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考古:流域史前有過兩次人口遷入高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月11日,在習水縣舉行的赤水河流域史前至漢晉時期遺址考古發掘現場會上,相關專家稱,赤水河流域史前有過兩次人口遷入高潮,其開發或始於公元前2500年至2000年。

魏晉時期的陶俑

發表這一觀點的,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孫華。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國青銅時代考古,此外還從事中國先秦史、中國藝術史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等。

孫華說,習水縣土城黃金灣遺址是赤水河流域迄今發現的最大史前至漢晉時期遺址,對於研究歷代中央集權對西南掌控、開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原有的多數資料認為,中央對赤水河流域的掌控和開發始於秦漢。

當時,秦漢將四川盆地作為向西南拓展的支撐前沿,逐步輻射和掌控周邊區域。

長江及赤水河在內的支流,是重要的通道。

出土的古錢幣

結合土城黃金灣等遺址的出土文物,尤其是部分新石器時代的石器、陶器、青銅器和陶窯等,多位專家認為,這些文物反映了赤水河流域的早期開發歷史,對土城古鎮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提供了新材料。

出土的石斧

孫華表示,在中央掌控西南前,來自盆地區域和長江兩岸的部落等,就沿著長江這個通道,進入赤水流域生活、開發。

他說,史前時代,赤水河流域可能有兩次人群遷入高潮,第一次是在公元前2500年至2000年之間;第二次高潮,可能在公元前1300年至900年間。

出土的穿孔牙飾

孫華的推定,是基於對出土石器、陶器、青銅器的觀察。

目前,僅黃金灣遺址出土的青銅器就有20多件。

其中一個陶窯,被確定是距今4000至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

新出土的漢代陶盆

此外,針對為何尚未發現唐代遺址的問題,孫華認為,因漢以後政局動盪,中央無暇顧及西南,讓當地土著掌控了該區域。

唐代,國家雖又逐步恢復掌控,但力度尚不如前,因此留下的遺存就少。

出土的鐵劍

他同時表示,在赤水河流域,唐代以土著掌控為主,與中央交流較少,保存下來的遺蹟具有鮮明的本土特色。

但是,缺乏該時期本地區遺存標本,由此未能確定。

「有些東西,可能就是唐代這一時期留下來的,但我們沒進行確認,或是沒有發現。

」他說,這有待於在今後的考古研究中去解決。

一座漢墓內景

昨天,當地政府表示,基於赤水河流域考古發掘的重要發現,已確定在土城黃金灣遺址修建博物館和文化體驗區,目前正在設計中。

據介紹,以展示黃金灣遺址出土器物為主的博物館,占地面積1300多平方米。

相關人士表示,此外,博物館將保存該遺址的部分發掘坑,並收集赤水河流域其它遺址上的出土器物。

漢磚上的花紋

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說,黃金灣考古發掘遺址上,已搭建了一座2000平方米的簡易鋼架大棚,將主要發掘現場納入「室內」。

據稱,這在貴州田野考古工作中,還是第一次。

「室內」考古工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貴州考古發現赤水河流域迄今最大漢代聚落遺址

新華社貴陽9月23日電(記者李驚亞)貴州省考古專家對習水黃金灣遺址田野考古發掘時,發現存在川、滇、黔三省赤水河流域及黔北地區迄今所見規模最大的一處漢代聚落遺址。這一發現對研究南方絲綢之路的形成與...

貴州習水黃金灣遺址發現十餘座崖墓

新華社貴陽6月19日專電(記者李驚亞)貴州省考古人員日前對遵義市習水縣土城鎮黃金灣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時,發現了十餘座崖墓,為研究赤水河流域乃至貴州境內的建築藝術、著裝服飾、文化信仰、社會風氣、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