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湖北]台灣信眾當陽祭關公:他是兩岸共同的大家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荊楚網訊 記者吳堅 魯騰、通訊員閆玲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漢名將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在此演繹了一場千古悲劇。

關羽逝後,其首級由曹操以諸侯禮安葬於洛陽,身軀則由孫權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即當陽關陵。

民間盛傳,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關羽故里山西解州有一衣冠冢)。

宋代以前,當陽關陵一直是座大土丘,人稱「大王冢」。

然世人感關羽忠義神勇,常結伴前來敬香化紙,求其保佑。

隨著民眾對關羽崇拜日深,佛、道、儒諸教先後把關羽請上神壇,歷代封建統治者也不斷為關羽晉封,使其由侯而王、而帝、而聖,關陵祭祀活動也就愈演愈烈。

官方為「每歲春秋仲月及五月十三日致祭」,民間則是從除夕至元宵,以及清明、月半、關羽生日、忌日等時節皆有祭祀。

祭祀期間,關陵內外民眾雲集,善男信女燒香叩頭,文人墨客探勝尋幽,商賈巫相擺攤布道,經商的、賣藝的、唱戲的、趕會的,人物薈萃,熱鬧非凡,經日不散,形成盛大集會,年年相襲,相沿成習,民間稱之為「關陵廟會」。

「當陽關陵廟會是弘揚關公文化和關公精神的重要載體,」關帝文化雜誌主編朱振漢介紹說,人們去逛廟會,去給關公上香,首先是崇拜關公的精神。

遙想當年,關雲長戎馬一生,馳騁疆場,征戰群雄,輔佐劉備完成鼎立三分大業,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人格魅力。

其對國以忠、待人以義、處世以仁、作戰以勇的精神,使其成為世人公認的道德楷模,更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士農工商廣泛頂禮膜拜的神聖偶像。

數百年來,當陽關陵廟會深得關公信徒、廣大民眾的推崇,紛紛前來趕廟會、拜關公,其影響近至荊州、荊門、宜昌及周邊廣大地區,遠至外省及港台海外。

日軍侵占當陽時期,關陵遭到嚴重毀壞,廟會活動中斷多年。

1991年,台灣關公信眾捐資重建了關公銅像,並在當陽關陵舉行了銅像安座儀式和盛大的祭祀活動。

此後,當陽關陵廟會得以恢復,至今已連續舉辦了26屆。

2012年,當陽關陵廟會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現年75歲的關章訓是關公的第62代嫡孫,也是當陽關陵廟會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據《關氏家乘》記載,關羽下葬之初,其孫關樾就在此為其守墓,進行祭祀活動。

至宋開寶年間,朝廷「置守冢三戶」,官方認可由關氏後裔專門管理關羽墓冢,並主持祭祀活動。

清雍正「十一年,增當陽博士一人,奉冢祀。

」(《清史稿》)

「我父親是最後一任博士,」關章訓介紹說,舊時關陵內建有博士署,歷任博士一般由關氏族人公舉,經官方認可,大房長子世襲相承,稱為五經博士。

關陵共歷十任博士,計200餘年。

2016年9月6日,當陽關陵秋祭大典與關陵廟會同時舉行,台灣苗栗參訪團、台灣東龍宮祭祀人員、關氏後裔、信眾及當地民眾共千餘人參加了廟會活動。

祭祀儀式上,關章訓為台灣東龍宮主祭官駱文龍授銜並恭佩綬帶。

隨後,駱文龍率信眾獻禮、上香、恭讀祭文,按台灣祭祀禮儀對關公進行了祭拜。

台灣信眾赴當陽祭祀關公。

攝影 李傳平

法師恭讀祭文。

攝影 李傳平

信眾拜祭關公。

攝影 李傳平

當陽關陵秋祭大典現場。

攝影 李傳平

更多現場報導詳見:湖北當陽舉辦關陵秋祭大典 台灣信眾按當地禮儀祭拜

「關帝文化乃中華文化之精髓,關公忠義仁勇之精神為全球華人所共同敬仰。

」駱文龍介紹說,他們的祖先是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從福建漳州移請關公神像經廈門乘船過海渡台的。

「在台灣有近8成的廟宇都有供奉關公,」台灣苗栗竹南鎮參訪團團長康世儒介紹說,台灣民眾視關公為天公,稱其為「關聖帝君」。

康世儒還說道,中華民族就是一個大家庭,關公就是我們的大家長,家長總是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每天在爭吵,總是希望子子孫孫和樂相處,「我們當以關公精神為紐帶,真正做到一家親。

關公的忠義仁勇文化道德精神,已成為聯結海內外華人的橋樑和紐帶,是炎黃子孫一致認同的文化。

據當陽市關陵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劉久兵介紹,當陽關陵廟會自1991年恢復以來,每年都有台灣同胞不辭辛苦,千里迢迢來當陽祭拜關公。

「中華文化讓我們血脈相連,關公精神讓我們情義相依。

」當陽市委宣傳部部長劉祖光說,關陵秋祭大典和關陵廟會為海內外華僑華人朝拜關公搭建了重要平台,對傳承與弘揚「凜然正氣、忠義仁勇、赤誠報國」的關公文化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台灣信眾按當地禮儀祭祀關公。

攝影 李傳平

關陵廟會上的民俗文化表演。

攝影 李傳平

當陽關陵三元門

連結: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湖北省有著豐富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截至2015年,全省共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4項、國家級名錄100項(127個項目保護單位)、省級名錄316項(466個項目保護單位),另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57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571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