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書院延請百年來首位傳習導師 古代書院革故鼎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 于娜 實習記者 宿慧嫻

北京報導

7月7日,有著「天下第一書院」、「海內書院之首」美譽的白鹿洞書院「帶頭」再續文脈,舉行了一場名為「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益講座。

並自1901年書院中斷後,迎來116年來首任常住、傳習導師劉長煥先生。

書院文化曾經在綿長的中國文化史當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隨著國內教育體制的不斷變革,傳統書院才慢慢被歷史所遺忘。

十八大後,「孔子熱」、「讀經熱」、「國學熱」等傳統文化熱潮再度席捲,書院復興的話題也被推至文化界的討論熱點。

千年古書院期待覆興

中華孔子學會秘書長、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唐文明告訴本報記者,書院是儒學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書院的恢復意味著儒學民間性的恢復。

2017年1月,中辦、國辦聯合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成為書院復興的契機。

書院是唐宋以來形成的一種十分重要的文化教育組織,承擔文化傳播、文化創新的功能。

同時,由於創辦或主持書院者往往是名師大儒,如主持白鹿洞書院的朱熹,主教嶽麓書院的張栻,書院也是儒家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

北宋時期,「四大書院」風靡一時。

不過,關於「四大書院」的說法歷來不一,最得後世贊同的是呂祖謙提出的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嶽麓書院、河南登封嵩陽書院和河南商丘睢陽書院(應天府書院)四書院。

7月7日,舉行闊別百年公益講座的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廬山五老峰南麓,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白鹿洞書院直接培養的進士達102人,受影響者不計其數,時稱「天下書院之首」。

出任山長的劉長煥表示,這既是他的榮幸也是他的使命。

「書院將在國家文化復興戰略實施之際,致力於在『傳道』、『弘道』上下足功夫,成為向社會傳道授業解惑的平台。

」他在講座中說道。

此外,劉長煥還告訴本報記者,由於中國古時書院較多,即便時間久遠,現在繼續發揮作用的書院依然不少。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仍有十多所書院,其中比較突出的要數湖南大學的嶽麓書院,在體制上已屬於國家公立大學的學院。

除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外,鵝湖書院、石鼓書院、嵩陽書院和睢陽書院等老牌書院也聞名遐邇。

由於歷史原因,有些古書院的講習傳統一度出現中斷,原址建築也面臨不同程度的破敗損毀,經過近些年的重建修復之後,多數古書院遺址都重現光彩,成為當地熱門的旅遊文化名勝。

但是除了一些同高校合作的古書院,或者納入高教體制,或者民間合作辦學,還在進行講習、招收學員之外,一些書院的講習機制並沒有就此完全恢復。

在古書院復興上有著標杆作用的嶽麓書院,位於素有「嶽麓之勝,甲於湘楚」的湖南長沙嶽麓山下。

嶽麓書院早在1903年就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並於1912年成立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準備以此為基礎籌辦湖南大學。

從1926年省立湖南大學成立至今,嶽麓書院一直是湖南大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被稱為「湖南大學第一院」。

作為千年書院中唯一一所納入高教體制的書院,主研中國書院文化的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鄧洪波教授告訴本報記者,嶽麓書院通過書院與學堂的結合,一直在尋求為現代教育體制服務的方式。

嶽麓書院在1986年,也是建院1010年之際招收了第一批歷史系學生。

現今書院每年本碩博共招生約90人。

伴隨著上世紀書院的不斷沒落,書院文化的復興之路也顯得頗為緩慢。

唐文明向本報記者解釋道,大多數書院目前還停留在兩個階段:一是收問題兒童,二是收以企業家為主的成年人。

「這和書院本應承擔的教化社會各階層的功能有了偏頗。

書院文化是巨大精神財富

劉長煥向本報記者表示:「在當今傳統文化的繼承復興中,書院復興必然會對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他認為,書院教育打破了階層地位的枷鎖,以將人培養為善良的人、賢達的人乃至於聖人為目標,必將推動社會進步。

嶽麓書院同學研究院院長朱漢民曾於其著作中提道,如果說寺廟是佛教文化的標誌,宮觀是道教文化的標誌,那麼書院則可以說是儒家文化的代表。

在白鹿洞書院的公益講座上,白鹿洞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余靂表示,我們身處日益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各種思潮紛至沓來,如何為自身尋求安身立命的精神資源,是當今社會的迫切需求。

中華文化歷經千年積澱,無論是在體國經野、經世濟民,還是在涵養性情、變化氣質等方面,均能給予我們極大的啟發與智慧。

古時,書院以儒家文化為主流,在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人才培養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與科舉制的發展相輔相成。

現如今,隨著教育體制的變革,學校的體制和規模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傳統書院慢慢被歷史所遺忘。

劉長煥分析,這種變化有著根深蒂固的背景因素。

「五千多年華夏文明深深維繫著的就是農耕文明,那時候的中國生產力不發達,長時間處於冷兵器時代。

相對而言,教育方面也以人文學科為重。

近代工業化後被迫打開國門,發展自然科學,書院退出歷史舞台也是必然的。

之所以此時重推書院文化,在劉長煥看來,是因為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文化發展的腳步也必須跟進。

「改革開放快40年了,經濟得到飛速發展,但國人的道德素養一直處於掉隊的狀態。

不論是三聚氰胺事件,還是地溝油、塑化劑的出現,歸根結底是參與者道德自覺性低的問題。

」談起中國當代文化發展現狀,劉長煥感嘆良多。

針對當下現狀,劉長煥認為古書院更應及時擔當起人文學科教育的使命和責任。

書院從始至終承載的儒家文化,正是仁義禮智、格物致知、正心修身、包容利他等內心道德品質的塑造,正是禮賢下士、大公無私、知行合一的君子教育。

「道德的建設是每一秒鐘都要掛在心上的,不是大學畢業就結束了,書院的存在即彌補大學以外的空間。

」他說道。

亟須書院發展頂層設計

在出任白鹿洞書院山長之前,劉長煥創辦並主持位於北京地安門的開明書院已經3年了。

他深知儒門心法因誤解而曾經多次遭難,但它的生命力卻始終經久不衰,經過數千年的歷史驗證不斷被證明是人們生命價值得以燦爛光輝所不可或缺的道德保障和智慧觀照。

關於書院文化的傳習,劉長煥十分重視同學生之間的「問答」。

在開明書院有著這樣一條書院條規:有志於道之仁者有緣來書院,請帶著問題來。

在他看來,人類通常是渴望被灌輸正確的價值觀的,書院應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平台。

鄧洪波向記者分享了嶽麓書院「古今結合」的授課方式,除小班教學外,每個學生均有自己的「師門」,定期舉辦師門讀書會。

「古今的教育模式並不是對立的,嶽麓書院從官學書院走到學堂再到學校,始終致力於現代與傳統的結合。

如湖南大學校歌所唱 『承朱張之緒,取歐美之長』 。

」他說道。

就書院的長遠發展問題,劉長煥向記者透露,目前國家頂層設計還未具體涉及民間書院的建設發展。

但他始終認為,書院的復興是必然趨勢。

並且,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古代書院的復興引領,並不單單是書院的房屋修繕,關鍵在於人。

要有人敢於做當世的王陽明、朱熹和周敦頤,真正回到周敦頤所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之高潔無私情懷,成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抓手。

他建議國家應加強對書院的重建工作,包括對書院導師的培養工作,將傳習、實證功夫落到實處。

同樣,唐文明也向記者表示,書院復興應從制度出發,關鍵是探索一套和現代社會相適應的書院管理模式,以助力書院可持續發展。

連結

四大書院今安在?

書院,作為中國歷史上文化教育甚至社會生活的縮影,曾經輝煌一時,然而歷經時代變遷,滄海桑田之後,那些聞名遐邇的古代書院如今現狀如何呢?

嶽麓書院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

從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正式創立嶽麓書院以來,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弦歌不絕,學脈延綿。

1986年湖南大學宣布完成修復嶽麓書院,並正式對外開放。

2005年湖南大學正式恢復嶽麓書院,下設中國哲學研究所、歷史研究所、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國書院研究中心和中國軟實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個部門。

2009年嶽麓書院學科從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格局已經完備,正式成為湖南大學的實體辦學機構和科研基地。

現今書院每年本碩博共招生約90人。

白鹿洞書院位於江西廬山五老峰南麓,是千年聖道傳習的聖域賢關,是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的巍巍上庠,赫赫學府,往聖之絕學,華夏之道脈在此綿延不絕。

100多年後的今天,白鹿洞書院再次迎來聖道傳習導師和名家傳統文化公益講學,2017年7月7日,白鹿洞書院舉行了一個公益講座《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主講者為白鹿洞書院常住、聖道傳習導師劉長煥先生。

這是千年書院——白鹿洞書院中斷116年以來,再次迎來杏壇公益儒學傳習。

應天府書院前身為睢陽書院,是五代後晉時的商丘人楊愨所創辦。

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南湖畔,史載「州郡置學始於此」。

靖康國難時(1126年),應天府書院被毀,此後歷朝雖有修復,但未能成功。

2003年,河南省政府批准應天書院在宋代原址附近進行修復,2007年10月1日,修復後應天府書院正式對遊客開放。

2015年3月13日,應天書院被列入「河南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

但是書院傳統的講習機制並沒有完全恢復,沒有招收學生。

2016年11月7日,「應天書院研究中心」在商丘師範學院揭牌成立,「應天大講堂」文化系列講座開講,也許將會讓應天府書院揭開新的篇章。

嵩山地區自古就是儒家學派活動的重要地區,嵩陽書院因其獨特的儒學教育建築性質,被稱為研究中國古代書院建築、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標本」。

歷史上嵩陽書院以理學著稱於世,以文化贍富,文物奇特名揚古今。

2009年,古老的嵩陽書院再放華彩,成立鄭州大學嵩陽書院,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國學文化做出新的貢獻。

新嵩陽書院依託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文學院和公共管理學院等人文社科院系,「賡續文脈,弘揚國學」,以培養國學人才、文化事業及文化產業發展專門人才為辦學方向,逐步形成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三個層次的教育培養體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