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洗硯池晉墓」發掘報告出爐 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日上午,由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臨沂市文廣新局主編的《臨沂洗硯池晉墓發掘報告》在市博物館舉行首發儀式,這不僅是臨沂文物界的一件要事、喜事,也是學術界的一件大事、盛事。

時光回溯至2003年。

為紀念王羲之誕辰1700周年,我市對羲之故居進行擴建。

4月30日,施工人員在開挖大雄寶殿東配殿地基時,感覺到這裡的土層有些異樣,用鋼釺向下戳了戳,腳下土層突然露出一個洞口,朝洞裡望去,隱約看見一些形狀各異的器皿。

就這樣,一號墓重見天日。

6月7日,在施工過程中,又發現了二號墓。

在當時,洗硯池晉墓的發掘出土受到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和群眾的廣泛關注,各級媒體爭相報導,同時被評為200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洗硯池晉墓可謂轟動一時。

而今,洗硯池晉墓發掘工作已經過去十多年,由於種種原因,發掘資料的整理和報告的編寫工作進展緩慢,此次考古報告的出版首發,算是給了學術界一個交代。

首發式上,市文廣新局黨委書記、局長曹首娟說,《臨沂洗硯池晉墓發掘報告》是臨沂文物保護研究闡發的重要成果,為洗硯池晉墓這個沉寂了十餘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貢獻。

發掘報告的發布為研究晉代、特別是晉代琅邪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社會狀況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對宣傳、展示臨沂歷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它的出版一定會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廣泛的影響。

出土59件「國家珍貴文物」

洗硯池晉墓創下多宗「最」

在山東迄今已發掘的7000餘座漢晉時期的墓葬中,大中型的磚室墓幾乎全部遭到盜掘破壞,而洗硯池晉墓一號墓則是山東迄今發掘的漢晉大中型石墓中最完整、也是唯一一座未被盜掘的墓葬。

二號墓雖然兩次被盜掘,但墓室結構完整,其主墓室規模之大,為山東發現晉代墓葬中所罕見。

兩座墓葬共出土近300件(套)隨葬品,器物豐富精美,其中59件被定為國家珍貴文物,其中一級文物7件、二級文物7件、三級文物45件。

經過專家考證,基本確定此處為晉朝司馬氏家族的墓地。

關於墓主人的確切身份,目前仍是眾說紛紜,尚無定論。

晉代是漢唐兩個封建社會高峰的過渡時期,時間較短,考古資料欠缺,出土文物稀少。

洗硯池晉墓的發掘,在山東地區晉代考古中屬首次發現,在全國同期墓葬中非常罕見,對於研究晉代社會、特別是晉代琅邪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被評為200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並於2006年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洗硯池晉墓是臨沂考古的一大發現,由於該墓處於王羲之故居內,更有其歷史文化價值。

今朝進展

一號墓埋葬三位孩童均為女性

該結論排除「冥婚」說、「王妃」說,墓主關係更加撲朔迷離

洗硯池晉墓發掘伊始,關於墓葬的埋葬方式特別是墓主人身份問題就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特別是一號葬墓中埋葬的是三個孩童,這種埋葬方式本身就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

再者,墓葬又是在王羲之故居擴建工程中發現,王氏家族在魏晉時期為琅邪一帶的名門望族,人們自然又關心墓主人與王氏家族究竟有無關係?兩座墓都屬於山東首次發現的魏晉時期大型墓葬,相距如此之近,它們之間又是否存在什麼關係?諸如此類種種問題,不僅讓參加發掘的人員思考,同時引起學術界和社會的廣泛關注。

要討論一號墓埋葬三個孩童的習俗、墓主之間的關係以及墓主身份問題,除依據墓葬的規模和豐富的隨葬品提供的信息外,對殘存人體骨骼進行鑑定就很有必要。

為此,洗硯池晉墓發掘鑑定團隊請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再次進行鑑定,鑑定結果為西墓室兒童年齡6至7歲,東墓室兩具年齡分別為4至6個月和0至2個月,由於年齡太小保存狀態不完整,此次鑑定也沒有對墓主的性別得出結果。

近期,發掘鑑定團隊又請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對出土的人骨進行古DNA鑑定,主要目的在於了解墓主人的性別及墓主人之間是否存在血緣關係。

此次鑑定結果卻出乎預料:西墓室主人為六歲的女孩,東墓室兩個幼兒也都是女孩,年齡分別為2歲和1歲。

這個結論不僅排除了她們之間屬於「冥婚」的可能,也與琅琊王司馬煥和司馬安國叔侄無關,更非「王子」與「王妃」的關係。

此外,團隊還希望通過古DNA鑑定,搞清楚三個孩童之間是否存在血緣關係,遺憾的是由於東墓室兩個幼兒骨骼保存的狀況不理想,目前尚未能測定出她們之間是否存在血緣關係。

按照這個鑑定結果,墓主之間關係更加撲朔迷離。

此外,洗硯池兩座墓葬相距僅有三十餘米,墓葬雖然結構不同,但建築材料和建築方式基本一致,很容易讓人產生他們之間屬於同一家族並可能為近親關係,或者說存在直系血緣關係。

但DNA鑑定的初步結果顯示,二號墓兩個成年人與一號墓的三個孩童之間並不存在直系血緣關係,也就是說,他們並不存在親子關係,這樣也就排除了二號墓墓主為一號墓三個孩童父母的問題。

魏晉時期,琅邪一帶權勢最大的有司馬氏家族即琅琊王家族和王氏家族,從墓葬所處地望,很容易將墓葬與這兩大家族聯繫起來。

從墓葬規模和殘存的隨葬品來看,團隊更傾向於與司馬氏家族即琅琊王有關,但並無確鑿證據。

然而,根據 史書等資料記載和考證,司馬安國和司馬煥都屬於幼年喪命,顯然與二號墓墓主無關。

而在一號墓中,其規模之大、隨葬品之豐富,反映出墓主身份之高貴有可能屬於琅琊王族成員,鑒於其又與二號墓處於同一陵園內,且他們之間並無血緣關係,也可能是皇親女眷或與琅琊王后的女侍官有關。

當年玄機

一號墓考古發現史上罕見

三位小主人同葬一墓緣由成迷

在2003年的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不時有新的發現。

先發掘的一號墓為雙室墓葬,由東西兩個並列墓室組成,共發現3具棺木,經鑑定,一號墓埋葬的三人都是未成年的小孩,其中西墓室墓主年齡約五六歲,佩戴有金手鐲、金指環、金釵和金簪等;東墓室的兩具人骨,一個為一歲多的幼兒,另一個為二三個月大的嬰兒,隨葬品有金器、瓷器、陶器、青銅器等。

一號墓出土的隨葬品十分豐富,有銅器、瓷器、陶器、漆器、鐵器、金器及其他質料的隨葬品250餘件(套)。

在出土隨葬品當中,尤以青瓷胡人騎獸水注、青銅人物騎獸燭台、鳳鳥形銅熏爐等器物造型優美,保存十分完整。

二號墓為夫妻合葬墓,規模較大,建築講究。

雖然早年遭兩次盜掘,但墓室結構保存完整,殘存各類文物20餘件。

從發現的金釘、瑪瑙珠、青銅虎子等推斷,這座墓原來應該有十分豐富珍貴的隨葬品。

據資料記載,從兩座墓葬的形制結構、隨葬品的組合特點和紀年資料初步判斷,墓葬的年代屬西晉時期。

一號墓完整地反映了當時的葬制葬俗。

同一墓葬埋葬3個未成年人,是考古發掘中極為罕見的現象。

出土隨葬品豐富而精美,為山東晉代墓葬中所僅見。

二號墓雖然被盜,但規模更大,墓室結構完整,與一號墓葬相距不遠,時代相近。

兩座墓葬規模較大、構築方式考究、出土文物豐富精美,墓主應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或政治勢力,應與當時的名門望族或達官貴族有一定關係。

有學者曾提出

「冥婚」、「王妃」說

在當時,由於一號墓墓主人年齡太小,性別特徵不明顯,因此也很難判斷墓主性別。

有學者根據一號墓西墓室隨葬品中有銅弩機、鐵刀等兵器,隨葬品數量和精美程度都高於東墓室隨葬品的實際情況,推測西墓室應為主墓室,墓主可能是男性,又因魏晉時期曾存在冥婚習俗的歷史事實,提出一號墓東墓室中的兩具嬰幼兒可能為男性,三具孩童可能屬於冥婚關係,同時提出墓主人可能與王氏家族有關的見解。

而也有專家根據有關文獻記載,推測東墓室嬰幼兒應是兩代相繼夭折的琅琊王司馬煥和司馬安國叔侄,同時,根據西墓室墓主隨葬品頭部插有金簪,使用兩雙金釧和金指環並套於肢骨和指骨上,乃是以「成人之禮」埋葬,且晉朝婦女也有用兵器隨葬的習俗,推測西墓室墓主乃是「加以成人之禮」的王妃。

編輯:咖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四川自貢發現東漢崖墓

新華社成都5月17日專電(記者童方)記者17日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四川自貢市沿灘區發現東漢崖墓。3月26日,自貢市沿灘區沿灘鎮飛躍村犀牛口大橋施工範圍內發現崖墓。3月29日,四川省文物...

當塗東吳墓出土龍形器物 定位為王侯級大墓

目前,正在進行的當塗縣「天子墳」東吳大墓考古工作備受關注,特別是墓主的身份是不是孫權第六子孫休,讓人十分期待。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目前,「天子墳」東吳大墓的考古發掘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發掘出土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