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在天水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444公里,只為與你來一場「學」與「易」的邂逅

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尋找力量「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之天水印記

我們是尋找力量!

我們來自廣東!

我們從北緯23.8跨越到了北緯34.37。

26小時硬座火車的顛簸,江南水鄉到大漠孤煙的穿梭,終於,我們來到了心中的耶路撒冷——天水。

當我們離開封閉的火車車廂,拉上行李箱踏上天水廣袤的土地的那一刻,才真正感覺到身在異鄉的滋味與情懷。

天水,西北的「小江南」,伏羲的誕生地,不僅是海內僑胞、廣澳同胞以及華夏各族人民尋根問祖的「羲皇故里」,還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

來到天水,我們不能不被這裡古老文明建築所吸引。

藍磚紅瓦,雕樑畫棟,一如北方漢子的矯健與豪邁。

這裡沒有商業大都市的喧鬧與繁華,沒有極度變形的商業化氣息。

相反地,這裡隨處可見歷史遺留下來的古建築群,每一幢建築的屹立,都仿佛向每路過這座城市的人昭示著這座城市濃厚的歷史氛圍。

7月14日,來到這座城市的第三天,我們有幸採訪到天水師範學院科研處處長兼隴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雍際春教授,雍際春教授以他博大的學識圍繞我們調研的內容進行了深入的講解,從隴右文化到伏羲文化,從史前農業到現代工業,從麥積山到佛教文化。

雍際春教授不僅指導我們該如何普及伏羲文化,還提醒我們要讓所有中國人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與民族自信。

採訪的最後,雍際春教授送給了我們隊伍每人一本由他主編的《隴右文化概論》,並給我們簽了他的名。

雍際春教授對我們此次的調研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讓我們在接下來的調研活動中有了燈塔的指引。

7月15日上午,我們隊伍來到了天水飛天雕漆工藝家俱有限責任公司,王董容經理盛情接待了我們。

先是帶我們參觀了雕漆製作車間,讓我們對雕漆的製作有大致的了解。

車間的師傅也熱情地給我們講解了雕漆的製作工藝步驟並向我們闡述了雕漆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

在車間裡,我們看到由一塊塊原始的木板到呈現在我們眼前的精妙絕倫的天水雕漆,其中經過一道道複雜繁瑣的工藝,如貼金、彩繪、漆畫、磨漆、貼雞蛋殼、手工拋光等,無不凝聚著車間師傅嘔心瀝血的辛勤作業,他們的認真感染了我們,讓我們在看到一件件天水雕漆時充滿敬畏之心。

7月16日,我們隊伍來到著名祭祀先祖伏羲的廟宇——伏羲廟,穿行在這座明朝建造的廟宇中,仿佛感受到這座廟宇五百三十多年間的厚重歷史。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詳細了解到伏羲廟的建築構造,以及伏羲時代對人們生產生活的發明創造、粗略介紹了八卦和河圖洛書。

在這之後我們便參觀了天水博物館,見到了齊白石老先生的真跡。

7月17日,我們採訪了天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民間泥塑的守藝人——何彥雲師傅。

當我們談到泥塑這項傳統手工藝的繼承時,何彥雲師傅對於這門手工工藝的現狀不禁感到憂心忡忡。

還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道:「守住泥塑這門手工藝,還是要靠你們年輕人!」目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失傳威脅的不僅僅是天水泥塑,還有天水絲毯等一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

作為中國當代青年,我們必須關注和重視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向何彥雲師傅學習,把泥塑這項手工藝傳承下去,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並發揚光大,只有這樣,才能永聚華夏文明之光。

四天的調研與學習,我們能夠清楚地意識到傳統文化尤其是伏羲文化對中華民族的發展的引領作用。

伏羲文明,不管是在人類野蠻時代,還是到發展到如今的現代化時期,他那敢為人先的創造精神以及兼容並包的協作精神以及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永遠都不會只屬於伏羲時代,他無時無刻不涌動在中國人的血脈中,一脈相承,薪火相傳,熠熠生輝。

時間的滑軌緩緩地碾過我們來到天水的日子,白雲蒼狗,斗轉星移。

很快,我們即將離開這個羲皇子孫的朝拜聖地,踏上繼續向北的征途,為悠悠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傳承與發展竭盡最大的努力。

(王江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