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海外的中國文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按照《辭海》的解釋,文物是「遺存在社會上或埋藏在地下的人類文化遺物」。
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國,中國曆朝歷代先人所遺存下來的文物,在全世界各個國家中,可以說當仁不讓地要排在第一位。
但令人遺憾的是,自十九世紀中葉鴉片戰爭以降,西人憑藉船堅炮利叩開中國大門之後,在積貧積弱的國運背面,便是海量的中國文物如同秋風中的樹葉,不斷顫抖著飄離母體,流落渺不可知的異鄉。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今,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達100餘萬件。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則指出,在47個國家的200 多家博物館中藏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藏有的中國文物更是館藏數量的10倍以上。
盤點幾件國寶級的中國文物的命運,庶幾能讓我們看到一個半世紀以來,這個曾經以強漢盛唐自傲的國家,如何在豆剖瓜分的泥淖中苦苦掙扎。
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和法國的楓丹白露宮是全世界最頂級的博物館,在那裡,收藏著來自全球各地的無數瑰異珍寶。
這其中,大英博物館是除中國以外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地方,而楓丹白露則緊隨其後。
這兩座遠離中國的西方博物館之所以有如此眾多的中國藏品,其根源便是一個半世紀以前的那場從廣州一直綿延到北京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被史家們視作鴉片戰爭的延續,是因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不僅因為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而使得中國與英法兩國交惡,更因為英法兩國欲派公使進京換約,卻遭到清朝方面的斷然拒絕――以天朝大國自居的清朝君臣固執地認為,作為天下共主的皇帝是不可能和夷狄的使節見面的,因而他寧願割地賠款,也不同意外國使節進京換約。
在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下,三國兩方積怨日深,終於演變為戰爭――當英法聯軍攻下北京時,咸豐帝早已逃往熱河,並在那裡躲到中年暴死;而英法聯軍為了懲罰清朝不顧國際法處死使節的暴行,將被稱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在洗劫之後一把火燒成白地――一個傳言認為,帶領英法聯軍前往圓明園的,是著名詩人和學者龔自珍的兒子龔橙。
坐落於北京西郊的圓明園始建於康熙年間,其建造時間長達一個半世紀之久,當它最後落成時,其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在全世界的園林中,無疑處於首屈一指的地位。
這座水木清華的園子裡,收藏著難以計數的奇珍異寶。
英法聯軍將其搶掠後再付之一炬,這座集中西園林之精華的園子從此不復存在。
那些被英法聯軍販運回國的文物,使得大英博物館和楓丹白露宮、巴黎圖書館頓時蔚為大觀。
在眾多的文物中,有一套叫作《圓明園四十景圖詠》的畫冊。
它的奇特之處在於,它既是以反映圓明園為題材的畫作,同時也珍藏於圓明園,並在圓明園的大劫中被迫流失海外。
當實體的圓明園不復存在,它便成為專家們所說的「迄今為止最權威、最全面展現圓明園盛時景觀的精品藝術畫冊」。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是乾隆元年由乾隆帝下令,派宮廷畫家沈源和唐岱根據圓明園實景繪製,創作時間達十年而才完成的。
其中,沈源畫亭台樓閣,唐岱畫山水樹石。
此作品為絹本彩繪,每幅圖都配有工部尚書、書法家汪由敦代書的乾隆帝御製詩四十首。
在這一作品完成110多年後,它和數以萬計的國寶級文物一道,被排闥而入的英法聯軍從光天化日之下搶運回國。
如今,它正安靜地躺在巴黎圖書館的某一個角落,在柔和的燈光、恆定的溫度和濕度之下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的凝視。
因為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對圓明園的洗劫,楓丹白露宮中的中國館被認為是圓明園的再現。
中國文物流落海外的途徑大約有三種,其一是隔三差五的戰爭,其二是各色外國人等在中國有意無意的攫取;其三是中國人自已將文物賣至境外或是賣與外國人。
三種途徑中,就數量和文物的重要度來說,第一種是最為嚴重的。
這其中,《女史箴圖》的命運堪為代表。
西晉惠帝時期--惠帝就是那個官員向他反映群眾吃不上飯紛紛餓死,他卻奇怪地反問「何不食肉糜」的弱智,當是時,皇后賈南風擅權,荒淫無道,張華搜集了歷史上各代先賢聖女的事跡寫成《女史箴》以為規勸。
後來,畫家顧愷之據張華文章分繪為圖,即為《女史箴圖》。
顧的原作早已湮沒不知下落,流傳下來的是唐代摹本。
唐代摹本為絹制,上面蓋滿了一千年來各個時代收藏家的印章,其中皇帝級別的就有宋徽宗、金章宗和乾隆帝。
直到清末的1900年,這幅絕世精品一直珍藏於大內。
但就在這一年,因義和團運動而引發了八國聯軍進京,一個叫基勇松的英國下級軍官,因一個偶然的機緣,從一個逃亡的貴婦人手裡將此畫用極其廉價的價格買下,至於那位不知名的貴婦人,為什麼能獲得原本藏於大內的國寶級名畫,這是一個未解之謎――因而此事的另一個說法是,基勇松是曾經闖進皇家園林頤和園的洋人之一,他是從園裡偷得此畫。
總之,不管基勇松究竟以何種手段獲得《女史箴圖》,都不能改變國寶被人掠走的命運。
三年之後,基勇松以僅僅25英磅的價格將其賣給大英博物館,直到今天,它仍然收藏於這座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館中。
另一個未曾考證過的說法是,二戰期間,英國政府為感謝中國在緬甸提供的幫助,決定用禮物向中方表示感謝,禮物有兩種,由中方任選擇。
其一是歸還《女史箴圖》,其二是提供一艘軍艦。
中方放棄了《女史箴圖》而選擇了軍艦。
如果此傳說屬實的話,站在今天的角度,或許會為當初選擇軍艦放棄國寶而覺得遺憾,但在那個救亡圖存的艱難年代,一艦軍艦顯然遠比一百幅《女史箴圖》都更重要。
一個金甌破粹,民處倒懸的國家,其實是沒有資格奢談文物和收藏的。
盤點鴉片戰爭中「拿」中國文物最多的國家
據有關資料表明: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就繪畫而言,美國收藏最多,僅華盛頓弗利爾博物館就有1200餘幅;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近500幅;大英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最精。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亞洲藝...
英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美到心痛
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
大英博物館的傳世中國文物,美麗而又心痛,收藏中國文物最多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一個博物館,其收藏中國文物的歷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館時期,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其中約有2000件長期陳列於其33號展館。
清宮10餘萬件散佚海外文物能否追回?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完全統計在全世界47個國家、200多家博物館的藏品中有164萬餘件中國文物但這個數字並不包括海外私人收藏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共有1000萬件左右其中清宮文物就...
圓明園被八國聯軍搶走了多少文物?十二銅首也不過是滄海一粟
自1860年以來,圓明園文物除了在「火燒圓明園」中被焚毀之外,還通過各種途徑不斷散失,據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其中的精華部分大都流失海外,尤以英國和法國等歐洲國家最多,分藏在各個博物館和其他收...
中國到底有多少文物流落在外國?
據估計,在47個國家的2000多個博物館中,中國流失的文物大約有167萬件。在全球,中國至少有數百萬件文物流落異域。不計其數,有的是戰爭時期掠奪來的,有的是外國探險家以科學考察的名義竊取的,有的...
那些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看看都心痛!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因戰爭、不正當貿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國珍貴文物流失海外。在此期間,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