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兵馬俑的幾大未解之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陝西省驪山北麓,茂密的林木掩映著一組規模宏大、外觀別致的建築,這就是聞名遐邇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秦兵馬俑坑發現於1974年3月29日,位於秦始皇陵以
東1.5千米處。

當時陝西省西安市臨潼縣西楊村的農民在打井時挖出了秦俑的陶片,
經考古工作者連續多年大規模鑽探及研究考證,這裡是中國第一個封建皇帝秦始皇陵園中一處大型從葬坑。

兵馬俑同真人一樣大小,在感官上超過了人們的想像。

世上萬物,數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在感官上發生一定變化,它也會產生一種力量和藝術上的崇高感。

兵馬俑1、2、3號坑出土的秦俑達八千多件,僅1號坑就有六千多件,氣勢磅礴。

當然,出土文物在證實一些史實的同時,也同樣給專家學者帶來更多的問題,兵馬俑由於其特殊時代、背景和出土量之大,它製造出的未解之謎也遠遠多於其他任何出土文物。

兵馬俑的未解之謎,比較突出的有:

1.為何沒有統帥俑

這些陶俑無論是步兵、弩兵、騎兵、車兵,都屬武士俑,並不見統帥俑。

有人認為,可能是按秦制,每次出征前才由秦王指令一名將帥任統帥;還有人認為,可能是因為秦始皇是秦軍最高統帥,為維護皇帝的絕對權威和神聖尊嚴,不能把秦始皇的形象塑在兵馬俑坑之中。

但這兩種說法,都只是猜測而已。

2.1、2號坑為何被焚毀

發掘兵馬俑時,考古工作者發現,1、2號俑坑的木結構幾乎全部被燒成炭跡或灰燼。

俑坑經火焚後全部塌陷。

陶俑和陶馬被砸,有的東倒西歪,有的身首異處,有的頭
破腹裂,有的臂斷腿折,有的斷成數段,有的成為碎片,完整的很少。

俑坑的火是誰放
的呢?推測有三:一是秦人自己點的火,以燒毀祭墓物品及墓周的某些建築,使死者靈魂將此帶去陰間享用,即所謂「燎祭」。

但有人懷疑,如果真的是出於古代的喪葬制度
和民間風俗習慣而焚毀掉,為什麼只燒1、2號坑而不燒3號坑呢?二是被項羽率領的軍隊焚毀的。

據《史記》、《水經注》等史籍記載,項羽下令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但上
述史書中並沒有一個字明確記述項羽軍隊焚毀秦兵馬俑之事,甚至連秦兵馬俑的字樣都沒提到。

三是因為坑內的陪葬物等有機物腐敗產生沼氣自燃而造成的。

但是,同樣
的俑坑,同樣的環境條件為什麼只燒了1、2號坑而3號坑卻沒有起火呢?

3.泥塑制陶工藝失傳

這些陶人陶馬在暗無天日的地下掩埋了兩千多年,出土後,仍然保持了色澤純、密度大、硬度高等特點,以手敲擊,金聲玉韻,真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當代的制陶
工藝大師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至今僅能仿造一些簡單的陶人。

他們想要複製陶馬,反
複試驗竟無一成功。

秦代這種傑出的泥塑工藝和制陶工藝,使後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但它的技術、配方早已失傳,成了謎。

4.青銅劍兩千年不折

從2號坑出土的青銅劍,長八十六厘米的劍身上有八個棱面,極為對稱均衡。

們歷經兩千年,從地下出土,卻無蝕無銹,光潔如新。

用現代科學方法檢測分析,這些
青銅劍表面竟塗有一層厚約十微米的氧化膜,其中含鉻2%。

這一發現立即震動了世
界,因為這種氧化處理技術是近代才掌握的先進工藝。

據載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
1950年才先後發明這種技術並申請專利,而且只有在一套比較複雜的設備和工藝流程下才得以實現。

秦人的鑄造水平之高,真是不可思議。

尤為值得稱道的是,這些青銅
劍的韌性異常驚人。

據說有一口劍,被一具一百五十公斤重的陶俑壓彎了,彎曲度超
過四十五度。

當陶俑被移開的一瞬間,奇蹟發生了,青銅劍反彈平直,自然還原。

這精
湛的鑄劍技藝,令人瞠目結舌,卻不知如何做到的。

5.唯一的綠臉兵馬俑

綠臉兵馬俑是已出土的一千五百多個秦兵馬俑中唯一的綠臉俑。

該俑是考古隊於1999年9月10日在2號坑發現的,整個兵馬俑身上都施以彩繪,尤其是面部彩繪完整,白色眼白,黑眼珠兒,雙眼炯炯有神,不同於其他陶俑的淡粉色,其淡綠面色尤其引人注目。

該俑的出土,引起了文物專家的爭論,誰也不能確定為什麼這尊俑的面部要
施以綠色顏料,甚至有人猜測「綠面」有可能是工匠們的惡作劇。

這尊俑的「綠臉」到底
是怎麼形成的,它意味著什麼,仍是一個謎。

神秘的兵馬俑,這麼多沒有解開的謎,還有待於人們慢慢去挖掘、考證。

關注以下微信號,適時獲取您想要的各種教育以及考試資訊信息。

微信號:znfung (長按複製)

關注以下微信號,盤古開天地,地久天長;長話短說,說古論今;今古奇觀,人間天上。

微信號:goldenhistory (長按複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秦始皇陵的千古之謎:疑是項羽火燒兵馬俑

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1500米處。1974年春被當地打井的農民發現。由此埋葬在地下兩千多年的寶藏得以面世,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為研究秦朝時期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