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一批稀世珍品100萬不賣日本人,20萬半賣半送贈給國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遼寧省博物館中,保存了一批精美絕倫的緙絲珍品,這些宋元明清時期的珍品,是目前世界上存量最多、質量也最高的古代絲織品,它代表了我國古代絲織品的最高工藝水平。

說起這批國寶,還得提起兩位重要人物,如果不是他們,現在恐怕要到日本去參觀了。

此二人便是張學良和這批緙絲的原主人朱啟鈐,說起張學良大家自然都很熟悉,而朱啟鈐其人所知的人不多,他是北洋政府官員,也是一位愛國人士,著名的實業家。

除此之外,朱啟鈐還有一個身份很關鍵,他是當時名氣很大的收藏家。

尤其是朱啟鈐收藏的絲織品,都是世所罕見的珍品,在近代史中,朱啟鈐有著「朱家緙絲甲天下」的說法。

遼寧博物館中的這批緙絲便是他斥巨資從民間和恭親王府中收購而來的。

朱啟鈐的收藏緙絲的名氣極大,所以招來日本人的注意,對這批緙絲垂涎已久的日本實業巨頭大倉喜八郎欲出價100萬銀元收購,儘管朱啟鈐當時的經濟情況不太好,家道開始中落,但他愛國的情節仍在,絲毫不為眼前利益所動,拒絕了大倉喜八郎的收購請求。

1929年,朱啟鈐由於經營的公司資金出現斷裂,面臨著倒閉的風險,無奈之下,朱啟鈐開始動了出售這批緙絲以挽救公司的念頭。

但是,朱啟鈐有一個原則,就是要賣掉這批國寶,也堅決不能賣給外國人,話雖如此,但當時能買得起這批國寶的人為數不多,大部分都是外國資本家。

這種情況讓朱啟鈐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而就在此時,張學良將軍聽說了這件事,在多方聯絡之下,他主動提出要接受這批國寶。

於是朱啟鈐便以20萬銀元的價格半賣半送給了張學良,並囑咐張學良千萬不能把這批珍品流失海外,尤其是日本。

張學良和日本人有殺父之仇,對朱啟鈐的囑託自然應承,接手後,張學良為了防止出現意外,將這批國寶收藏在他在東北邊業銀行的金庫之中,小心保存。

九一·八事變後,這批緙絲珍品連同邊業銀行一起落入了日本人手中,金庫中的緙絲珍品也被轉移到了長春存放。

後來,在收藏大家王世襄的斡旋之下,這批珍品才得以逃脫日本人之手,隨後,這批珍品從長春空運到了北京,由故宮博物院暫時保存。

新中國成立後,這批歷經磨難的稀世珍品終獲新生,北京故宮博物院以文物交換的形式,將這批緙絲珍品還給了遼寧博物館,此舉完成了朱啟鈐和張學良共同的心愿。

朱啟鈐和張學良保護國寶的行為值得我們尊敬,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不知有多少國寶流失海外,而正是那些有識之士的不懈努力,才得以讓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澱下來的文物精品幸免於難,這就是我中華民族最難能可貴的氣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那些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看看都心痛!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因戰爭、不正當貿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國珍貴文物流失海外。在此期間,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