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了這麼多年馬踏飛燕,難道一直叫錯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 銅奔馬

甘肅武威雷台漢墓出土 現藏甘肅省博物館

相信朋友們看到上圖的這件文物,一定會脫口而出:「馬踏飛燕!」

這件東漢時期的青銅雕塑,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

主體部分是一匹駿馬的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

馬昂首嘶鳴,軀幹結實,腿部修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而另外一足著地,下面踏著一隻鳥。

很好地體現了馬奔跑時的速度。

雕塑最下端細部

眾所周知,塑造一匹健美好馬的形象並不太難。

中國古代有很多畫家,都以畫馬知名,表現馬的雕塑也不在少數。

唐 韓干《照夜白圖》,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騎

昭陵六駿之「颯露紫」,現藏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昭陵六駿是唐太宗的坐騎,有機會要細講它們的故事

然而要將一件靜物表現出它的動感,特別是要表現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馬神駒,就不那麼容易了。

這件雕塑的設計者卻匠心獨運,選擇了馬蹄踏上一隻飛鳥的瞬間進行塑造,使奔馬的動態凝固在雕塑作品中。

這樣一來,以飛鳥作為襯托,奔馬的速度就有目共睹了。

這件雕塑的另一個高妙之處在於,銅馬三蹄凌空飛馳,只有一蹄落在地上,作為擺設工藝品,如何保證它放置的穩定性呢?有了這隻飛燕,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藝術家巧妙地運用了力學原理,把馬身的重心落在著地的右後足上,以體積不大的飛燕頭、胸以及張開的雙翅和尾羽作為支點,既保持了雕塑的穩定平衡,符合力學原理,又體現了奔馬的輕盈。

巧妙的構思,令人拍案叫絕。

而我們今天能夠目睹這件一千多年前的精美藝術品,要歸功於甘肅省武威縣新鮮人民公社新鮮大隊第13生產隊的村民們。

1969年9月22日這天,村民們正在挖防空洞。

防空洞位於武威縣城以北兩華里處的雷台

一位村民揮舞著䦆頭,猛地刨下去。

雷台東側面,漢墓就在圖中廟宇前面的樹叢下(圖:甘肅省博物館《武威雷台漢墓》)

只聽見咔嚓一聲,䦆頭沒有陷入土中,卻反彈了一股洪荒之力,震得村民雙臂發麻。

人們七手八腳刨開浮土,發現䦆頭碰到了磚上。

村民小心翼翼地挪開磚頭,一座墓室赫然出現在人們面前。

墓內陰森森的,一條條柳根從磚縫中伸出來,更增添了詭異的氣氛。

一時間,村民驚恐不堪,紛紛從防空洞內逃出。

發現墓葬的消息很快傳開。

大隊幹部隨即趕到現場。

膽大的人們打著手電、提著馬燈進入墓內,發現了不少文物,最為顯眼的是一組銅車馬,今天介紹的奔馬,當時與銅車馬擺在一起。

在大隊幹部的保護下,各類隨葬品被交到大隊部。

不久,甘肅省博物館的考古專家們也趕到武威,對這座墓進行了清理,共計出土文物231件

武威雷台漢墓出土銅車馬之斧車(圖:甘肅省博物館《武威雷台漢墓》)

武威雷台漢墓出土銅車馬(圖:甘肅省博物館《武威雷台漢墓》)

但這件雕塑剛出土的時候,並不是像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瀟洒俊逸。

那時的銅奔馬馬頭上掉了幾綹鬃毛,頸部有7個1平方厘米大小的孔洞,馬尾斷了,三個馬蹄也空著。

為了恢復駿馬的風采,有關部門邀請故宮博物院的青銅器修復專家趙振茂先生修復青銅馬。

趙先生憑藉高超的修復手藝,首先對青銅馬進行清理,用銅銼把馬頭上的鬃毛和馬尾斷碴處銼新銼亮,銼出焊接坡口;其次將折斷的鬃毛和斷尾與原器處理好的碴口對齊,進行焊接,又細心地補好馬頸上的孔洞,並將修復處做舊,基本看不出修復的痕跡。

最後,趙先生看到騰空的三個馬蹄蹄心是空的,覺得這樣在展覽時可能不太雅觀。

於是,他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將土及少許紅顏料用膠調和後填入蹄心,看上去與鑄造時殘留的泥模非常相像。

鑄造青銅器用的陶范殘塊,殷墟博物館藏

這件青銅馬出土之後,1971年,著名考古學家、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陪同柬埔寨王國外賓在甘肅省博物館參觀時發現銅奔馬,被青銅馬的魅力深深折服,寫下了「四海盛讚銅奔馬,人人爭說金縷衣」的豪邁詩句。

從此,青銅馬知名度大增。

而關於這件文物的命名,當時還有一波討論。

有人認為,這匹青銅馬腳下踏的是「飛燕」,將它稱為「馬踏飛燕」

現在,這個名字幾乎是家喻戶曉。

然而一些學者經過考證,認為馬蹄踏著的那隻鳥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禽——龍雀,文物應該命名為「馬踏龍雀」或「馬超龍雀」

龍雀又稱飛廉,是古代的風神。

陝西何家村唐代金銀器窖藏曾出土一件鎏金銀盤,上面的形象可能是飛廉

又有學者認為,漢賦中有「天馬來兮從西極」之句,這件銅馬又出土於甘肅武威,漢代屬於西域,因此應命名為「天馬」

另一類對命名的意見比較樸實:按照文物的造型,將它命名為「銅奔馬」就可以了。

然而,對命名的爭論並不影響文物的知名度。

1973年,它參加了古代歷史文物出國展,在英國和法國展出。

同年11月20日,郵電部發行《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郵票一套,共12枚。

銅奔馬奔上了其中的第6枚,編號為「71」。

帶銅奔馬的郵票

1983年,國家旅遊局正式發布公告,確定「銅奔馬」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誌。

駿馬向前飛奔的造型,象徵著中國旅遊業的飛速發展。

從此,銅奔馬的名聲日益高漲,成為轟動世界的文物精品。

2002年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印發《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定64件(組)一級文物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這件青銅奔馬赫然在列。

如今,駿馬只能在國內奔馳,讓各地遊客以及慕名而來的國外朋友一飽眼福。

總之,這件銅奔馬,無論從藝術構思的巧妙、工藝技術水平的高超,還是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而它背後的傳奇故事,更是引人入勝,讓我們感受到中國歷史文化的無窮魅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