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邛三彩,你知道是哪三彩嗎?為什麼那麼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題記:

全國著名的古陶瓷鑑定專家、故宮博物院資深研究員耿寶昌先生在《邛窯古陶瓷研究》一書的「序」言中寫到:「高低溫釉下彩、三彩更是『邛窯』的代表作品,均較早燒製成功,其工藝傳播於江南諸名窯,而又湖南長沙『銅官窯』受其影響最深」。

什麼是「三彩」?

古陶瓷研究界似乎沒有對「三彩」確定一個明確的概念。

老朽翻遍了不少古陶瓷辭典類書刊,就沒有找到一個具體的解釋。

其實,所謂「三彩」也好,」五彩「也罷,僅形容陶瓷的色彩豐富而已。

在古代,三、五、七、九都表示多的意思。

五彩、三彩都是表示多種顏色,一般來說,在多種顏色的陶瓷器中,沒有紅彩或紅彩極少的,稱之為「三彩」,必定有紅彩存在的,則之為稱「五彩」。

為了傳播相關古陶瓷知識,老朽不妨把收集並整理的各類古陶瓷專業述書籍關於「三彩」的論述,給看官介紹一下,應該是大有用處的!

《中國陶瓷史》(馮先銘):

「在三彩器物中,有的只具備上述幾種彩色中的一種顏色,人們稱為單彩或一彩,帶兩種顏色的,人們稱為二彩,帶有兩種以上的則稱為三彩。

」 「至於三彩陶器怎樣發生、形成,它的前期作品如何,目前這方面發現的資料不多,現在所能說的只是三彩陶器似乎是從單色釉到二色釉、再演進到三彩釉這樣一個簡單輪廓。

四川各歷史時期單一色釉瓷器

四川各歷史時期單一色釉瓷器

四川各歷史時期單一色釉瓷器

《古陶瓷鑑定》(趙自強):

「五彩瓷器不一定在一件器皿中五種色彩並存,有時少於五種或多於五種色的,都可以叫五彩。

在古代,三、五、七、九都表示多的意思。

五彩、三彩都是表示多種顏色,但必須有紅彩存在才能稱五彩。

唐代邛窯五彩(銅紅釉)瓷器

唐代邛窯五彩(銅紅釉)瓷器

《中國古陶瓷鑑定基礎》(陳德富):

「『三彩』,僅形容其色彩豐富而已,有的三彩器色彩種類多達六、七種,有的又僅一種。

「同唐三彩一樣,遼三彩也有二色的,多為黃、白色。

還有是在色釉器上加彩的。

四川各歷史時期三彩(彩繪)瓷器

四川各歷史時期三彩(彩繪)瓷器

四川各歷史時期三彩(彩繪)瓷器

陶瓷《收藏指南》(朱裕平):

「三彩有唐三彩、宋、元、遼、金三彩和明、清三彩幾類。

名稱相同但工藝有別。

」 「明、清三彩以黃、綠、紫為主,少用紅色,素凈莊重,又稱素三彩。

《邛窯古陶瓷發展概述》(陳麗瓊):

邛窯「早期以燒青瓷為主,至隋創燒了高溫彩繪瓷,到唐代又以邛窯三彩著稱。

邛窯三彩有別於中原的唐三彩,它是在釉上和釉下用銅、鐵、錳、鈷為著色劑進行繪畫或點染,以高溫一次燒成,具有永不脫落的效果,是一種頗負盛名的特殊工藝品。

《邛崍窯和長沙窯是一對孿生姐妹窯》(周世榮):

邛窯和長沙窯「高溫釉下多彩及其繪畫裝飾的出現,是我國陶瓷史上繼青瓷和白瓷之後,出現的一種新型的高溫彩瓷體系,它為後來的釉下多彩裝飾及多彩繪畫工藝(如釉下五彩等瓷器工藝)開闢了一條新路,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三彩」陶瓷器的分類

老朽將上述古陶瓷專家、學者的論述和解釋綜合其共性和個性做了如下歸納總結:

三彩按種類劃分有:邛窯高、低溫釉下三彩(分「邛三彩」和彩繪)、北方唐三彩、長沙窯高溫釉下三彩(彩繪)、宋三彩、遼三彩、金三彩、元代和明、清三彩等。

三彩按工藝劃分有:低溫三彩、高溫三彩、釉上三彩、釉下三彩、高溫釉下三彩(邛窯創燒)、低溫釉下三彩(如北方唐三彩)、低溫釉上三彩等。

從隋代開始,邛窯先後創造發明了釉下點彩、斑彩和黑、褐、綠三色高溫彩繪瓷。

正如陳麗瓊先生所說:「這是一個飛躍的進步,劃時代的創造。

我國陶瓷裝飾藝術,由單色的釉下彩向五彩繽紛的彩瓷世界發展而發端於此。

到了唐代,邛窯一改以往「南青北白」、「重釉不重紋飾」的局面,將胎裝飾(刻、劃、堆、貼、塑、模印等)和釉裝飾、高溫彩繪和低溫彩繪、釉下彩繪和釉上彩繪集瓷器於一身,開創了彩繪瓷的嶄新局面,開創了中國瓷器藝術與科技發展新的里程碑。

到目前為止,根據現有的考古資料,生產三彩陶瓷器的唐代窯址在四川、河南、河北、陝西、江西、浙江、安徽、湖南、廣東都有發現,除四川早在隋朝即能燒制高、低溫三彩陶器和瓷器外,其餘均是中唐及中唐以後才燒制三彩陶器的,而且,除邛窯外,其它各地的窯場都沒有先燒單色釉再燒二彩釉進而燒三彩釉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四川唐、宋、元(包括「邛三彩」)明、清三彩瓷器

四川唐、宋、元(包括「邛三彩」)明、清三彩瓷器

四川唐、宋、元(包括「邛三彩」)明、清三彩瓷器

四川唐、宋、元(包括「邛三彩」)明、清三彩瓷器

四川唐、宋、元(包括「邛三彩」)明、清三彩瓷器

四川唐、宋、元(包括「邛三彩」)明、清三彩瓷器

四川唐、宋、元(包括「邛三彩」)明、清三彩瓷器

四川唐、宋、元(包括「邛三彩」)明、清三彩瓷器

四川唐、宋、元(包括「邛三彩」)明、清三彩瓷器

四川唐、宋、元(包括「邛三彩」)明、清三彩瓷器

「三彩」中的稀罕品種:「邛三彩」

考古學界把四川唐、宋時期邛窯生產的三彩器叫做「邛三彩」。

邛窯早期以燒青瓷為主,至隋創燒了高溫彩繪瓷,到唐代又以「邛三彩」著稱。

「邛三彩」有別於中原的唐三彩,它是在釉上和釉下用銅、鐵、錳、鈷為著色劑進行繪畫或點染,以高溫或低溫一次燒成。

最初是黑、綠、褐三彩,再後,更新為黃、綠、褐、藍等數種顏色為基調的彩繪。

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唐宋「邛三彩」瓷器

四川「三彩」陶瓷器燒造歷史久長

邛三彩在創燒出來以後,工藝技術日趨成熟,產品享譽於世,其工藝技術和產品一直延續至明代。

如果說,邛窯在唐、宋時期生產的三彩器,人們稱之為「邛三彩」的話,那麼,屬於邛窯系並深受邛窯工藝影響的成都硫璃廠窯,在明代生產的三彩硫璃陶器,則被人們叫做「明三彩」或「琉璃器」,大量實物的存在表明,四川直到清代、民國時期,依然存在三彩陶瓷器的生產。

曾先後四次對成都琉璃廠窯進行過深入考古調查的丁祖春先生在題為《成都勝利公社琉璃廠古窯》的文章中說:「琉璃廠窯還是燒制明器的地方,以宋三彩和明綠釉瓷俑為著。

曾在開寶二年(北宋初年)和嘉定十四年(南宋中期)墓志銘的墓中發現有琉璃廠製作的三彩陶俑,在其他宋墓中也有發現。

建築構件類從現在的情況看,主要是明代琉璃瓦、板瓦、筒瓦和獸頭之類的裝飾構件。

發現有以龍頭為飾的琉璃瓦當。

這就印證了我們於1955年在瘟祖廟發掘的、明嘉靖二十一年太監丁祥墓,墓誌所記『正德初……屢命於琉璃廠董督陶冶』的事實。

可見在明正德時,琉璃廠是為蜀王府燒制瓴甓的官辦窯場。

當時蜀王府、蜀王陵所需建材,均由琉璃廠燒制。

」由此可見,三彩陶瓷器在四川創燒時間最早,生產時間也最長。

四川三彩陶器

四川「三彩」有瓷胎,也有陶胎,但大多是瓷胎,用銅、鐵、錳、鈷等色料在釉上和釉下繪畫或點染,兼工帶寫,頗具國畫風格。

邛窯高溫三彩的釉藥系無鉛釉,比北方的「唐三彩」所施用的有毒的鉛釉要好。

北方「唐三彩」是唐開元天寶年間適應厚葬風氣而開始製作或興盛起來的,主要見之於隨葬的明器,生活用器極少。

她是低溫鉛釉陶器,僅以平塗釉料作為裝飾,燒成溫度低(800C左右),釉面容易腐蝕和剝落,而唐代「邛三彩「以高溫(1200C以上)或低溫(1000C左右)一次燒成,胎釉結合緊密,釉面不易脫落,既有陳設器、實用器,也有明器,種類繁多。

看來,北方「唐三彩」與「邛三彩」二者不可同日而語,但就其美學價值而言,都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對奇葩!

——————分割線——————

文玩是看得見的歷史,摸得著的故事。

在這裡,老朽將不定期把數十年來研究陶瓷等古玩的心得、故事與大家分享。

君若心有靈犀,且到齋中把盞漫談。

一家之言,歡迎大家批評指正,鮮花、板兒磚照單全收。

若是有與收藏有關的話題想與老朽討論,或是有藏品不嫌老朽眼拙,老朽自當義務為大家提供見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微信搜索「古華齋漫談」關注更多文玩收藏故事

收歷史,藏文明;知古今,明興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