的身影。
小毛賊多如牛毛,正史里不記載,野史里也懶得寫。
歷史上有名有姓的盜乾陵者,就有17次之多,比較大的盜掘活動有三次。
但是又都因各種原因中途停止而未盜成功。
唐末農民起義,黃巢聲勢浩大。
他動用40萬起義軍在梁山西側挖山不止。
直挖出了一條深40米的「黃巢」溝,挖走了半座大山。
因為軍中無飽學之士,不懂乾陵座北朝南的結構特點,結果因為挖錯了方向,終沒得手。
史載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是個有官銜的大盜墓賊。
他率領兵丁一古腦掘開了十幾座唐陵,發了一筆橫財。
因為手中有了錢,便驅動數萬人於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
不料挖掘過程十分不順,遇到的天氣總是狂風暴雨,溫韜受了驚嚇,才絕了發掘乾陵的念頭。
民國初年,國民黨將領孫連仲親率一團人馬,也想學學孫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樣子,在梁山上埋鍋造飯安下營寨,用軍事演習作幌子,炸開了墓道旁的三層岩石,最後卻也沒能撈得半點好處。
目前,許多專家認定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盜掘的陵墓。
理由是乾陵墓道完整,而舍墓道,從石山腹部另鑿新洞入地宮,難度很大,目前尚未發現新的盜洞。
至於事實是否像人們希望的那樣,只有等到打開地宮的那天才能得知了。
陝西省考古界老前輩石興邦老先生,幾次撰文說,發掘乾陵的各種條件都具備了,時機也成熟了。
40多年來,考古界對南唐二陵、明定陵、法門寺地宮、秦公大墓的發掘中,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專業隊伍,完全能夠勝任對乾陵的發掘工作。
發掘乾陵是陝西省政府40多年來的一種官方行為,在花重金撰寫幾十萬字、有眾多科學家參與、異常嚴密的《唐乾陵發掘計劃》中指出:所謂發掘,就是在採用密閉系統,阻隔空氣流通的有效措施下,只允許兩個攜帶有氧呼吸設備的無菌工作人員(或機器人)進入墓道,用微光攝像器材採回資料就算髮掘成功。
如何保護,如何展出應根據資料制定。
那肯定是若干年之後的事情了,這怎麼會對文物有損害?
乾陵具有全國其他帝陵目前都不具備科學發掘的五個條件:知道主墓室的位置,且準確無誤,一打就開;內藏豐富且證明沒有被盜過;花重金撰寫的發掘方案,和經多方考證的徵求意見稿;幾十年不間斷的上書中央,已引起高端重視;可以證明帝陵正處於損壞之中,而要立即進行搶救的資料。
在科學發掘乾陵的客觀環境已經成熟的情況下,早一天發掘比遲一天發掘要好。
「震國之寶」早日面世,對盛唐的研究可以推向一個中西文化比對的高潮;可以提升中華民族在國際上的聲望。
更可以有力地促進「西部大開發」,繁榮中國的旅遊業。
對於陝西來說,經濟學家和文物工作者們預測,乾陵一開,陝西每年最少可增加五百萬遊客,五百萬遊客會帶來多麼大的經濟效益?而這五百萬遊客又會給西部大開發帶來多少信息、多少投資?而遲遲不能進展的主觀原因是某些專家們不願說明的私心在作怪。
他們關注的並不是乾陵能不能發掘,而是對自己有什麼實際利益。
如果問世界上那個皇帝的陵墓最難挖,那麼毫無疑問是武則天的「萬年壽域」——乾陵。
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盜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出動人數40萬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幾乎被挖走了一半。
然而時至今日,乾陵依然不拋棄、不放棄,像許三多一樣恪盡職守地保護著主人武則天和丈夫李治的遺體。
我們不禁要問,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了,康熙大帝連骨頭都湊不齊了,為什麼單單武則天的乾陵可以獨善其身?
乾陵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兩位皇帝——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也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文物儲藏最豐富、而且沒有被盜的帝王陵墓,被稱為埋在地下的「世界第九大奇蹟」。
乾陵位於咸陽市干縣境內海拔1047米的梁山上,史書稱其為「歷代諸皇陵之冠」。
乾陵仿當時西京長安格局設計,分內城、宮城和外城,內城占地240萬平方米,宮城周長十二里,外城周長八十餘里,陵園內建房380間。
史書記載了乾陵的選址故事,當年唐高宗在洛陽病逝後,陳子昂等人力主在洛陽設置陵寢,但武則天為了遵照高宗「得還長安,死亦無恨」的遺願,決定在關中渭北高原選擇吉地。
很快,朝廷在全國範圍內遴選了兩位名揚天下的方士,一位是四川星相家袁天罡,另一位是皇宮裡專掌陰陽和天文曆法的太史令李淳風。
袁天罡接旨後遍尋黃河兩岸,都沒找到一塊中意之處。
後來來到關中,半夜子時出來觀看天象,只見一處山巒上紫氣沖天,恰好與北斗相交。
袁天罡認定是塊寶地,於是急忙奔上山巒,找准方位,但一時找不到東西作記號,就摸出枚銅錢放地上再蓋上浮土,這才下山回朝復命去了。
另一個風水師李淳風接旨後,沿渭水東行尋找寶地。
在一天正午艷陽高照之時,他見秦川大地上突兀出一座奇怪的石山:從南向北看,好像一位少婦裸睡在藍天白雲之下,這少婦五官齊全,一對**堅挺對稱,連**、肚臍都也具備。
更讓他神奇的是:這少婦雙腿稍稍分開,中間還有一淙清泉在終日流淌不息!李淳風大為吃驚,於是抓緊上山,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擺八卦,拔出髮針在二魚相交處扎入土中後,也下山回朝復命去了。
武則天聽他二人說在同一方位選中吉地,派人再去複查。
大臣來到梁山後,找到這塊地方扒開浮土,驚得半天沒站起來,原來李淳風的那根髮針正扎在袁天罡那枚銅錢的錢眼裡!
既然是一塊風水寶地,那還等什麼,武則天下令立即開工,很快就將乾陵修好,安葬好唐高宗,後來武則天追隨丈夫葬於乾陵。
乾陵的地形地貌完全應合了陰陽二儀、天地配合得最絕妙的完美結合。
乾為天為陽,坤為地為陰,陰陽交合,乃生萬物。
《葬書》中說:「葬者,乘生氣也。
藏風聚氣,得水為上,故葬者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
」
乾陵雖然歷經千年滄桑,但是,依然風雨不動,歷代盜墓賊都在乾陵面前無功而返,甚至連乾陵的墓道門都沒有找到,可見這塊風水寶地確實保護了龍體鳳軀長眠地下而不受凡人紛擾。
但是,也有古人指出,梁山風水是好,但是它利陰而不利陽。
武則天選定這裡作為埋葬自己與唐高宗的陵墓,是為了武家後代子孫興旺。
並且提出了以下觀點:
第一,乾陵與太宗的昭陵龍脈隔斷,如果是普通百姓埋在這裡,可以興旺三代,但是皇帝葬在此地的話,恐怕三代以後,江山有危險。
事實也確實如此,唐朝自唐玄宗之後就由盛轉衰,此時據武則天當政也不過三代。
第二,唐朝的龍脈之首在九峻山,太宗葬在此地,居於龍首而使唐室興旺,但是,梁山是周朝的龍脈之尾,尾氣必衰。
第三,梁山北峰最高,前面兩峰像**。
整個山形,遠遠看去像一個少婦平躺,乳峰高聳。
這是一個典型的利陰的地方,陰氣瀰漫,不利於陽,並且梁山主峰直秀,屬木格,南邊二峰圓滑,屬金格,三座山峰雖然挺拔,但是遠看很平,屬土相,金克木,土生金。
在主峰下修陵寢,必定導致陰氣壓倒陽氣。
武則天之所以篡權掌天下,與她將陵墓選在此地有關。
當然,上述推論,無法證實或者證偽。
不過從梁山的地形來看,雙峰高挺,二水環繞,似乎是一個美女靜靜地平躺在此處。
不管梁山是利陰還是利陽,但它確實是一塊罕見的風水寶地。
地宮中有何無價之寶?
乾陵地宮裡,到底有多少文物呢?經過這麼多年的探測考察,一位資深的文物工作者推算:保守一些說,最少有五百噸!這還不包括墓道里的那些條石,而那些造型各異刻有文字的條石,也是難得的文物。
根據考古工作者對乾陵主峰以下,垂直地宮的局部探測,以及對乾陵附近的陪葬墓的發掘,專家們推測乾陵墓室的結構,是由墓道、過洞、天井、前後通道,左右宮殿組成。
左邊躺著唐高宗,右邊躺著武則天。
在前後通道的兩側,又各有四間石洞,洞裡裝滿了盛唐時最值錢的寶貝。
在通向金剛牆的近百米過道兩旁,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
而最讓世人感興趣的就是那件頂尖級國寶——《蘭亭序》。
史書記載,《蘭亭序》在李世民遺詔里說是要枕在他腦袋下邊。
那就是說,這件寶貝應該在昭陵,而不在乾陵。
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把昭陵盜了,但在他寫的出土寶物清單上,卻並沒有《蘭亭序》,那麼十有八九《蘭亭序》就藏在乾陵裡面。
乾陵一帶的民間傳聞中,早就有《蘭亭序》陪葬武則天一說。
細說起來,中國幾千年歷史上,惟一敢廢黜正統,戴上皇帝帽子的女人,只有武則天一人。
她66歲時掀翻了李唐龍案,宮門外高懸起武周的旗幟,硬是當了15年皇帝,死後又敢在自己墓前豎起黑色的無字碑,一生功過任憑後人評說。
唐高宗李治風流倜儻、病塌上草就遺詔,要把他生前喜歡的字畫全部隨葬入墓,估計書法大聖王羲之除《蘭亭序》之外的精品都被李治帶入了棺槨。
而武則天更是才氣橫溢的一代尤物,可流傳至今的《全唐詩》中,只收了她很少一部分詩作。
武則天那麼多失傳佳作哪裡去了呢?是否就葬在陵中?這實在是彌天之謎。
「本作品為申請uc大魚號所用」
中國最神奇的古墓之一:武則天墓為何萬人挖不動
提要:武則天的陵墓,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甚至出動40萬人去挖。然而,沒有人能打開乾陵。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了,康熙大帝連骨頭都湊不齊,為什麼...
乾陵之謎:乾陵被盜過嗎?為什麼盜墓賊對他沒有一點興趣
乾陵是一座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梁山的唐朝墓葬,在唐代首都長安(今西安)西北方向約85公里處。該陵為唐高宗李治(649年–683年在位)與武則天(690年–705年在位)的合葬墓,建成於唐光宅元年...
最有希望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的中國陵墓,竟然是它?
摘要:武則天為何要為自己豎一塊「無字碑」?至今仍然是個謎。比較多的一種猜測是這位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將自己的功過是非留給後人去評論,這是聰明之舉。陝西乾陵素有考古界的「三峽工程」之稱。在位於...
揭秘武則天陵墓千年謎團 盜墓士兵瞬間暴斃
【導讀】國民黨將軍孫連仲帶領部下,學著孫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樣子,在梁山上埋鍋造飯安下營寨,用軍事演習作幌子,黑色炸藥炸開墓道三層豎立石條,正準備進入時,突然冒出一股濃煙,盤旋而上,成為龍捲風,...
揭秘:歷經多次盜掘,就是挖不開的陵墓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很早就有官方的專業挖墓隊伍,民間也有很多的盜墓賊,他們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墓葬里的金銀財寶。所以,歷代帝王將相的陵墓就成了他們盜掘的對象,因此,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
武則天乾陵地宮堅固無比數遭挖掘而未開之謎
武則天的陵墓乾陵地宮為何從古至今都沒被人盜過,難道是武則天連死了都讓人害怕?其實都是在機緣巧合之下,數次遭盜墓卻都沒有盜成,這與乾陵地宮的構造和位置有關,也與盜墓時的天時有關,但在科技發達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