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何許人也?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崇拜他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物簡介

張三丰(1247或1264—1458),武當派祖師,自稱張安忠第五子,生於元癸酉年六月十八日。

名君實,字全一,(此為一說,另一說法為君寶)別號葆和容忍,漢族,遼東人。

元末明初儒者、武當山道士。

善書畫,工詩詞。

另有一說其為福建邵武人,名子沖,一名元實,三豐其號,南宋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出生於今福建邵武市和平鎮坎下村,卒年不詳。

張三丰為武當派開山祖師,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

張三丰是丹道修煉的集大成者,主張「福自我求,命自我造」。

清代大儒朱仕豐評價張三丰說,古今練道者無數,而得天地之造化者,張三丰也。


光輝事跡

至正初,張三丰返故里掃墓,復入燕京,昔日故交皆已過世。

西山得遇邱道人相敘道,乃知邱為早年相遇之高士。

別後復至秦蜀,又游荊楚之吳越,僑寓金陵,傳道沈萬三。

後仍入秦,居金台觀。

至正十九年,張三丰離別金陵時預知沈萬三有發配邊疆之禍,遂叮囑曰:「東西王氣正旺,今後我們會在西南相會。

至正十九年九月二十日陽神出遊,弟子楊軌山以為羽化,置棺收殮,適陽神回歸。

三豐念軌山樸實善良,遂攜其隱去。

後二年,元朝數盡,明主未立,張三丰又結庵武當山。

居武當搜奇攬勝,見遍山宮觀皆毀於兵火,乃言「此山異日必大興」。

遂領道眾將各處宮觀廢墟一一清理,草創廟觀以延香火。

時授高足有邱元清、盧秋雲、張振洋、葉陽、張景濤、孫碧雲等,張守清也得與三豐相交,結為道友。

洪武十七年至十八年間,朱元璋兩度詔請三豐入京,皆避而不見。

洪武二十三年,張三丰離開武當復作雲遊。

洪武二十五年,張三丰遁入雲南。

這時,沈萬三因得罪朱元璋,遂被治罪全家發配雲南。

在雲南恰遇張三丰,正應「日後當於西南會面」之說。

張三丰遂沈萬三天元服食丹藥,夫妻得服遂白日飛升。

永樂初,朱棣又命侍讀學士胡廣詔訪三豐,豈料胡廣在武當與三豐遇而不識。

永樂十年,成祖朱棣調集軍民工匠三十餘萬眾,經十年,建成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廟等龐大工程建築。

其時三豐混跡於民眾之中,朱棣派人屢訪不遇。

據《張三丰外傳》的記載,說在1418年春,永樂帝特意驅車去拜望張三丰,三豐不在,有興而來,掃興而歸。

永樂帝勃然大怒,於是命令一個叫胡廣的人去招尋張三丰,如招尋不到,則要處死胡廣。

永樂十四年,朱棣怒斥胡廣尋三豐不力,胡廣再訪武當,於武當祈禱,望三豐先生能念其誠苦應詔回京,終見三豐。

傳說張三丰當時應太上老君邀請參加群仙會,正駕雲頭前往,過武當遂感胡廣之祈禱,於是按落雲頭,降於胡廣面前,對其言:「你且回京見駕,言我即去便是,不必多慮。

」胡廣便策馬回京。

跨年還得京師,乃知三豐先生早於前在金殿與永樂會得一面。

此即為「金殿飛升」之說當時還有一種傳說,說張三丰能飛身入宮、遁身而歸,這些都不足為信。

但有一點還是真實的,張三丰曾書字一函,令弟子孫碧雲向永樂帝稟告,告之以具體的長生之道。

因為皇帝都非常希望長壽,這也近乎常理。

清雍正初年(1723年),有汪夢九先生曾遇三豐真人多示其教。

此時三豐應有四百餘歲。

由於張三丰的神名噪起,明朝皇帝又給他三個賜號。

即明英宗賜他為「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

史書記載張三丰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須髯如戟,寒來暑往僅一納衣,雨雪天氣蓑衣著身。

1258年,宗教界爆發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佛道大辯論。

蒙古大汗蒙哥親臨主持,嵩山少林寺長老福裕和全真教高道張志敬分別率隊參加舌戰,結果道教遭到慘敗。

從此,道教日漸衰沉。

但一個世紀後,張三丰在武當山創立一個新的道派——三豐派,掀起了中國道教發展史上的最後一波,並成為武當武功的創立者。

張三丰論玄談道、使他毅然出家的是丘真人。

老年時在終南山傳播秘訣,使他得道的是火龍真人,而後張三丰又師承華山睡仙陳摶老祖。

他在《蟄龍吟》最後幾句道:「天將睡法傳圖南,圖南一派儔能繼,邋遢道人張半仙。

」他又在《太極煉丹秘訣》中稱陳摶為「希夷老祖」,稱火龍先生為「吾師」,並宣稱,火龍之所以沒有名氣,是因為他輕視浮名,所以連姓名都沒有留下,僅僅給後人遺留一首絕句便離開了人間。

其絕句云:「道號偶同鄭火龍,姓名隱在太虛中。

自從度得三豐後,歸到蓬萊弱水東。

」後來,崇奉張三丰的清代道士李西月因此而將三豐派歸為以陳摶為代表的隱仙派,並排列其師承統序為:「麻衣傳希夷,希夷傳火龍,火龍傳三豐。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張三丰確實繼承了陳摶以來道教宗師的道本學說和內丹煉養思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