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博物館:六朝南京,曾經的佛都|博物館傳奇·第二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六朝博物館:六朝南京,曾經的佛都

邊聽邊看

走進屬於你一人的博物館

六朝博物館有兩件鎮館之寶,一件是青瓷,另一件也是青瓷。

青瓷是六朝博物館最多也最有特色的收藏。

它們的顏色像玉一樣,溫潤雅致,一直是中國人最喜歡的瓷器主色調。

六朝青瓷基本出自六朝墓葬,有日用的罈罈罐罐,也有一些裝飾擺設。

其中有一件青瓷蓮花尊被稱為青瓷之王,是一件國寶級文物。

青瓷蓮花尊

這件蓮花尊1972年從南京東郊麒麟門外靈山南朝墓出土。

出土的是一對,應該是供奉在佛像前的瓷器。

這件蓮花尊有半人高,85公分,是南北朝同類器皿中最大也是最精美的,通體蓮花花瓣的裝飾透著濃厚佛教色彩。

現在的南京人很難想像六朝時的南京曾經是一個佛國。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杜牧詩中所說的四百八十寺,並不是一個隨口說說的數字,在佛教最鼎盛的時候,南京的寺廟甚至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南朝梁的梁武帝是歷史上有名的菩薩皇帝,他在位48年,是六朝所有皇帝中時間最長的。

正因為他篤信佛教,所以修建了大量寺廟。

梁武帝本人還幾次捨身到廟裡當和尚,再叫大臣們花錢把他贖出來,用這種方式為寺廟拉贊助。

梁武帝

寺廟的大量修建,雖然在當時也是老百姓的一大負擔,倒也促進了藝術創作。

比如那時南京城西南有一座瓦官寺,就是保存藝術珍品最豐富的一座佛寺。

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為它畫了壁畫,雕塑家戴逵、戴顒父子也為它製作了佛像。

據說寺廟建成時很多人為它捐款,一般不會超過10萬錢,顧愷之卻說他打算捐100萬錢,大家都以為他吹牛。

顧愷之的這100萬錢並不是馬上拿給寺廟,他請寺里為他準備一堵白牆,然後在上面專心畫了100多天壁畫,畫的是《維摩詰居士像》,據佛經說,這是道行很高的居士。

在最後為維摩詰畫眼睛之前,請了好多人來看,當顧愷之畫完了點睛之筆,整幅畫一下子不一樣了,整個寺院的氣氛都為之改變,圍觀群眾紛紛捐款,很快超過了100萬錢。

顧愷之的這幅《維摩詰像》,一直到唐代都還在,據說詩人杜甫都特地到南京來看。

後來這幅畫又被移到鎮江甘露寺,之後還被移到長安皇宮中。

可見大家對它的喜愛。

顧愷之是一個畫起畫來可以幾天不出門的人,當年他就住在瓦官寺附近,為了專心畫畫,他選擇住樓上,把梯子都撤掉,所以他住的地方叫「顧樓街」。

六朝佛教的興盛,也讓南京成為一座對外交流氣氛非常熱烈的城市。

僧侶們來來去去,講經弘法。

六朝時的高僧法顯,既是大翻譯家,也是一位大旅行家。

他以65歲高齡,從長安出發,經西域各國,越過帕米爾高原,到達印度,尋訪佛跡和佛經。

等他回到東晉首都健康,已經79歲,他在健康也就是南京寫成了記錄他旅行見聞的《佛國記》,後來又在南京翻譯了六部佛經。

六朝時從周邊各國來南京的僧侶也不少,號稱有三件鎮寺之寶的瓦官寺,那第三件寶貝就是由獅子國,也就是今天的斯里蘭卡送來的白玉佛像。

再來說說六朝博物館的第二件鎮館之寶,還是一件青瓷,一隻釉下彩羽人紋盤口壺。

這也是六朝博物館唯一一件不准出國展覽的國寶。

這件瓷器的器型非常優美,而且壺身上畫了各種神奇的圖像,有佛像,羽人,仙草、雲氣、比翼鳥等等,它既有佛教色彩,又有道教羽化升仙的神秘感,六朝時佛道並興的特點,在這件青瓷上也得到了印證。

釉下彩盤口壺

盤口壺圖案展開

除了青瓷,六朝博物館還展出大量六朝瓦當、陶俑、畫像磚等,共展出文物1400多件套,是國內收藏展出六朝文物最多最好的博物館。

(陳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六朝博物館

公元222到589年,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建都南京(建康/建業),「六朝古都」的習稱由此而來。在這近400年的時間裡,雖然王朝更迭比較頻繁,但爭鬥主要集中在上層,老百姓的生活相對安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