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火了,但還有數十萬國寶文物還流落「列強」無法回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晉「網紅」《國家寶藏》

再一次喚醒了國人的民族記憶。

2017年12月初,它成為用戶群為95後至10後的視頻彈幕網站,B站的一家「流量大戶」。

到目前為止,五期的總播放量為828.8萬次,共有62.1萬條彈幕。

密密麻麻的彈幕下,元代畫家黃公望、東晉書法家王羲之、雍正皇帝穿越回清朝。

圍著乾隆360度立體聲吐槽他「農家樂審美」的情景,收割了眾多年輕粉絲。

如果不是燈光一直聚焦在那隻集歷代大成於一身的瓷瓶,你想像不到這是一檔央視文物探索類節目。

這檔被稱為中國版「博物館奇妙夜」的《國家寶藏》播出後,不僅主演頻現「微博熱搜」。

連節目裡出現的杜虎符、《闕樓儀仗圖》、骨笛等文物也成為「網紅」,刷爆網絡。

其中,首期節目,紫薇星之城—故宮博物院,就攜帶著「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卷以及有著「瓷母」之稱的各種釉彩大瓶三件國寶震撼亮相。

而《千里江山圖》最受觀眾的喜愛

它是北宋18歲的天才少年王希孟唯一傳世之作。

12米巨幅長卷,畫出了驚艷世人的青綠山水。

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此圖描繪了祖國的錦繡河山,畫面上峰巒起伏綿延,江河煙波浩淼,氣象萬千,壯麗恢弘。

《千里江山圖》卷在設色和用筆上繼承了傳統的「青綠法」,即以石青、石綠等礦物質為主要顏料,敷色誇張,具有一定的裝飾性,被稱為「青綠山水」。

每次展開都會有少量顏色脫落,因此相較於水墨畫而言對展出要求更高,即使內部人員也很少有機會目睹真跡。

圖:https://image.baidu.com

而且《國家寶藏》作為真人秀,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1分

它在Twitter上也獲得了一大波粉絲的青睞

《國家寶藏》中出現的國寶只是有代表性的幾個,其實,還有很多沒有露面。

寶藏君:「這些也是我的同伴」

如《女史箴圖》就是當今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是尚能見到的中國最早專業畫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它本為清宮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藏在圓明園中。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軍大尉基勇從圓明園中盜出並攜往國外。

現在世界上只剩兩幅摹本,其一為宋人臨摹,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筆意色彩皆非上品。

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館中的這件摹本。

圖:https://image.baidu.com

傳世千年的真跡國寶《歷代帝王圖》,至今流失在美國,被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收藏

它是繪畫在娟上的一幅彩色畫,縱51.3厘米,橫531厘米。

上面有十三位帝王,每個帝王身邊有一到兩個侍者,整個畫卷一共有四十六個人物。

從中國古代繪畫史上的角度看,如此巨大規模的人物畫卷實屬罕見,這幅畫不但規模宏大而且技藝精湛。

閻立本根據每個皇帝所處的不同時代、年齡、經歷、性格和他們的作為。

通過藝術手段,把每個皇帝的內在氣質和政治風度表現得栩栩如生。

圖:https://image.baidu.com

雖然,這些國寶流失海外,但它們還能被後人觀摩、鑑賞。


但是,有一些國寶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

北京人頭蓋骨。

這個恐怕大家最熟悉了,我們剛開始學習歷史的時候,可沒少和這張圖片打交道。

圖:https://image.baidu.com

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的山洞裡,我國的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個完整的遠古人類頭蓋骨化石,這就是震驚世界的北京人。


可還是在1941年,日軍偷襲了運送北京人頭蓋骨的運輸車,北京人頭蓋骨從此下落不明。

其實,自19世紀中期以來,中國文物流失海外的途徑,大致有戰爭搶劫、代理徵集、非法走私、移民攜帶、合法貿易、賞賜贈送等,其中不乏精品、孤品。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

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達100餘萬件。

圖:https://image.baidu.com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則是另一個數字:

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藏品中的文物是館藏數量的10倍之多。

這兩個統計都反映了一個接近的數據:在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

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

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

圖:https://image.baidu.com/

它的33號展廳是專門陳列中國文物的永久性展廳。


該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中國整個歷史。

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陶器、飾品等。

至正型青花龍紋大瓶

這對龍紋大瓶幾乎囊括了除人物外,元青花繪畫的全部元素,如龍紋、海水、蕉葉、扁菊、雲紋、雜寶等,且繪製精良,難有與之比肩者。

所以,它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但是大英博物館裡只有十分之一的藏品對外開放,剩下十分之九都放在10個藏室中,除非得到特殊許可,一般遊客無緣謀面。

除了大英博物館,法國、美國的一些博物館裡也收藏了很多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內收藏有大量中國古代文物。

其中有從南北朝到元代的各種木雕、石雕精品,有從商代以來各時期的精美青銅器。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圖:https://image.baidu.com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也是美國收藏中國歷代法書最多最精的博物館。

除了中國歷代繪畫作品外,大都會博物館還收藏了中國歷代瓷器、石雕。

圖:北魏孝文帝禮佛石雕

浮雕以孝文帝為中心,形成前簇後擁的禮佛行進隊列,是北魏社會宗教生活的生動再現。

這件國寶是在20世紀30年代被盜往美國,現在是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羅浮宮博物館收藏中國文物在3萬件以上,尤以原始社會的彩陶器、商周青銅器、瓷器為主。

羅浮宮還收藏6000多件中國歷代瓷器精品和200多件唐宋繪畫。

法國羅浮宮博物館,圖:https://image.baidu.com

在西方博物館中,收藏和展覽圓明園珍寶最多最好的要數楓丹白露宮。

被稱為另一個「圓明園」

由拿破崙三世時的歐仁妮皇后主持建造,館內陳列著中國明清時期的古畫、金玉首飾、牙雕、玉雕、景泰藍佛塔等上千件藝術珍品。

這些藏品大多為法軍統帥孟托邦獻給拿破崙三世帝後的戰利品。

這座鎏金佛塔是圓明園正大光明殿皇帝寶座前的擺設,與故宮現存佛塔基本相似。

該塔有兩米高,青銅鎏金,通體各層鑲嵌著綠寶石。

但是很多文物君在國外過的生活有點窘迫

寶藏君:「他們在外過得並不好」

文化的見證物流到國外,基本上都被外國觀眾以獵奇的心態在觀賞。

文物離開了自己的原生文化,承載的信息必然會衰減

網絡上有這樣一條微博:

轉載的圖片,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中的考古與人類學博物館裡的中國展廳。

這是明代藥師佛說法圖壁畫。

原藏山西趙城廣勝寺前殿,上世紀20年代盜賣出國。

這是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

1914年打碎盜運出國。

這是北魏彌勒佛造像,原藏山東。

這是北魏天祿辟邪(雌),原藏於河南。

這些文物保存需要恆光、恆溫以及控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而它們卻被當作婚宴現場的裝飾物。

很多網友對此也是憤憤不平:

他們之所以這麼義憤填膺,主要是因為沒想到文物在國外竟然受到這種待遇。

其實,掠奪文物是錯誤的,但只關注掠奪也是錯誤的。

無論是中外歷史博物館。

好的展示,保存環境,優秀的文物保護工作者,盡職盡責的監控人員才是文物最重要的選擇標準。

既然它們在國外沒有受到很好的保護,那麼很多國人就發問了:

「它們何時歸故里?」。

寶藏君:「讓我們團聚吧」

今日對文物所在的爭執,實際上是後殖民時代原殖民、半殖民關係崩潰之後,國際社會和文化秩序重建的過程。

由於國際社會的發展逐步多元化,新興國家對原有強國的衝擊越大,文物所在的衝突矛盾也就越強。

那麼對當今的中國來說,社會已經發展到需要構建文化表達甚至多元文化表達的階段,原有的文化表達已經崩潰或者日漸邊緣。

不但全國層面在追求一種文化表達,各地也在試圖構建自己的帶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表達。

而這種表達,是無法離開文化載體——文物或文化遺產的參與

所以,無論是文化、政治還是社會層面,對把流失文物納入中國文化表達之中的需求,是異常迫切和強烈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禁止和防止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提出了「原址保護」原則。

針對這個公約,2002年,法國巴黎的羅浮宮、美國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18家西方著名博物館發表了所謂的「環球博物館價值」宣言。

反對把包括戰爭中用掠奪等非正常手段獲得的文物和藝術品會還給原屬國。

中國文物保護專家對此發表了一封公開信,譴責這個宣言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原址保護」原則。

他們提出用分類索還的方法,即從合法買賣中流失的文物應由國家出資購回,被掠奪走的文物則應無償歸還。

但是,現實確不容樂觀:

最受公眾關注的十二生肖銅獸首構件,丟失海外140多年。

十二生肖獸首銅像是原圓明園噴水池中「水力鍾」的噴頭,該「水力鍾」的全稱「十二生肖報時噴泉」。

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呈「八」字形,分列在噴水池的兩旁的人身石台上的。

每個動物就是一個噴泉機關,每到一個時辰,相應的動物口中就會噴水兩個小時。

因為古人的一個時辰就是兩個小時,十二個時辰正好是二十四小時。

不過到了正午,它們就要一起噴水,此時,景象蔚為壯觀。

但是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獸首銅像開始流失海外。

2000年4月30日,我國保利集團以774.5萬港元在香港佳士得拍賣行購得牛首。

圖:https://image.baidu.com

同年5月2日,保利集團又以1544.475萬港元在蘇富比拍賣行購得虎首。

並以818.5萬港元在佳士得拍賣行購得猴首。

圖:匯圖網

圖:https://image.baidu.com

2003年9月,著名港澳企業家,「澳門賭王」何鴻燊,

向捐中華搶救丟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捐款600餘萬元人民幣將豬首銅像購回。

圖:匯圖網

2007年9月20日,他在蘇富比拍賣會以6910萬港幣購得馬首銅像,並宣告將其捐獻國家。

圖:https://image.baidu.com

2013年6月28日,法國皮諾宗族正式將鼠首、兔首銅像捐獻給我國。

現在保藏於我國國家博物館。

圖:新華網

圖:https://image.baidu.com

目前,只剩下蛇首、羊首、雞首、狗首等4件依然不知所終。

台灣收藏者王度在接受採訪時說,台灣龍首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狀態良好。

其收藏者本計劃讓龍首現身拍賣,但鑒於鼠首和兔首遭遇的風波,收藏者估計短時間內不會讓龍首等下落不明的圓明園獸首現身。

希望其他的獸首還完整、安全的存在於世界的某個角落。

從另一種角度看,這些被異族搶走的寶貝們在他們眼裡也是價值連城的,它們被擺在外國的博物館展廳里,

讓更多的外國人接近、了解甚至喜歡、欽佩我們國家的歷史,也是值得的。

寫在最後:

現在的我們並沒有能力去要求他們把這些寶貝還回來,但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是,

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和中國的歷史文化,讓我們的國家更美好。

畢竟一個國家只有強大起來才不會被他國欺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遺失海外的中國文物 你們何時才能「回家」

《天下鑒寶》訊:150多年來,中國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現存何處?確切的數字恐怕永遠是個謎。我國政府、學者和有識之士一直致力於流失海外文物的調查工作,但由於受條件的限制,這項調查工作還遠未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