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揭秘宋玉筆下的高唐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重慶市巫山縣西北部巫峽鎮高唐村三組,長江北岸高丘山的耒鶴峰上,便是高唐觀遺址。
這裡因戰國時期著名楚辭家宋玉的《高唐賦》《神女賦》而聞名。
高唐觀遺址三面環山,一面臨水,遙對南陵,遠眺巫峽。
《高唐賦》云:「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於雲夢之台,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雲氣,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
」
楚襄王和宋玉看到的高唐觀是什麼樣子?近日,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的考古專家首次披露了高唐觀遺址考古工作的進展,逐漸揭開高唐觀的神秘面紗。
近期,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開始對高唐觀遺址北部區域進行全面勘探發掘。
圖為高唐觀所處的位置,遠處即為巫峽風光。
圖為高唐觀考古發掘現場。
李凡攝/光明圖片
三次考古發掘大致弄清高唐觀全貌
2001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管理處和巫山縣文物管理所,先後兩次對高唐觀遺址南部區域進行全面勘探發掘;2016年,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開始對遺址北部區域進行全面勘探發掘。
三次考古發掘,發掘的面積超過7100平方米,共發現房址遺存6處、灰坑近30個、墓葬100餘座。
據考古現場負責人周勇介紹,此次考古發掘以台地海拔高差分為東西兩區,一共布設了兩條探溝和41個邊長為10米的正方形探方。
東區以商周時期文化堆積層及戰國至明清時期墓葬遺存為主,已發現墓葬37座、灰坑7個;西區以漢代土坑墓、明代墓葬及明清寺觀建築遺存為主,已發現墓葬32座、高台建築1處、房址6座、灰溝2條、灰坑18個。
商周文化層出土了大量商周時期的陶片,但主要還是以西周時期為主,可辨器形有尖底盞、高柄豆、繩紋罐、方格紋罐以及少量磨製石斧,文化面貌以當地的土著文化為主,同時楚文化因素也滲透其中。
已清理的4座戰國墓葬均為帶頭龕的豎穴土坑單棺槨平民墓葬;26座兩漢墓葬形制結構多樣,有豎穴土坑墓、土壙豎穴磚室墓、土洞磚室墓、土洞石室墓和土洞磚石混砌墓;15座宋明時期墓葬也有豎穴土壙石室墓、豎穴土壙磚室墓等形制結構。
據《夔州府志》《巫山縣誌》和陸遊《入蜀記》等文獻記載,高唐觀始建於戰國,其後2000餘年經歷代維修、改建和重建而不斷演變。
明洪武二年,因住觀道士年老體衰,由心瑞和尚接管,改觀為寺,又稱高唐寺,既供佛又敬道,成了佛道合一的寺觀,此後香火漸盛。
1949年前後的高唐觀,有殿宇房屋20餘間,占地面積超過6畝。
山門前有30級石梯,拾級而上可見門楣上「陽台勝景」四個大字,進門迎面供奉一尊彌勒佛,中梁懸著「古高唐」的匾額。
出殿有一平地,平地上豎著高杆,杆頂懸一盞燈,據說是供神佛夜間往來之用,故稱天燈壩。
由天燈壩左側登十八級石梯,據傳即為古陽台舊址。
登台遙望,南眺南陵,東極巫峽,風物之勝,盡收眼底。
高唐觀的殿宇房屋依序為靈官殿、鐘鼓樓、正殿、碑廊和玉皇閣等。
正殿供奉了三龕神佛,前龕左為真武師祖,右為釋迦牟尼,後龕供奉觀音銅像。
遺址西側原有一池,相傳即為楚王燕遊之所。
楚陽台或為楚懷王所建的楚國宮殿
「我們最大的目的就是尋找楚陽台,它很可能是當年楚懷王所建的楚國宮殿,而得名『高唐觀』是因為宋玉的《高唐賦》。
」周勇說,楚國宮殿式的建築,當時在巫山只有一個,就是楚陽台,也就是高唐觀。
宋玉是當時與屈原齊名的楚辭家。
他在《高唐賦》中對楚陽台的地形地貌和收納的風景,有比較詳細的描寫。
此後歷代詩詞典籍對楚陽台也多有記載,其中吟詠的詩詞僅唐代就有李白的「我行巫山渚,尋古登陽台」,沈佺期的「俯眺琵琶峽,平看雲雨台」,李商隱的「十二峰前落照微,高唐宮暗坐迷歸」等等。
一些典籍和方誌記載了楚陽台的位置和規模等信息。
如《太平寰宇記》中就有「在縣西北二百步,陽台故城內。
」「台高一百二十丈,南枕大江,每陰雨,雲霧先起,即宋玉賦所謂楚王游於陽雲台也。
」「巫山有高都山,山上有觀,曰古高唐」等記載。
宋代陸遊的《入蜀記》如此描述:「游楚故離宮,俗謂之細腰宮,有一池,亦當時宮中燕遊之地,今湮沒略盡矣。
」清代王漁洋的《蜀道驛城記》更是明白無誤地說「高唐觀在城西,上山三里許,自清乾隆乙亥年重修殿宇三層。
山上有名人繆宗周石刻詩碑」。
但所有這些文字都不能直接作為得出考古結論的依據。
「只有找到陽台的台基,才能證明陽台的所在地。
」周勇說,「現在已經找到了明清時期的高唐觀,考古發掘的目的已經基本達到,但遺憾的是仍然沒有找到楚陽台遺址。
」高唐觀遺址海拔近300米,考古人員在遺址坡下海拔150米處發現了近400平方米的夯土台,對於海拔100米左右的巫山古城遺址來說,這可能是最佳的「城市觀景陽台」。
但這個夯土台接近水位線,如今,上面已建起了巫山濱江路。
未來或建遺址公園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的考古專家發現,整個高台有3次大遷建的痕跡,高唐觀在明代朱元璋至萬曆皇帝年間、清代乾隆至光緒年間都進行過修建,從房屋條石和牆基等地方可以看出多次修建的痕跡,有些清代的牆基石就壓在明代墓葬上,說明當時是在明代的格局上進行改造和擴建。
高唐觀現存地面建築是當地清代宗教建築的典型代表,這些保存下來的建築以及木雕、石刻、匾額等多種宗教、文化、雕刻藝術等,對研究三峽庫區的宗教和文化藝術都有重要價值。
在高唐觀遺址附近,春秋戰國以後多為墓葬地,唐宋以後有修建廟觀的跡象。
考古專家在一個戰國時期平民墓葬處發現了保存完好的骨骼,推測出其身高超過1.8米,這在當時應該是超乎尋常的「高人」。
遺址發掘出土的戰國、漢、宋代等諸多隨葬品,以及現存的地面古建築和碑刻等,既是具有重要文物價值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研究戰國至漢代以來長江三峽地區各個歷史時期內文化、經濟和技術發展的實物資料。
此外,難得的是歷代文人墨客吟詠高唐觀的詩句也保留了下來,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詞曲牌《巫山高》《竹枝詞》《巫山一段雲》《朝雲曲》《高陽台》《陽台夢》《陽台怨》《陽台路》《巫山十二峰》等相對固定的文學體式,成為巫山神女文化的重要源泉。
「巫峽迢迢舊楚宮,至今雲雨暗丹楓。
微生盡戀人間樂,只有襄王憶夢中。
」李商隱的詠嘆似乎就在耳邊。
多少人也想一睹昔日的高唐觀真容,也許機會不久後就來了。
據周勇介紹,在高唐觀遺址有可能會建一個遺址公園就地保護文物,也有可能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復建一個寺觀,同時建一個小型博物館展覽文物。
(光明日報記者 張國聖)
重慶高唐觀遺址現戰國墓 墓主身高至少1.8米(圖)
[閩南網]高唐觀遺址位於重慶市巫山縣巫峽鎮高唐村三組,三面環山,一面臨水,遙對南陵,遠眺巫峽。因戰國時期宋玉所著《高唐賦》、《神女賦》而聞名於世。29日,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受邀進入考古現場打探。
三峽考古發掘渝東第一名剎
新華網重慶8月29日電(通訊員 王忠虎)近日,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在三峽庫區考古工作中取得重大收穫,發掘巫山高唐觀遺址為渝東第一名剎。 據了解,高唐觀遺址位於有「渝東門戶」之稱的重慶巫山城西長江...
巫山高唐觀遺址揭開神秘面紗
記者 任重實習生 孫莉 攝影李文彬巫山高唐觀,因為戰國時期美男宋玉筆下的《高唐賦》中而得名,曾描寫過和楚襄王同登高台的場景,也是」「巫山雲雨」的著名出處之一。近日,這一被古人反覆引用的古詞名篇記...
巫山縣高唐觀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階段性收穫
高唐觀遺址位於巫山新縣城西部巫峽鎮高唐村三組長江北岸高丘山的耒鶴峰上,三面環山,一面臨水,遙對南陵,遠眺巫峽。高唐觀遺址及周邊環境(南-北)2016年2月,作為高唐觀遺址公園建設的組成部分,市文...
准格爾旗發現5座東周時期墓葬 或屬趙文化系統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昨日發布消息稱,我區文物考古人員日前在准格爾旗石口子遺址發現朱開溝文化遺存的房址和5座東周時期墓葬。准格爾旗石口子遺址位於准格爾旗大路新區。考古人員在石口子遺址實際發掘總面積...
巫山高唐觀遺址揭開神秘面紗
華龍網1月19日12時14分訊 巫山高唐觀,因為戰國時期美男宋玉筆下的《高唐賦》中而得名,曾描寫過和楚襄王同登高台的場景,也是」「巫山雲雨」的著名出處之一。近日,這一被古人反覆引用的古詞名篇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