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末:難斷的盜墓產業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近日,遼寧省朝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11·26」特大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第一批案件作出一審判決。
5名被告人被依法判處無期徒刑,其餘25名被告人被判處有期徒刑3至15年不等,並處罰金。
無論是抓捕人數還是追繳文物數量,此案都創下新中國成立以來數量之最,堪稱「涉文物第一大案」。
法治周末記者搜索發現,2015年10月31日,位於河北遵化的清東陵被盜,此次已不是清東陵第一次被盜,慈禧陵、乾隆陵和康熙陵都曾被盜墓者「光顧」過,而此次被盜的是景陵妃園寢內埋葬的唯一一位貴妃——溫僖貴妃之墓。
盜亦有「道」
近年來,盜墓類題材大熱,包括《鬼吹燈》《盜墓筆記》等幾部盜墓題材小說廣為暢銷,光是近幾個月,就有陸川的《九層妖塔》、烏爾善的《尋龍訣》和網絡季播劇《盜墓筆記》相繼熱映。
我國盜掘古墓之事由來已久,歷史上有記載的被盜最早的墓是商朝第一代王商湯,距今3600多年,盜掘事件最早出現在277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
「一千多年前,中國分裂成三個國家,不停地打仗,打仗首先要吃飽,有個皇帝為了不讓戰士餓肚子,在軍隊安插摸金校尉官銜。
這官銜就是到處探勘古墓、破門開棺,跟死人借錢買糧食。
」近日熱映的《尋龍訣》中簡要介紹了盜墓四大門派之一——摸金派的由來。
眾所周知,曹操有著眾多頭銜,如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此外他還是個盜墓高手,他的所作所為在中國盜墓史上值得一說。
其實曹操盜墓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將財寶用於擴充軍備,這種做法在當時甚至被升格為一種戰略。
為保證盜墓的有組織、高效率,曹操在自己的軍中成立了類似「盜墓辦公室」的機構,這是中國盜墓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軍方盜墓機構。
此機構內設「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職,有幾十個人專門負責,他們隨部隊遷移,隨時準備著盜掘沿途墓葬。
在現代生活中,也存在著不少盜墓「祖師爺」。
遼寧省朝陽市公安局破獲的「11·26」案系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涉文物案,抓獲10個盜墓團伙的嫌疑人175人。
此案件被稱之為「共和國涉文物第一大案」,也是單案抓獲犯罪嫌疑人數和追繳被盜文物數量最多的案件。
其中,有被稱為「祖師爺」的姚某,有資深考古人員劉某、監守自盜的遺址搶救性挖掘技工鄧某等4名公職人員,更多的是負責埋頭刨挖的農民……
據辦案民警介紹,此案一號人物姚某有著「祖師爺」的綽號,博覽考古等方面的書籍,「他在確定古墓葬、遺址位置方面經驗豐富,可以脫離羅盤儀的輔助,直接根據山脈河流走勢和日月星辰的位置,就可以進行大體定位。
」
這起代號為「11·26」的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被列為公安部督辦2015年1號案,犯罪足跡遍布7省區10個市。
被盜文物有玉豬龍、勾雲形玉佩、馬蹄形玉箍、方形玉璧……涵蓋了新石器時代直至清代的1168件(套)文物,經專家估算,價值逾5億元。
此案被考古界稱為「東方文明的新曙光」。
有評論指出,輿論對此案被告人的譴責之聲不多,各種對被告人曖昧式的點讚之聲反而很多,這件「涉文物第一大案」竟然成為「盜墓文化」的狂歡,非常嚴重的犯罪行為竟然被「盜墓天才」「摸金校尉」等詞語包圍。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盜墓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鏈,但分級很複雜,和收藏界一樣分幫派和圈子。
基本上有低級型、初級型、中級型、中高級型、傳統型等幾種類型。
看過《鬼吹燈》《盜墓筆記》的都知道,盜墓有四大門派:摸金派、發丘派、搬山派、卸嶺派。
電影《尋龍訣》中的主角拿著摸金符、帶著金剛傘,口念「合則生、分則死」「雞鳴燈滅不摸金」,被觀眾評價為「妥妥的正宗摸金範兒」。
就是出自三國時期曹操設置的摸金校尉。
遭劫的清東陵
2015年10月31日,位於河北省遵化市的清東陵被盜。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10月16日,清東陵晉升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而景陵妃園寢被盜案,就發生在晉升5A級旅遊景區兩周後。
據了解,清東陵景陵妃園寢被盜案發生後,國家文物局當天就通報公安部,並派員現場督辦。
2015年11月7日,被盜的12件文物已全部追回,控制涉案人員8名,1名在逃。
目前案件仍在偵辦中。
2016年1月11日,微博名為「作家徐鑫」的網友發消息稱,清東陵景陵妃園寢被盜。
記者搜索發現,徐鑫為清史研究專家,其於2016年1月1日出版的《康熙帝陵歷史之謎》一書中,圖文披露了去年10月底景陵妃園寢被盜的一些細節。
書中稱,2015年10月31日,景陵妃園寢中康熙溫僖貴妃地宮被盜。
當日凌晨4點多,盜墓者正在作案時,被看守人員發現並報警。
盜墓者見事情敗露,丟下作案工具逃離。
根據徐鑫在書中的表述,盜洞位於溫僖貴妃寶頂西側月台下,洞口被盜墓者用草木掩蓋。
據書中現場圖片顯示,盜洞長1米、深1米左右,切口工整。
盜墓者引來園寢西面附近農業灌溉電力,利用電動切割工具在地面打了1米多深的洞,然後將盜洞橫向通往地宮,打通地宮石壁,利用潛水泵將地宮積水抽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正成為盜墓一族的「至理名言」。
傳統的盜墓方式工具以洛陽鏟為主。
但是,盜墓者工具還是日益高科技化。
與盜墓賊打了20年交道的咸陽警官高檢安說:「從我們截獲的盜墓工具看,他們現在基本上都配備了氧氣面罩和紅外線探測儀,連夜幹活,快的話,兩三個小時就搞定了。
」
在很多人看來,如此多製作精良的先進設備,購置起來肯定是個難題。
但經記者在網上搜索,在淘寶上就可隨意買到盜墓所需的設備。
徐鑫書中稱,盜墓者在地宮中盜出鳳冠、朝靴、衣物、被褥等物。
「盜墓者受驚逃跑時,還丟下了溫僖貴妃的朝靴。
」對該說法,徐鑫書中也配有多張現場圖片予以證實,並稱「現場還發現一些骨殖」。
記者了解到,景陵妃園寢是清代內葬人數最多的妃園寢,內葬49人,其中嬪妃48人、皇子1人。
衛星地圖顯示,園寢內共有49個寶頂,共分7排,南側較大,北側較小。
其中,被盜的溫僖貴妃寶頂位於第四排中間靠右位置,而溫僖貴妃也是景陵妃園寢內埋葬的唯一一位貴妃。
時光回到1928年,孫殿英為國民黨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以「剿匪護陵」為名,進入清東陵搞「軍事演習」,暗中連夜行動,盜掘清東陵。
據已公開的史料顯示,孫殿英盜陵分工明確、準備充分。
他兵分三路,同時盜掘了慈禧陵、乾隆陵和康熙陵,其對慈禧陵的破壞最大。
這次盜墓持續了七天七夜,史稱「東陵大盜」。
盜案敗露後,舉國震驚,各界強烈譴責,要求追究孫殿英法律責任。
著有《崇陵盜案》作家、文化學者李文通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採訪時說:「作為清陵守陵人後代,我對這個案件比較關注,希望儘快破案,嚴懲不法者。
『盜亦有道』。
挖墳掘墓,對先人不敬,毀譽傷德,殃及親眷,為歷代所不齒。
」
盜墓變成「產業鏈」
據相關人士透露,2010年僅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湖南六省,就有將近10萬職業或業餘盜墓人。
關於盜墓的現實,國家文物局原顧問、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謝振生認為這個問題正在變得更加嚴重,完成文物盜掘與銷贓的全部環節和流程甚至只需幾天時間。
原先文物從古墓中盜出後,要等待「識貨者」——這是一個漫長並偶然的過程;而現在,文物一出土,便肯定意味著它有了買主,交易迅速完成,「與過去相比,盜墓已經完全產業化」。
西安市著名的文物市場八仙庵常年熱鬧非凡,但如果仔細注意就能發現,偌大一個市場並沒有幾樁像樣的生意成交。
據媒體報導,地下文物的流通,市場裡的中間商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據悉,這裡完成了全國地下出土文物20%以上的初次上市交易,這應該是八仙庵里不言自明的公開秘密。
知情者透露,出土文物很多都是由盜墓賊所挖,這些古玩店中擺放的文物,其中很多都是盜墓賊賣過來的。
曾有記者深入古玩店,當其對古玩店的老闆說自己手頭有國家珍貴保護文物,但不敢拿出來賣時,老闆竟然表示不問來源,只要東西好,照單全收,並讓記者放心拿來,似乎已經對這種非法交易司空見慣。
在販賣文物的環節中,中間商是最小的商人,而在連接盜墓的環節上,他們又是最大的商人。
奧妙就在這小與大之間。
經驗豐富的刑警一語道破天機:(為了保證貨源)一般的文物販子(中間商),手裡都控制著幾個「施工隊」(以「腿子」為首的盜墓群體),他們有的長期養著「掌眼」為自己尋找古墓;有的與一些專業盜墓的「支鍋」小中間商們保持著穩固的合作關係。
三、四級市場商人大多聚集在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大城市,他們不是有著文物報關的本領,就是有著更深的背景和能力。
文物倒手到這個階段,身上攜帶的盜掘證據鏈已經斷裂,即使留有一點蛛絲馬跡也無礙大局。
再經過一、兩輪的倒手後,「洗白」的文物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見到幕後的大老闆了。
走到這一級的文物基本不再攜帶風險,擁有它的大老闆可以風光地擁有支配權。
那麼,大老闆們又是誰呢?
依據文物學會統計,文物收藏量在10000單位以上的文物商在全球有3000人左右,正是這些不同國家的重量級古董商在全球控制著一個複雜而緊密的文物交易網絡。
大量文物從不同國家的地下挖出,經過四到五道文物販子倒手,最後到達境外重量級交易商的手中,也只有通過他們才能進入合法化的商業渠道,拍賣、轉手、升值,過去循環流通一次一般要耗時三到四年。
國家文物保護法規定任何出土文物必須無條件上繳國家,同時基本禁止了文物交易。
「保守」的文物政策,限制了國內文物不能在國內交易,使得國內大量的民間文物只能轉移國外尋找出路。
2014年,美國索斯比拍賣行一年的文物拍品中,中國文物拍賣品多達102件。
在文物拍品目錄第24頁上,是6個西漢裸體陶俑的圖片,旁邊用文字註明:「此系中國漢代文物,出土地為西安,拍賣底價為每件6000至8000美元,拍賣時間是美國時間2002年3月20日。
」
西安警方曾公開表示,2001年底西安白鹿原上一漢代諸侯墓被盜,盜墓者們盜空墓室外層後又侵入寢殿,共盜出271件彩色裸體陶俑,據估計,絕大部分陶俑被盜墓者以每件600元的低價售出。
相關媒體報導,據警方描述的陶俑特徵可以確認,在索斯比拍賣行2015年3月20日拍賣的6個中國陶俑正是出自於這批「被盜品」。
從中國出土到美國「上市」,這6個陶俑只花了不到兩個月時間。
文物交易全球性市場存在
在許多國家,非法出土文物交易都被政府禁止,而對流入境內的他國文物交易卻持允許態度,「這等於給盜墓文物創造了一個可供『漂白』的全球性市場」。
海關總署監管司官員彭如策對此也感到非常無奈,「出土文物的走私已經向集團化、現代化發展,走私方式日益多樣化,從個人隨身攜帶少量文物,發展到通過貨櫃夾藏,以及通過郵運快件渠道大批量多品種走私文物出境。
走私者成份也更複雜,走私流向主要是韓、日、美、英等國。
」
「每年大概有10萬件以上的非法出土文物先從全國各地匯集到河南洛陽、陝西西安和甘肅這幾個內陸文物集散地,再從這些地方通過鐵路輸往廣州、深圳、福建等地,最後經過海路和航空貨運抵達香港和台灣。
」山西公安廳警官李殷向記者描述這個全球化的文物走私網絡,「而英國又是這個全球網絡的中軸。
」
1999年,英國警方曾在海關查扣了9個貨櫃14000多件中國文物,當聞訊前往的中國考古所文物專家趕到現場,所有人都瞠目結舌:堆滿了3間房子的文物,足以舉辦一個上迄3500多年前的商朝,下至前清時期的中國歷史展覽。
專家表示,只要有全球性市場存在,文物交易的鏈條就永遠不會斷裂,這就是任何行業都會出現蕭條期,而盜墓現象經年不衰歸根結底的原因。
安陽市收藏協會副會長李麥柱表示:「很多文物被盜墓賊盜出後,就直接出境了。
比如,盜墓賊今天在江蘇、西安盜墓,出土的文物明天或後天就出海關了,整條線路特別通暢。
若是有一些文物在境外賣的價錢不如國內,他們就會通過一些渠道把這個文物再弄回來。
」
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對盜墓者的行為痛心疾首。
他說:「在盜墓分子破壞下,一些重要歷史信息很難再完整取證。
這些人毀的不是文物,而是歷史。
」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與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已經從一個純粹的古文物供給國變成重要的消費國。
名人富豪們動輒幾百萬元爭購一件文物的故事常常令文物商們津津樂道;文物的投資功能和避稅功能被炒作者們無休止地放大;眾多媒體報導的推波助瀾,這些都使地下文物遭遇了空前的關注。
「盜墓熱」不能火
有報導稱,盜墓產業化發展正以最快的速度吞噬著我國的地下文物,並且在擴大內需的呼聲下,迅速地把觸角伸向全國。
廣西文物保護專家梁曉認為「盜墓熱」現象源於有關文物收藏、鑒寶類等電視節目、講述盜墓高手到古墓中尋寶的有關盜墓的小說和影視作品。
「文物收藏熱在中國持續高溫,無形中增添了文物保護的難度。
一些不法分子偷盜、倒賣文物獲取巨額利潤。
」梁曉說,「這無疑都會給文物,特別是古墓遺址等野外文物的保護帶來威脅。
」
而在李文通看來,鑒寶節目既有對收藏熱科學引領的積極一面,但也在專家們的「市場估價」節點上刺激了一些人「急發財」的原始衝動。
他在寫《崇陵盜案》時,就採訪過盜墓者,「他們的講述繪聲繪色,他們的行規殘暴嚴厲,他們的工具巧妙實用,他們的方法機巧驚人……作者或製作方對這些東西的過細描繪,對他們「成果」的過高炫耀,對他們下場的懲罰缺位,會無形中點醒一些鋌而走險的「賊大膽」,絕非作者本意地給他們一些『提示』。
」李文通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收藏界人士指出,國內現在越辦越火的古董拍賣的實際原因是:「由於文物是一種具備避稅功能的投資工具,一批資金實力雄厚的民營企業開始涉足古董業,不惜斥巨資,炒高價。
」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楊泓十分痛心。
「盜墓分子對古墓的破壞是非常猖狂的,這在中國是非常難解決的問題。
在中國發展的過程中,盜墓也在發展,這無疑是利益的驅使,與日益增加的文物收藏者有直接的因果聯繫。
」 發生在遼寧的「共和國涉文物第一大案」可以被認為是由於盜墓者選擇了偏僻的墓葬。
「野外文物保護非常困難,特別是那些古墓葬和古遺址,基本都在荒郊野嶺。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局博物館與文物安全督查處處長莫志東說,拿廣西舉例,目前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6處,355處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部分也都在野外,安全保護措施受限於道路、供電等,監控保護設備無法安裝,以至於文物被盜後警方也無法破案。
「缺錢、缺人」是最大的原因。
莫志東表示,目前每個縣的文物保護單位一般有專業工作人員4人左右,「4個人要保護幾百平方公里內的文物十分困難」。
不少文物由於缺乏保護資金,疏於修繕,即使不受到人為破壞,也會在大自然的作用下慢慢消失。
「偷墳掘墓,斬立決」,劉寶瑞相聲里的這句經典台詞可不是空穴來風,面對利慾薰心、喪心病狂的盜墓者,我國曆朝歷代都制定了嚴厲的法律條文,對其予以懲治和打擊。
廣西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專家周可達認為,政府應提高文物保護意識,在展開文物普查的基礎上設立專項保護資金,在保護研究人員和技術設備方面加大投入,加強保護力度。
「執法部門應加強對文物交易的監管,不能讓地下文物交易泛濫。
」
長沙市嶽麓區文物管理所所長肖輝也持有相同的觀點,他希望相關部門能夠設立專門的保護機構,對古墓進行統一保護和管理。
李文通認為保護國家文物是每一個公民的天職。
文保部門畢竟不能將所有埋在地下的文物全部全程監管,要通過民眾的廣泛參與,陷不法行為於民眾監督的汪洋大海之中,才能使盜墓者無機可乘;那些已經探明的、普查過的或亟需勘驗的陵墓,要制定保護方案,同時,科技手段要跟上,老祖宗的寶貝不能丟、不能毀;對盜墓行為要保持長久的高壓態勢和不間斷的專項打擊,比如,建築開工的地面以下工程,文物部門要全程監管,財稅部門要追查以購買文物方式的避稅行為;文物文化工作者的良知要跟上,說話、動筆、錄播要考慮社會責任和社會效果。
(資料來源:《新京報》《北京青年報》、法制網、新華網等
見習記者 管依萌)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半月談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半月談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任何報刊、網站等媒體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連結、轉帖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
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如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