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同民:快樂收藏 精彩綻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客廳的正面牆上,掛著一副對聯:須知蓋世金銀寶,借你看管幾十年。

我們收藏人究竟是收藏什麼呢?我認為:收藏的是歷史,是文化,是心態,是境界,是快樂,是人生。

一個人無論收藏了多少古董藝術品,它們的歸宿都是全社會、全民族,都是屬於我們的子孫後代,收藏人只是收藏品臨時的「看管者」。

萬物為我所見,為我所得,為我所用,但是不為我所有。

喝古酒,明白了「酒是陳的香」的古訓;品古茶,知道了「禪茶一味」的深奧哲理……所以,凡是喜歡我的收藏品的朋友來做客,我總是毫不吝嗇地送給朋友所喜歡的收藏品,他們受到了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的薰染,還與我分擔了看管的責任,同時也分享了我收藏的愉悅,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多年來,我收藏品不知道送出去多少了。

我心裡自信地說:我是一個快樂的收藏人!

收藏的過程很美麗,擁有了自己喜歡的文物藝術品,是一件高興的事兒、快樂的事兒,但是,在和許許多多的收藏朋友交流時我發現,很多人收藏了很多東西,卻高興不起來,快樂不起來。

為什麼呢?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社會大環境的擠壓。

相對落後的文博體制,面對改革開放以來大量面世的「歷代古董藝術品」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應對和管理。

如果認可民間收藏,就會動搖文博系統舊有的壟斷地位,以及由此衍生的種種利益與「規則」。

少數曾經在各級文物部門工作過的人員,在電視、報刊等媒體以「專家」的身份自居,否定、排斥、打壓民間收藏,一時成為輿論的主流。

收藏愛好者和收藏家在這種大環境下不快樂是必然的。

朋友、家庭成員的不理解。

收藏人是有古玩情結的人,他的家人或朋友可能壓根兒就不喜歡這些古里古氣的東西,加上媒體給大眾「洗腦」,對其收藏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反對。

曲高和寡,朋友遠離了,家庭矛盾增多了,自然很難快樂起來的。

收藏人本身認識出現的偏差。

中國改革開放後,古舊市場遍地開花,各種原因面世的大量古董藝術品流入古舊市場。

因為媒體上「鑒寶專家」一直在宣傳「真古董值錢,收藏到一件真品可以發家致富」的理念,收藏愛好者難免不受到「古玩商思維模式」和社會輿論錯誤導向的影響。

很多收藏愛好者有獨特的悟性和眼光,他們心裡明白自己的收藏品不是「仿品、贗品」,也不特別在乎別人說什麼 「真的假的」,省吃儉用,節衣縮食地收藏自己喜歡的古董藝術品。

然而,收藏愛好者卻沒有真正明白「古董藝術品是文化的載體,收藏人的歷史使命就是把老祖宗的遺存收藏起來,保護起來,研究每一件文物的文化內涵,把中華民族的優秀的歷史文化一代一代傳下去」的道理,所以,很少有人去認真研究解讀挖掘收藏品的文化價值,而念念不忘的是收藏品「值多少錢」,做著收藏可以發財的「夢」。

結果呢,事與願違,想賣,賣不出去;想捐贈,博物館不接受。

每一件收藏品都是心血,都是花了錢淘收來的呀,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收藏者只能夠默默的「守」著被人不理解、不認可「棄兒」般的古董們老去……

特殊的時代,造就了特殊的民間收藏家群體,這是歷史的需要。

試想:如果沒有浩如煙海的精美的中華民族歷史文物,我們怎麼自豪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歷史文明?習主席倡導的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不就是喚醒人們被經濟利益侵蝕的良知,牢固樹立熱愛中華民族的堅定信心嗎?

一個收藏愛好者、一個收藏家,只要我們堅持「敬畏祖先、敬畏文物,熱愛文物」的信念不動搖,把文化傳承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把金錢利益看淡點兒,再看淡點兒,放下小我,「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收藏的快樂一定和我們如影隨形。

(齊同民,別號:小雅齋主人、閒雲居士,河北省石家莊市人,大學文化,文物收藏家,曾被評為「中國十大收藏家」之一。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朋友,請別再問:收藏什麼東西最值錢?

一雙會看的眼睛最值錢假日的時候去逛古董市場,會遇上許多古董的行家,偶爾也會遇到自己喜歡的寶物。日子久了以後,認識了一些賣古董的攤販和一些古董收藏家,你會逐漸發現,賣古董的人比買古董的要內行,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