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家致富哪家強?十大奇書幫你忙!(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經上下五千年,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站在現今的角度,高度發達的科技和文明,已經為人們揭開很多遠古的神秘面紗,解開了古人對自然的很多疑惑和神秘感,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人類無法解釋的現象存在,也許,這些謎團的解開有待文明的更高度發達。

向來,科學與宗教以微妙的關係並存著,讖緯文化便在這種微妙中產生並發展起來。

讖是秦漢時期巫師、方士預示吉凶的隱言,緯是附會儒家經典,以完成經書的義理和旨意。

讖緯作為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種神學啟示,對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哲學、文學、道德、倫理、科學、藝術、宗教、神話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盛行於中國漢代的讖緯主要以古代河圖、洛書神話、陰陽五行學、天人感應說理論為依據,將自然界的偶然現象神秘化,並視為社會安定的決定因素。

中國的讖緯文化和西方的瑪雅預言等神秘文化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中流傳最廣、知名度最高的有10本書,即姜太公的《乾坤萬年歌》,諸葛亮的《馬前課》,步虛大師的《步虛大師預言》,李淳風的《藏頭詩》,李淳風、袁天罡的《推背圖》,黃檗希運的《黃櫱禪師詩》,邵雍的《梅花詩》,劉伯溫的《金陵塔碑文》《燒餅歌》,編著於民國時期作者自稱諸葛孔明所編的《武侯百年乩》。

《乾坤萬年歌》

《乾坤萬年歌》,又稱《萬年乾坤歌》或《萬年歌》為中國民間流傳的著名預言之一,相傳為周朝姜太公所作,每七字一句共一百一十句,文末有「行仁行義立乾坤」「我今只算萬年終」兩句,故稱《乾坤萬年歌》。

周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一個朝代,周朝分成西周與東周,以公元前770年為界,後代史家根據都城所在地理位置的不同,將此之前的周朝稱為西周,之後的稱為東周。

開頭為「太極未判昏已過。

風后女媧石上坐。

三皇五帝已相承。

承宗流源應不錯。

而今天下一統周。

禮樂文章八百秋。

」從中國古代的創世傳說講起,並說明將從周朝開始預言。

文末以「我今只算萬年終。

剝復循環理無窮。

知音君子詳此數。

今古存亡一貫通。

」四句作為預言的結束。

《馬前課》

馬前課又叫馬前神課,相傳中國三國時代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散文家、發明家諸葛亮的著作,從字面上講,就是在出兵之前,在馬前面占卜一課,即起卦的意思。

講述了自三國時期至「大同」社會的各個歷史時期的卦象,共十四課。

《馬前課》非常好破譯,每個朝代就一卦,這樣往下排就是了。

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其他很多預言書,比如《推背圖》,就比較難破譯,因為它講歷史大事,有的時候一個朝代可能有很多大事,有的朝代大事要少一些,不規律。

《步虛大師預言》

步虛大師預言,作者,步虛大師。

預言詩乃是乩文,在清光緒三十年正月初七日甲辰1904年正月初七日,北京西山碧雲寺清虛樓的主人高靜涵居士請得隨朝天台步虛和尚(又作步真麈君)降乩。

民國初年,此乩文即甚為鬨動一時,因預言光緒之死,以及清廷滅亡,皆談言微中也。

降此乩文者,或地仙、人仙之果位,故其前知乃如是了了。

據道家言,地仙人仙能知一百年世事,實不可謂為無稽也。

《藏頭詩》

中國民間流傳的眾多預言之一,後人偽托是唐朝李淳風所作。

唐太宗貞觀七年五月十九日。

李淳風和李世民述說未來大事。

《唐代藏頭詩》相傳為《推背圖》作者之一的李淳風所作。

詩中預言從唐朝開始。

「藏頭詩」是雜詩之一種,將想表達的意思,藏在各句之首。

但是李淳風的這篇預言,暗藏玄機之處不多,有「藏頭詩」之名,卻無「藏頭詩」之實。

李淳風(602-670),唐代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道家學者,岐州雍人(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精通天文、歷算、陰陽之說。

李淳風和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圖》以其預言的準確而著稱於世。

李淳風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力定級的人。

李淳風,唐代天文學家、歷算學家,岐州雍人(今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唐初曾任太史令,他是中國古代科學家和歷史文化名人。

李淳風自幼聰慧好學,博覽群書,尤其精通天文、曆法、數學、陰陽學等。

其父李播,隋朝時曾擔任過地方官員,「以秩卑不得志,棄官而為道士。

」李播「頗有學問,自號黃冠子,注《老子》,撰方誌圖文集十卷,」並做《天文大象賦》。

這些,對李淳風一生的學術取向,無疑有重要的影響。

《舊唐書》本傳說李淳風「幼俊爽,博涉群書,尤明天文歷算陰陽之學。

《推背圖》

《推背圖》是中華預言第一奇書,傳說它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推算大唐國運,下令當時兩位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風和袁天罡編寫的。

李淳風用周易八卦進行推算,沒想到一算起來就上了癮,一發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後中國2000多年的命運,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說道:「天機不可再泄,還是回去休息吧」,因此這本預言奇書得名《推背圖》。

《推背圖》共有六十幅圖像,每一幅圖像下面附有讖語和「頌曰」律詩一首,預言了從唐開始一直到未來世界大同發生在中國歷史上的主要事件。

《推背圖》共60幅圖像,對應60段讖語和詩,但是它的預言和相對應的歷史年代之間並無一定的規律可循。

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前後只有53年,《推背圖》卻用了5個圖像,平均每10年一個圖像,而清朝有260年的歷史,中間有100多年沒有任何圖像和預言。

李淳風、袁天罡編寫《推背圖》的時間,據推算是公元648年到公元649年之間,距今已經1300多年。

如果用數學來做個簡單的計算,它平均每25年到30年會有一個圖像和相應的預言,60幅圖像應該預測了將近2000年的中國歷史。

未完待續……

如果想看更多勁爆歷史內幕,獲得當下最火熱的歷史趣事,請在微信搜索 jlws1985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