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鄉村文化記憶工程:留住鄉土文化的根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架破舊的紡車,一台古老的石碾子,一盞發黑的煤油燈……「我們仿佛看到了祖輩們勤勞的雙手,辛勤的勞作,它激勵著我們刻苦學習,知難而進,把先輩們艱苦創業的精神傳承下去。

」14歲的周永安在參加完山西省臨縣三交鎮綜合文化站青少年「文化記憶、精神傳承」活動後,寫下了這稚氣可愛、充滿希望的感想。

「鄉村文化記憶」的種子已在悄然萌發。

山西於2015年5月啟動了「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從全省遴選出112個鄉鎮作為首批試點,通過資源調查、分類整理、建立檔案等途徑,保護和展示鄉村的文化記錄、文化場所、文化實物等文化資源和記憶。

2016年,山西再遴選出318個鄉鎮作為第二批試點。

「至此,試點總數占到全省鄉鎮總數的三分之一,他們的實踐將有效完善『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工作長效機制。

」山西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張瑞鵬說。

多方聯動「記憶」鄉愁、「網際網路 」「助力」鄉愁、生產性保護「開發」鄉愁,已成為三晉大地的一道亮麗風景。

多方聯動「記憶」鄉愁:創新鄉村文化展覽展示

暮春時節,草長鶯飛。

山西省襄垣縣虒亭鎮一處院落,兩處殘舊石碑豎立在正中門口,有對聯「尋古蹟訪民俗傳承文脈 說農耕話桑麻記住鄉愁」,左右屋檐下各掛著寫著二十四節氣的紅燈籠,屋內舊農具、老照片等分類錯落擺放,LED射燈、玻璃罩等裝飾一應俱全,圖文資料、電子檔案更是整齊有序。

這裡面積約230餘平方米,共收集各類文化資源信息4000餘條、實物2000餘件,建有30個村的鄉村文化紙質檔案和資料資料庫,並仍在不斷補充更新。

這裡就是虒亭鄉村文化記憶館。

虒亭鄉村文化記憶館中展覽的舊農具

「我們按照縣城舉龍頭、鄉鎮強龍身、村子舞龍尾工作思路,形成了互為依託、相互連結的『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館——鄉鎮文化記憶展覽館——鄉村文化展示館』文化記憶鏈條。

」襄垣縣縣長鬍三虎站在虒亭鄉村文化記憶館裡指著牆上的村史變遷圖說。

「鄉村文化記憶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省市縣鄉村真正聯動起來。

山西省文化廳下發了《山西省「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工作方案》、《工作手冊》。

它以縣級為單位組織推進,將鄉村記憶工程目標任務納入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一同安排扶持;以鄉鎮為依託組織實施,組織所屬行政村認真執行規劃方案,落實工作要求;以行政村為基礎開展工作,對各類物質和非物質的鄉村文化資源進行普查、建檔、展示、利用。

泥塑展演

「以前沒事幹,我們就在大街上打撲克、閒侃,現在有正經地方開展活動,還能學技藝、了解村史縣誌,老哥兒幾個可高興了。

」提起武鄉縣李峪村鄉村文化展示館,村民王竹紅高興地說。

栩栩如生的剪紙、情景交融的皮影、技藝精湛的木雕、婉轉動聽的碗碗腔……在總面積近1000平方米的孝義市非遺體驗館裡,幾十人圍在一起學習剪紙、麵塑等。

「我們從小就喜歡麵塑,現在每天都會來這裡學習製作,所需的面、顏料、工具等體驗館提供。

」56歲的張鳳娥表示。

「網際網路 」助力鄉愁:吸引青少年關注老傳統

國有史,邑有志。

鄉村是無數中國人生命的底色和成長的的搖籃。

留得住鄉愁、記得住鄉音、忘不了鄉思,事關城鎮化進程中人文關懷和文化保護,事關文化血脈的傳承,但怎樣才能把作為主要對象的青少年吸引到這「過時」了的鄉村文化資源和記憶上呢?而藉助「網際網路 」是一個好抓手。

晉中市依託網站開展網絡數字「非遺體驗館」,讓社會大眾足不出戶隨時隨地參與體驗導覽、資料搜錄、知識連結、學術探討等穿越時空的網絡虛擬體驗活動,並開設了鄉村文化記憶專區。

「農村孩子童年自製玩具大全,現在你還會嗎?」、「今年拿什麼留住你,我的鄉愁?」、「鄉村記憶——石磨與碾子」……在「文化襄垣」微信公眾號上,一篇篇內容「老舊」、語言「新潮」的文章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從小聽著襄垣鼓書長大,卻不曾感受到那些盲藝人的艱辛。

今天再次回味當年聽鼓書的情景,心裡卻無形中多了一份敬畏。

」一位網名為「永江」的讀者在「唱不盡的襄垣盲人鼓書,最樸實的民間藝術家」一文下回復到。

「文化襄垣」微信公眾號手機截圖

襄垣縣2015年3月開通「文化襄垣」微信公眾號,對全縣1080個村莊進行記錄、拍攝,全方位、立體式推介襄垣鄉土文化。

該微信公眾號開通至今,共編髮鄉土文化微信120餘期,點擊量突破30萬人次。

襄垣縣還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襄垣鼓書中精選曲目,將其以動漫形式呈現,深受青少年歡迎。

生產性保護「開發」鄉愁:讓鄉村文化活在當下

傳統的技藝是農村幾千年傳下來的寶貴財富,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也是鄉村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鄉村人記憶的鄉愁,它承載著社會生產生活方式、風土人情、文化理念,最能激發遠方遊子和本地民眾的愛鄉情懷、愛國情懷,如何開發利用,怎樣創新發展,讓老百姓可看可學?

長治市非遺體驗館實行無假日全天候對外免費開放,並將活動空間延伸到館前廣場,石磨石碾、老街台門、窯洞土炕等多種地方文化元素集中在非遺館內外,過春節舉辦年俗體驗,三八節組織女紅展示,重陽節開展家訓講演……非遺在這裡活起來。

芮城縣將「鄉村文化記憶工程」與「一村一品」創建工作相結合,大力發展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傳統布扎、桃木雕刻、剪紙製作已成規模。

襄子老粗布工業園裡展示盤扣製作技藝

襄垣縣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襄子老粗布手工製作技藝為基礎,建立生產性保護基地,扶持襄子老粗布有限公司,成為集生產銷售、展覽收藏、研發培訓、旅遊觀賞、文化傳播於一體的多功能文化產業創意園區,以「公司 農戶」經營模式,走原生態純手工家紡生產之路,年銷售收入達到近億元。

襄垣縣還將本地歷史名人、東晉高僧、「一帶一路」開拓者法顯的不朽業績以國家級非遺項目襄垣秧歌的藝術形式搬上舞台,推出大型歷史劇《法顯》,受到業內人士關注。

根據民俗資源豐厚、歷史古蹟眾多的實際,平遙縣東泉鎮在彭坡頭村建起平遙縣抗日民主政府紀念館,在南嶺底村設立「讓歷史告訴未來」的鄉村文化記憶展廳,啟動打造民俗體驗、林區休閒、紅色鄉村旅遊帶計劃,鄉村文化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內核。

「每年從4月到10月份的周四、周五,孝義非遺體驗館進行展演活動,將全市90多名傳承人分成兩組,輪流傳承,根據每次傳承的考勤情況進行匯總,每天發放70元補助。

」孝義市文化局局長劉德榮介紹說,非遺體驗館還在每年的十月底,組織開展評比活動,分為傳統技藝、傳統戲劇、傳統民俗三大類,設立優秀民間藝人獎、帶徒傳藝獎和學藝有成獎,對傳承人及徒弟發放補助資金20餘萬元。

「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向廣大基層農村提供什麼、提供多少、由誰提供,農村文化站的作用關鍵。

把『鄉村文化記憶工程』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統村落保護、『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基礎文化設施建設等工作結合起來,有利於切實解決農村文化站無場地、無設備、無人員、無活動等『空殼化』問題,意義重大。

」張瑞鵬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長治市積極推進「鄉村文化記憶工程」

我市依託公共文化網站開設「非遺體驗館」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專區,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參與體驗導覽、鄉土記憶、資料搜錄、知識連結、學術探討等網絡虛擬體驗活動,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非遺保護利用和鄉村文化的...

襄垣縣鄉村文化記憶工程留住鄉愁鄉風鄉韻

原標題:襄垣縣鄉村文化記憶工程有聲有色一架破舊的紡車,一台古老的石碾子,一把現做的虒亭拉麵,一段連說帶唱的襄垣鼓書……在襄垣縣,不論是在縣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館,還是在虒亭鎮文化記憶展覽館,都...

山西千年古城種「文化之樹」結碩果

中新網長治8月22日電 (劉小紅 連莉娜)面對著多年積累的「一煤獨大」結構性矛盾,山西正在積極地轉型。作為一個典型的資源型縣域、有著千年歷史,位於山西省東南部、隸屬於長治市的古縣城——襄垣縣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