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考古邛窯遺址 揭開800年最大民營「瓷企」衰亡之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四川、重慶古窯址分布(攝於四川省博物院)

邛窯三彩(攝於四川省博物院)

四川新聞網成都3月3日訊(記者 彭亮)為配合邛窯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近期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邛崍市文物管理局對邛窯開展了新一輪考古發掘。

期間,清理出建築基址一處,明確了此前發現的唐代建築群的西部邊界。

在採訪中,考古人員也指出,受當時經濟蕭條影響,綿延800餘年後,這座四川最大的民窯也終於衰亡。

邛窯發掘出土器物(圖據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邛窯發掘出土器物(圖據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上個世紀80年代的發掘中,邛窯遺址內五號窯包發現了大量的窯爐遺蹟、建築遺蹟和豐富的瓷器、窯具等遺物;2013年至2014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理念與標準,編制了《邛窯遺址考古工作規劃》。

近期為配合邛窯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邛崍市文物管理局聯合對邛窯十方堂遺址五號窯包西側開展了新一輪的考古發掘工作。

據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陶瓷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黃曉楓介紹,此次發掘完成面積600平方米,清理出建築基址一處,作坊一處,道路遺蹟4處。

此次發掘中,還出土有瓷器小件1840件,瓷器標本逾300筐。

「多為生活用具。

」黃曉楓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

與歷史上的「五大名窯」比起來,作為民窯,邛窯瓷器在當時四川百姓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結合成都平原考古出土的瓷器,「在當時邛窯的瓷器滿足了本土瓷器需求的同時,還出現在峽江以及川北的廣元地區。

事實上,不止平民百姓,邛窯瓷器還以書房用品的形式出現在讀書人案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高端人群」為目標用戶的「邛三彩」。

四川新聞網記者了解到,「邛三彩」是唐代邛窯燒制的一種彩繪陶瓷器,可與當時北方的「唐三彩」媲美。

「一般系宮廷、上層人士使用。

」黃曉楓介紹,此前金河路考古中曾出土了三件非常好的邛三彩: 凈水碗、五足香爐和蓮花香薰,並已確認將會在成都博物院展出。

邛窯發掘出土器物殘片(圖據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邛窯發掘出土器物殘片(圖據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邛窯發掘出土器物殘片(圖據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根據四川省博物院內的介紹,邛窯廣布邛崍境內,是四川古窯址中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品種最多、影響最深、燒制時間最長的一座民間瓷窯,創燒於南朝,盛於唐、五代,南宋中晚期停燒,歷經800餘年。

在黃曉楓看來,與一般窯址衰敗相比,邛窯的興起以及消亡都與四川地區經濟相關。

四川地區一直是富庶之地,到南北朝的時候逐漸形成了本土的青瓷窯廠,包括青羊宮窯、琉璃廠、都江堰的玉堂窯等等。

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對瓷器的需求讓邛窯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然而,南宋中晚期宋蒙戰爭首先在四川爆發,並持續了半個多世紀。

戰爭後,四川人口「千百不存一二」,經濟蕭條,邛窯也隨之走向衰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邛窯遺址考古發現唐與五代時期建築基址

中國文物報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保護單位邛窯十方堂遺址的新一輪發掘中有了新進展,「不但確定了五號窯包的西北側邊界,還在這裡發掘到唐、五代、宋三個時期的珍貴歷史遺蹟。」3月3日,...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泉水邊穿越萬年前的古營地和遺珍寧夏青銅峽鴿子山遺址發掘單位:寧夏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青銅峽市文物管理所項目負責人:彭菲專家點評:在遺址發掘出距今4800年、1...

考古新發現 東錢湖畔出土宋代越窯青瓷

作為2016年度浙江省八大考古重要發現之一,東錢湖上水岙窯址考古發掘在22日發布其重要成果。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東錢湖旅遊度假區社會事務管理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發現窯爐遺蹟2條,出土大批...

福建博物院2015年度文物考古成果豐碩

3月2日,福建博物院召開2015年度文物考古匯報會。記者在會上獲悉,去年,我省完成田野考古調查勘探項目10項;完成田野考古發掘任務11項;完成水下考古項目兩項;完成文物保護項目16項。在過去的2...

山西臨汾:堅守近40年的陶寺考古夫婦

局外人總覺得「考古」這一行是神秘的,能探出許多珍寶。可是,真實的考古是那樣的嗎?一次觀測陶寺觀象台冬至景觀,筆者走近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隊,對在同一戰場默默付出的考古夫妻馮九生、趙曄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