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激發文化創造活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不動產」,是城市未來的根與魂。
成都站在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歷史起點上,明確提出「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標要求,指明了涵養天府文化、傳承歷史文脈、激發文化創造、共建精神家園的現實路徑,為都江堰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激發文化創造活力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實踐藍圖。
加強文物保護,傳承文明密碼
文物是人類社會活動的物化留存,飽含智慧結晶和文明密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時代發展的戰略高度,深刻闡述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保護文化遺產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緊密關係,深刻闡述了文物保護的正確理念和基本原則。
當前,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文物保護與城鄉建設的矛盾日益顯現,文物保護的任務日益繁重,文物工作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和困難,全社會保護文物的法治觀念還有待提升,一些文物保護單位因自然和人為因素遭到了破壞,部分一般不可移動文物面臨滅失危險,文物建築消防安防存在隱患,文物執法力量比較薄弱,文物拓展利用不充分,文物保護管理的能力有待加強。
都江堰市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地,文物資源豐富,擁有世界文化遺產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成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2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258處;館藏文物4萬餘件,其中三級及以上珍貴文物1050件(套),這些具有極高歷史、人文、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是都江堰市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金山銀山」。
我們一定要提高認識,守住紅線,建立健全事責明晰、管理有序的文物保護工作機制,以對歷史負責的態度,依法推進新形勢下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做好文明密碼的永久傳承。
挖掘本土文化,厚植城市文脈
都江堰市地處天府源頭,歷史文化悠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經過數千年文化沉澱,具有獨特的文化多元性,包容和諧、交相輝映,為文化發展提供了深厚根基。
面對可供挖掘的豐富文化內涵,既要尊重在不同時期的發展史,細化歷史文化的保護措施,又要深度挖掘本土文化核心價值,構建傳統內涵與現代精神相結合的多元次、多結構的文化體系。
要傳承好、轉化好水利文化、古蜀文化、熊貓文化等以本土特徵為主體的地域文化,讓都江堰文化特色元素與現代手段交叉、融合、創新、創造,將文化融入人們生產生活中。
做好文化遺存的普查,通過梳理挖掘,形成一套獨特完整的青城山道文化體系。
繼續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推動「清明放水節」申報世界非遺項目,「柳街薅秧歌」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青城武術、洞經音樂等申報省級非遺項目。
以都江堰獨有的文化、地理環境為基礎,扶持具有西蜀文明、天府文化、灌縣特色,展現治水文化、道文化、養生文化等題材的影視劇、紀錄片、網絡劇等項目,支持打造知名實景網遊品牌,持續辦好道教文化節、李冰文化節、中國田園詩歌節等重大文化活動,提升對外影響力。
突出特色要素,培育產業集群
都江堰市承擔著成都平原最重要的生態涵養功能,要認真落實「西控」戰略,積極學習借鑑文創產業「杭州模式」,以《成都市文化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為指導,激活經濟市場,因地制宜創新發展文化產業,努力把都江堰市打造成為西部文創中心的窗口基地和聚集區。
綜合分析產業分布、城市特色等因素,可以打造建設「六個聚集區」。
一是打造以水文化為主題的文博產業聚集區。
重點恢復水利府展示功能,建設具備水文化廣場功能的水利博物館;圍繞都江堰水文化核心區域,打造西街院子、古縣衙公園、文廟國學基地等文化功能區;在古城區重點引進建設非國有博物館集聚區,建設城市博物館群落。
二是打造以道文化為主題的文旅產業聚集區。
深度開發道家養生餐、養生術等一系列道文化主題產品,以道教醫藥養生文化為載體,打造青城道家醫藥養生產業,建立新型度假休閒養生基地。
依託青城山芒城遺址、玉堂窯等重要點位,打造大青城文旅產業集聚區。
三是打造以熊貓文化為主題的娛樂度假產業聚集區。
依託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建立大熊貓保護與文化傳播聯盟機制,提升熊貓文化核心競爭力;堅持項目帶動,推動文化產業聚集發展。
提升以熊貓谷為中心的熊貓旅遊文化品牌,打造集熊貓自然樂園、熊貓主題遊樂園、熊貓主題酒店、熊貓創意產業等於一體的「熊貓文化」主題娛樂度假功能區。
四是打造以山文化為主題的互動體驗產業聚集區。
以「山地文化」為主題,重點打造中國西部高山河谷旅遊度假區,打造文化休閒體驗功能區。
深度發掘青城山、靈岩山、趙公山等山地文化,將青城山打造為世界康體養生旅遊目的地,打造提升靈岩書院、南堂等一系列文化地標。
五是建設以天府文化為主題的民宿文化產業聚集區。
依託都江堰精華灌區,保護川西田園自然本底,打造以生態農業、特色小鎮為主的鄉村生態旅遊目的地。
建設特色文化鄉鎮、特色文化街區,進一步打造提升中國長壽文化之鄉、柳街詩歌之鄉、聚源竹雕之鄉、安龍盆景之鄉等特色文化名片,將都江堰市建設成為具有「一鎮一品」「一村一特色」的文化名城。
六是建設以創新創業文化為主題的小微文創企業聚集區。
以壹街區為中心,培育發展一大批小微文創企業,形成壹街區文創企業集聚區。
支持文創企業從小做大、做精、做強,吸引更多的外地文創企業前來落戶,形成文創集聚效應。
深化對外交流,增強文化影響
文化因交流碰撞而燦爛多姿,因包納融合而源遠流長。
都江堰市要深化文化對外交流合作,積極拓展對外文化交流與貿易渠道,並加強與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先進地區的合作。
積極推動水文化、道文化、熊貓文化、養生文化對外傳播,推動文化產品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實施「文化都江堰」形象推廣計劃,搭建交流平台,讓廣大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積極參與合作交流。
優化文化產業發展環境,修訂完善《都江堰市總部經濟扶持辦法》《都江堰市非國有博物館扶持獎勵辦法》等政策措施,出台促進文創產業發展及文創人才集聚的扶持辦法。
要探索推出各種文創企業集合信貸產品以及基金,專營文化企業和項目貸款扶持,實現小資金帶動大文化的經濟發展。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落實文化事業單位(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法人自主權,逐步推行理事會制度,推動政府行政部門從「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進一步激發公共文化生產服務活力,使廣大市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作者系中共都江堰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成都《先鋒》雜誌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