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專家齊聚襄陽考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7日,在老河口市孟樓鎮小黃營村,鄭州大學考古人員在長尺地遺址進行考古勘探發掘。

記者 安富斌 通訊員 王志剛 攝

專家在查看長尺地遺址出土器物。

記者 安富斌 通訊員 王志剛 攝

襄陽日報訊(記者劉文生 李暉)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是2015年中國開工建設的27項重大水利工程中投資規模最大的一項,其中文物保護工作是該項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27日,記者隨考古工作者走進了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部分文物發掘工地。

湖北省文物局文物處處長張曉雲介紹,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文物保護考古工作是湖北繼三峽、南水北調工程之後的又一次大規模「考古大會戰」,共涉及境內文物點44個,其中襄陽地區31個,分布在老河口、襄州、棗陽。

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荊州博物館、隨州博物館、孝感博物館等15家考古單位已全部進駐襄陽段考古工地,開展前期考古勘探工作。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襄陽的各個考古工地上,考古專家約100人,加上工作人員,考古工作者總人數超過了600人。

上河遺址在老河口市孟樓鎮曹坡村一組,位於孟樓鎮南約1.7公里處,西南距老河口市區24.3公里,東北距河南省鄧州市約29.6公里。

中國人民大學考古文博系承擔了老河口上河遺址的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

該項目負責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梅田介紹,上河遺址考古隊自2016年6月28日進駐曹坡村一組,目前發現有墓葬2處,根據地層位置、墓葬形制推測為戰國至西漢早期的墓葬。

根據目前的發掘,可以看到上河遺址漢代堆積層和文化遺存較為豐富。

同樣位於老河口的楊莊遺址,則可能與「萬里茶道」上的中轉運輸有關。

據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白彬介紹,楊莊遺址地面採集和鑽探所獲瓷器較為精美,初步判定有鈞窯、龍泉窯、景德鎮瓷器等,這填補了鄂北地區宋元明時期考古的空白,並對研究鄂北地區明代建築及其與周邊地區的交流互動有重要的價值。

楊莊遺址青花瓷質量上乘,紋飾種類豐富,白彬推測其使用者不是普通的居民。

遺址地處湖北、河南兩省交界處,位置偏僻也不是當時的某處治所,其性質可能與宋元明時期商旅貿易的中轉有關。

在此次發掘中還出現了一處寺廟遺址——襄州區石橋鎮的九姓莊墓群附近發現了一處大型建築遺址。

武漢大學教授賀世偉介紹,建築遺址是明清時期修建的白蓮寺,「破四舊」時被毀。

上世紀90年代,村民又在附近建了一間小型的寺廟,現在已經荒廢。

白蓮寺建築遺址區面積有一萬多平方米,存有磚房基、磚道路等。

「這個偏僻的地方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寺廟?這個寺廟的歷史記載也有待查證。

」賀世偉表示,期待下一步的發掘工作。

位於老河口市孟樓的南大堰遺址,地處鄂北水資源配套工程施工區域與工程影響區域。

鄭州大學考古隊在發掘過程中發現,地表可見繩紋筒瓦、板瓦及大量的泥質灰陶器物殘片和夾砂陶殘片,可辨器型有鬲足、盆口沿、壺口沿等。

文物普查將遺址年代定位東周至漢代。

長尺地遺址位於孟樓鎮小黃營村東北,東臨崔莊河,302省道由西南向東北貫穿該遺址。

遺址東西長500米,南北寬150米,面積約為7.5萬平方米。

考古調查顯示,該遺址年代為新石器時代至漢代。

據介紹,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中分布在襄陽的31個文物點的年代,據初步推測為新石器時期至清代。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志剛介紹:「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將有更多的發現。

襄陽歷史中的許多待解之謎有望解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袁沖發現東漢墓群和明清遺址

近日,老河口市袁沖鄉發現2座漢代墓群和1座明清建築遺址,四川大學等考古隊正在進行搶救性發掘,其中明清建築遺址的發現填補了該市宋元明考古的空白。8月1日,記者來到袁沖鄉紀洪村北崗東漢墓群時看到,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