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龍形器,讓人想起《史記》記載的「御龍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龍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具有崇高的地位,中華民族就自稱「龍的傳人」,而古代的皇帝也常常以「真龍天子」自稱。

龍是否真的存在,是個爭議不休的話題。

但中國歷史上卻真有一位養龍的真龍天子,他就是孔甲。

中國歷史上真有一位養龍的真龍天子,他就是孔甲

孔甲養龍

孔甲(姒姓,名孔甲)是夏朝的第14位君主(一說第16任),據《史記》記載,孔甲在位期間,天上有一雌一雄兩條龍降臨皇宮,當時擅長養龍的豢龍氏已經衰落。

有一位叫劉累的人,曾經跟豢龍氏學習養龍技藝,於是就被孔甲召入宮中,十分賣力地為帝孔甲養龍。

帝孔甲見其技藝精良,就賜他為御龍氏。

《史記·卷二·夏本紀第二》:天降龍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龍氏。

陶唐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

孔甲賜之姓曰御龍氏,龍一雌死,以食夏後。

夏後使求,懼而遷去。

從《史記》的記載來看,在虞夏之際,曾經有專門馴養龍的豢龍氏和御龍氏,可見龍在當時的確是存在的,只不過當時的龍不一定是我們現在想像的那種形態,或許夏朝的龍,就是當時華夏大地的的確確存在的一種動物。

夏朝的龍,或許就是當時華夏大地的的確確存在的一種動物

龍形器出土

那麼究竟是那種動物會是夏朝人們口中的龍呢,我們看一下在著名的夏文化探索的重要遺址「二里頭遺址」出土的一件文物,或許會從中得到某些啟發:

2002年春,考古工作者在清理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的一座墓葬時,在墓主人屍骨上,發現了這件綠松石龍形器。

其形體長大,巨頭蜷尾,龍身曲伏有致,形象生動傳神。

龍頭略呈淺浮雕狀,鼻、眼則充填以白玉和綠松石,色彩艷麗,對比強烈,富有衝擊效果。

洛陽二里頭遺址發現的綠松石龍形器

從考古發掘得出的數據,二里頭遺址很可能為夏代都城遺址,那麼距今至少有3700多年的綠松石龍形器就是一個夏代的龍形器物

甚至有日本學者認為這件大型綠松石龍形器可能是象徵權力的「龍杖」。

而該件龍形器的主人,不是當時的「王」或王室成員,就是負責主持夏王朝圖騰神物祭祀的「御龍氏」。

除了沒有手腳(角)和不會飛行之外,蛇幾乎符合所有我們對龍的想像

龍為何物

從洛陽二里頭出土的這件「龍形器」來看,如果它是地球上存在的生物,那麼夏代的龍極有可能就是「蟒蛇」,除了沒有手腳(角)和不會飛行之外,蛇幾乎符合所有我們對龍的想像,而且在十二生肖中,蛇排在龍的後面,在中原地區,人們到現在還稱呼蛇為「小龍」。

本文為柱下史原創,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