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考古學家劉俊勇解讀考古新發現:丹東一號確定為致遠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丹東一號」水下考古發現的「致遠」瓷盤

2015年,中國考古又有許多新的發現,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從配合基本建設的搶救性發掘,轉向為解決課題的主動性發掘;二是發掘過程多是跨學科合作,運用科技手段全程提取和記錄信息,海昏侯墓整個發掘過程代表了當今中國第一流的考古和文物保護水平,以世界遺產的標準指導考古發掘,是今後考古發掘和保護、展示的樣板;三是在舊石器時代考古方面取得的成果格外顯著,高校和研究機構以及外國學者參與考察、測試採集樣品,進行學術交流。

以上這些特點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今後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方向。

遼寧師範大學教授劉俊勇加以解讀。

西漢列侯墓園制度的典型代表

2015年中國考古最重要的發現當屬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發掘。

自2011年開始海昏侯墓的考古調查和發掘,歷時5年。

2015年主槨室的清理,有了石破天驚的重大發現。

可以確認,海昏侯墓是目前我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

整個墓園由2座主墓、7座陪葬墓、1座陪葬坑以及園牆、門闕、祠堂、廂房等建築構成,內有完善的道路系統和排水設施,反映了西漢列侯的墓園制度。

截至目前,出土了金器、青銅器、鐵器、玉器、漆木器、紡織品、陶瓷器、竹簡、木牘等珍貴文物上萬件。

槨室發現了包括兩盒金餅、數十枚馬蹄金和麟趾金的金器堆,數量驚人。

玉具劍、玉耳杯、蟲珀等都是稀世珍寶。

青銅九鼎、成套的編鐘、編磬和「大劉記印」龜鈕玉印等,表明了墓主人的高貴身份。

根據墓園、墓葬和出土的眾多珍貴文物,結合文獻記載,專家們普遍認為墓主人是西漢海昏侯國的某一代海昏侯,距今有2000多年歷史。

海昏侯爵位世代承襲,一直延續到東漢,而以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生平最為曲折。

劉賀為漢武帝之孫,在世33年間曾經歷王、皇、侯3種身份的轉變,被權臣霍光扶上帝位後僅27天就遭廢黜。

地方志記載,第一代海昏侯劉賀墓在昌邑城內,有大墳一所,小墳二百許,舊稱百姥冢。

史料記載的劉賀墓位置與此次考古發掘的海昏侯墓非常接近。

綜上,這次發掘的海昏侯墓可以確定為第一代海昏侯劉賀之墓。

專家認為,海昏侯墓發現的有孔子畫像和生平文字的漆屏風,可能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最早的孔子畫像。

而出土的刻有「南昌」字樣的青銅燈和大量書寫有「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樣的漆器,說明「南昌」有可能最早是由漢代「南昌邑」演變而來。

安徽池州·華龍洞遺址:發現直立人頭骨化石

華龍洞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堯渡鎮汪村。

2014年和2015年再次對華龍洞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累計發現包括1件古人類頭骨化石在內的20餘件古人類化石、古人類製作使用的石器、大量具有人工切割或砍砸痕跡的骨片和20餘種脊椎動物化石。

目前已確定的滅絕種類有劍齒象、巨貘、巴氏大熊貓、谷氏大額牛、腫骨鹿、小豬等種類,年代與安徽和縣直立人年代接近或更早。

2015年發現的較完整的頭蓋骨化石,是繼周口店、藍田、和縣、鄖縣、南京之後,在中國發現的又一處包含有頭骨化石的直立人(猿人)化石地點,是近年中國古人類學研究取得的一項重大進展。

雲南玉溪·江川甘棠箐遺址:我國首次發現舊石器時代木製品

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玉溪江川甘棠箐遺址進行了主動性發掘,共出土石製品25153件、骨製品28件、木製品數十件。

在遺址文化層頂部發現了用火遺蹟,初步判斷為篝火遺存;動物組合與元謀動物群極為相似,初步判斷其地質時代應為早更新世,即舊石器時代早期。

尤其是遺址發現的被古人類加工和利用的木製品,在全世界範圍內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中僅有零星發現,在我國更是首次發現。

山西臨汾·丁村遺址群:分布範圍擴大 埋藏類型延伸

位於山西臨汾市襄汾縣的丁村遺址是中國最重要的舊石器遺址之一。

在過去幾十年的數次調查與發掘中,發現了大量的石製品、動物骨骼化石和數件「丁村人」骨骼化石,但是這些遺物基本都是在河流相匯的砂礫層中被發現的,並不是原地埋藏。

2015年考古調查和發掘的重要收穫,是在黃土台塬區發現了眾多舊石器遺址或地點,擴大了丁村遺址群的分布範圍,使丁村遺址從汾河河谷階地擴展到黃土台塬;埋藏類型由原來單一的河流沙礫層,延伸到黃土地層,從而可以藉助黃土地層古土壤沉積序列中的環境變化信息、年代信息,為丁村遺址舊石器文化研究增加堅實的依託。

丁村遺址2015年發掘的九龍洞、老虎坡、過水洞等3處遺址諸如石器製作現場、用火遺蹟、人工性質的建築遺蹟等重要現象,為研究丁村人的生存模式、行為鏈條、認知能力等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山西臨汾·陶寺遺址:又勘探出兩周大型墓地

位於山西臨汾市襄汾縣的陶寺遺址以在中華文明探源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而聞名天下。

2014年6月下旬至2015年11月底,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在陶寺村北發現了兩周時期大型墓地。

共探出墓葬1283座、車馬坑3座,是兩周之際延續到戰國時期的一處大型高等級貴族墓地,延續時間約500年,對研究兩周至春秋早期墓祭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在已發掘的12座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銅禮器、樂器、車馬器、陶器、玉器、玉石器、骨器、金器等,其中春秋早期墓葬中的墓祭方式獨具特色,非常罕見。

浙江慈谿·上林湖荷花芯窯址:再現唐宋時期越窯的藝術成就

位於浙江省慈谿市的上林湖越窯遺址作為唐宋時期越窯的中心遺址,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了9世紀至10世紀中國青瓷燒造技術和藝術的最高成就,推動了9世紀至11世紀中西方文化經「陶瓷之路」的交流與融合。

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對上林湖荷花芯窯址進行了主動性發掘,揭露了該窯址的作坊遺蹟,清理了唐、五代、北宋諸時期豐富的地層堆積,揭示了唐宋時期越窯從興起到繁榮再到逐步衰落的完整過程。

為恢復唐宋時期越窯的制瓷工藝、窯場格局,推動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和浙江青瓷申遺提供了大量翔實的實物資料。

內蒙古錫林郭勒·多倫遼代貴妃墓:出土大量遼代文物精品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錫林郭勒盟多倫縣發掘了一座遼代聖宗貴妃墓,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

截至2015年9月,這座遼代貴妃墓葬的考古發掘工作仍在進行中,已經發現金、銀、銅、鐵、玉、玻璃、琥珀等大量珍貴文物。

其中,金花銀高翅鏤花冠、金花銀鳳紋鏤花高靿靴、包金龍紋玉帶銙、仰覆蓮紋白釉定窯瓷罐、鸚鵡紋影青執壺、金扣口白瓷盞、玻璃瓶等皆為遼代文物的精品之作。

墓中出土墓誌一盒,志蓋陰刻篆書「故貴妃蕭氏玄堂志銘」,志石陰刻楷書,首行撰「大契丹故貴妃蘭陵蕭氏玄堂志銘並序」,詳細記載了墓主人的生平、身世等情況,對研究遼代歷史,特別是遼代後族蕭氏家族及遼代奚族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在距離遼代貴妃墓約300米處,又發現了一座遼代貴族墓,與遼聖宗貴妃墓同屬一個箕形山谷,墓主人也應是貴妃家族的重要成員。

該墓部分裝飾甚至超過貴妃墓,如墓門用琉璃磚砌制。

在以往發掘的遼代貴族墓葬中,僅有遼代秦王、尚書令韓匡嗣的墓葬採用相似的裝飾,可見墓主人顯貴的身世。

遼寧丹東·「丹東一號」沉船:確定為「致遠」艦

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等聯合組成的水下考古隊,在遼寧丹東港黃海海域進行水下考古調查,打撈出水100多件文物。

其中,最重要的是出水的一組有「致遠」兩字艦徽的瓷盤,是「丹東一號」為甲午黃海海戰沉沒的「致遠」艦的最直觀證據。

其次,出水的11毫米的10管格林機關炮是「致遠」艦上獨有的,也證明了「丹東一號」是「致遠」艦。

再次,出水的方形舷窗和「魚雷引信」,也是致遠艦特有的。

(據大連日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南昌海昏侯墓創下考古史上多個第一

經五年發掘,南昌漢代海昏侯墓揭開神秘面紗,創下考古史上多個第一一個盜洞的發現,打破了小村的寧靜,一個及時的報警電話,揭開了2000年前侯國的神秘面紗。經過五年的搶救性科學考古發掘,一位歷經王、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