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強:加快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華網北京1月11日電(劉映)中醫藥科技創新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進步。

「屠呦呦研究員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剛剛又獲得2016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1月10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全國中醫藥科技創新工作會議上表示,「十二五」以來,中醫藥獲得國家科技獎勵54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科技發明獎5項;國內期刊的中醫藥科技論文總量達到405063篇,國內中藥及天然藥物專利總數達到112637個。

堅持自主創新,中醫藥原創優勢凸顯

王國強表示,過去十年,是堅持自主創新,中醫藥原創優勢更加凸顯的十年。

為加強和拓展中醫藥原創優勢,國家有關部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古籍保護傳承、中醫理論基礎研究等領域加大部署力度,成效顯著。

比如在名老中醫學術傳承研究方面,首次對包括國醫大師在內的200多位名老中醫的臨證經驗和學術思想,進行了系統的傳承研究,建立了基於典型醫案大數據的名老中醫傳承國家服務平台和面向公眾服務的中醫智庫。

古籍文獻整理研究方面,實施中醫藥古籍保護與利用工程,整理出版《中國古醫籍整理叢書》400餘種和《中醫孤本大全》、《中醫藥古籍與方誌》等,推進《中華醫藏》的編纂,填補了中醫藥古籍出版的相關空白等。

中醫理論研究,依託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中醫專題,對中醫基礎理論、中藥理論、針灸經絡理論和療效評價理論等進行了全面布局。

如初步回答了「十八反」等中藥毒性的基本問題,初步回答了「上火」等普遍現象的中醫基本原理,初步回答了中醫臨床療效評價階梯遞進的基本規律等。

「這些基本中醫原創理論問題和思維模式的闡釋,進一步夯實了中醫藥的科學基礎,推進了中醫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提高了對臨床和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

正是基於中醫藥的源頭和研究實踐基礎,屠呦呦研究員因發現青蒿素,先後獲得諾貝爾獎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陳竺教授團隊因傳統中藥砷劑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先後獲得聖捷爾吉癌症研究創新成就獎和美國歐尼斯特•博特勒獎。

」王國強說。

中醫藥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創新水平不斷提高

過去十年,中醫藥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創新水平不斷提高,中醫藥科技創新在資源普查、產業發展、科研平台和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跨越發展。

王國強表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實施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傳染病重大專項和中醫藥行業科研專項,產出了一批有循證醫學證據、能被國際認可和推廣使用的臨床研究成果。

比如在重大疑難疾病防治方面,臨床研究能力和療效有了顯著提高。

如芪參益氣滴丸在心肌梗死二級預防方面與腸溶阿司匹林療效相當,且無明顯副作用,尤其適用於阿司匹林抵抗或禁忌的患者。

中西醫綜合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比單純化療的中位生存期高5.27月,並有效提高了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且無明顯毒副反應,是一種經濟、有效的治療方案。

糖尿病和中風單元的中醫藥方案,納入了中華醫學會發布的臨床指南。

中醫綜合治療方案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非增生期療效突出,能明顯改善視功能、促進視網膜循環、減少滲出與出血,中藥複方芪明顆粒總有效率達67.1%,同時填補了中藥在這個治療領域的空白。

吳效科教授牽頭的研究證實,中醫藥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徵活產率提高10%,研究結果摘要發表在國際著名的醫學雜誌《柳葉刀》上。

王國強表示,在中醫藥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方面,建立了25個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包括4個國家中藥材規範化種植基地),14個共建和籌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3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14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等中醫藥研究平台和基地,國家中醫藥管理創新性提出研究室和實驗室分類管理,初步實現中醫藥科技創新的網絡化布局。

中醫藥科技成國際傳統醫藥領域「全面領跑者」

過去十年,中醫藥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

中醫藥科技創新在倫理認證、方法學探索、標準研究和走向國際等方面取得標誌性成果,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和國際競爭奠定基礎。

王國強表示,在中醫藥走向世界方面,隨著中醫藥科研水平的提升,諸多國際化過程中面臨的複雜疑難問題逐步有了對策和解決辦法,取得了諸多標誌性成果。

複方丹參滴丸膠囊剛剛通過美國FDA的III期臨床試驗,血脂康膠囊、扶正化瘀片、康萊特注射劑等也已獲准開展美國FDA的III期臨床研究。

中藥歐盟註冊也取得突破,地奧心血康膠囊在荷蘭註冊成功,並在歐盟國家擴大註冊範圍。

中藥飲片國際化進程也不斷加快,丹參等9個品種的27個質量標準已被《美國藥典》正式採納;地榆、紅花等5個品種被歐洲藥典收載,三七、杜仲等9個品種被法國藥典收載。

我國還與歐盟達成協議,共同研究起草《本草專論》,將是中藥進入歐盟市場的有益支撐。

目前,我國政府支持建立了10個中醫藥中心,中醫藥服務已經遍及五大洲的183個國家和地區。

王國強表示,中醫藥科技正在從填平補齊向體系建設轉變,從單一模式向多學科協同轉變,從主動接軌向主體發展轉變,從廣泛培育向重點突破轉變,中醫藥現代化持續推進,中醫藥科技正在成為國際傳統醫藥領域的「全面領跑者」。

未來中醫藥科技創新發展關鍵仍在落實

相對於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日新月異的現代科技和日趨嚴峻的國際競爭,中醫藥科技創新對中醫藥服務能力和產業發展的全面支撐尚有很大空間。

近一年來,為進一步發揮中醫藥科技創新的支撐與引領作用,落實國務院《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各項任務,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會同科技部、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制定發布了《關於加快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十三五」中醫藥科技創新專項規劃》等一系列文件,對「十三五」期間的中醫藥科技創新工作做出了系統部署。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關鍵就是抓好落實。

包括明確中醫藥科技創新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貫徹落實好中醫藥科技創新重點任務,加快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王國強說,將紮實推進中醫藥傳承、實踐、產業的創新。

加強中藥資源保護利用,實施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工程,建立國家級藥用動植物種質資源庫,建立普查和動態監測相結合的中藥材資源調查制度。

推進中藥材規範化種植養殖,制定中藥材主產區種植區域規劃。

制定國家道地藥材目錄,加強道地藥材良種繁育基地和規範化種植養殖基地建設。

促進中藥工業轉型升級,推進中藥工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建設,加強技術集成和工藝創新,提升中藥裝備製造水平,提升中藥工業智慧財產權運用能力,逐步形成大型中藥企業集團和產業集群。

同時制定中藥材流通體系建設規劃,構建現代中藥材流通體系。

王國強說,到2020年,著力解決一批制約中醫藥發展的關鍵科學問題,突破一批制約中醫藥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加速推進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發展,切實提升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與中醫治未病的理論認識與臨床療效,中藥資源保護利用與中藥質量保障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研發一批中藥新藥與健康服務產品,健全中醫藥標準化與科研方法學體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