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文物考古領域中的可視化技術」交流會在吉林大學召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趙徐州 曾江)11月19-20日,由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主辦、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學文學院協辦的首屆「文物考古領域中的可視化技術」交流會在吉林大學召開。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吉林省文化廳、吉林省文物局、吉林省博物院、中國人民大學、山西大學、河北師範大學、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遼寧大學、黑龍江大學、吉林大學以及遼寧省文化廳文物處、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的4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了交流會。

近年來,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和考古學實驗教學中心大力推廣可視化技術在文物考古領域中的應用,以吉林大學文學院林雪川老師為代表的教研團隊將該技術應用於田野考古的三維記錄、數字測繪、全景演示以及館藏文物的多重展示等諸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科研效果。

本次會議以可視化技術在文物考古研究與展示中的運用為主要議題,旨在探討可視化技術在田野考古和文物保護工作中的記錄實踐和應用前景,加強技術工作者與文物考古研究者之間的學術交流。

吉林省文化廳副廳長兼省文物局局長金旭東在致辭中說,2011年以來,在吉林省文物局的倡導下,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與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建立吉林省田野考古實踐與遺址保護研究基地,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對大安後套木嘎遺址進行了為期五年的田野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穫。

在材料獲取上堅持踐行新規程與探索新方法相結合,其中創建田野考古資料庫和運用航拍三維可視化技術,實現了考古資料錄入與管理的電子化,對於全面提高考古工作的質量和獲取考古信息的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自今年開始,為繼續加強「吉林省田野考古實踐與遺址保護研究基地」建設,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和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度合作,依託國家文物局批覆的「吉林省東遼河中游地區考古工作規劃」,力圖將梨樹長山遺址建設成新的高水平、開放式考古教學、科研與保護綜合型基地,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金旭東表示,當前在紮實開展傳統考古發掘與研究的同時,又要以多學科手段的應用作為教學科研創新點。

可視化技術在文物考古領域中的成功實踐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它不僅可以豐富田野考古記錄與研究的基本需求,而且對遺蹟遺物的保護與展示、對公眾考古知識的普及、博物館宣傳教育等具有重要作用。

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和考古學實驗教學中心在該技術的應用與推廣上已取得良好的教學科研效果,走在了全國同行的前列。

吉林省文化廳副廳長兼省文物局局長金旭東致辭。

本網記者 趙徐州攝

吉林省博物院院長李剛主持學術報告專場。

本網記者 趙徐州攝

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致辭。

本網記者 趙徐州攝

吉林大學文學院考古學系主任井中偉主持開幕式。

本網記者 趙徐州攝

與會人員合影。

本網記者 趙徐州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淺談可視化技術在文物考古領域中的運用

概念與流程可視化技術(Visualization)是利用計算機圖形學和圖像處理技術,將數據轉換成圖形或圖像在螢幕上顯示出來,並進行交互處理的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術。具體來說,可視化技術就是將採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