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革你不知道的歷史真相(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希望我們的孩子及更遙遠的後代,在想了解二十世紀中國曾經發生過的文化大革命歷史時,能夠有這樣一些書可讀。

但願這段歷史永不被人忘記,永遠不要重演。

簡評《芙蓉國》

文/王慶同(寧夏大學新聞傳播學教授)

柯雲路的《芙蓉國》從文革的開始寫到文革的終結,從上層寫到底層,從背景寫到現場,從物寫到人。

無論從哪方面來說,是一部真正的全景式文革長篇小說。


於艾平的《原諒,但不能忘記(第一部)》從文革開始寫到1967年7月;賈平凹的《古爐》寫陝西一個村子裡發生的文革初期的故事;雪屏的《大串聯》時間上涵蓋文革始末,但上層少有涉及;喬葉的《認罪書》也有文革內容,但基本是作為人物事故展開的背景來寫的。

這幾部文革長篇小說各有特色,特別是《古爐》,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物故事的結合,達到較高的文學水準。

但實事求是地說,能擔當「全景式」文革長篇小說頭銜的,是這部《芙蓉國》。

「全景式」有什麼意義?文革是當代中國歷史上一個長達十年的特殊歷史時期,全景式的文學反映為世人較全面認識、存留那個特殊歷史時期事件、社會、人際關係提供了一個文學本子,有助於世人認識這個特殊歷史時期的全貌,檢討歷史的教訓、人性表現及其被扭曲的深度。

作者說,「希望我們的孩子及更遙遠的後代,在想了解二十世紀中國曾經發生過的文化大革命歷史時,能夠有這樣一些書可讀」「但願這段歷史永不被人忘記,永遠不要重演」(《後記》),作者的寫作目的說得很清楚。

我覺得,這個寫作目的經得起歷史評說,他的歷史知識、文學功力,特別是高度的歷史責任感,保證了寫作目的的達到。

寫文革的長篇小說,難在處理好歷史的真實與文學的真實的關係。

作者說,他的原則是,大的空間環境符合歷史的真實,小的空間環境虛構。

歷史人物真實,而社會各階層人物即文學人物虛構。

這兩個空間、兩種人物是如何銜接的?我覺得,作者的方法很巧妙,那就是分章寫,各寫各的,讓讀者自己填補大空間與小空間的銜接空白,歷史人物與文學人物的交集過渡:避免了細節處理上困難,又保證了文學人物故事推進的歷史邏輯可信。

書里有大字報、造反、紅衛兵、「噴氣式」、破四舊、抄家、八屆十一中全會、《炮打司令部》、大辯論、紅海洋、工作組、殺向農村、武鬥、奪權、反林彪事件、聯動、「五·一六」分子、工宣隊、軍宣隊、八屆十二中全會、廬山會議、五·七指示和幹校、知青下鄉(回城)、「九·一三事件」、鄧小平復出、「四五運動」、毛主席逝世及病榻談話等事件。

狂熱、偏執、無知、暴力、血腥、權謀、派性、虛偽、出賣與愛情、人性、善良、理想、探索、真誠等交替展現。

毛澤東、劉少奇、王光美、周恩來、鄧小平、林彪、葉群、林立果、江青、王洪文、張春橋、陳伯達、毛遠新,以及盧小龍、盧小慧、盧鐵漢、呼昌盛、胡萍、馬勝利、武立勤、朱嚴明、朱立紅、黃海、田小黎、宋發、賈昆、米娜、沈昊,沈麗、李浩然、茹珍,李黛玉、魯湘嶺、魯敏敏、魯繼敏、賈若曦,劉仁鑫等人物的故事、情節錯蹤展開。

歷史人物寫得較為嚴謹,文學人物寫得較為豐富。

特別是飲食男女、兩性交往,還原了那個時代的軌跡。

人物命運各異,人物關係轉換,歷史開了一個玩笑,但誰也笑不出來,卻引人久久思索:這是在幹什麼?這是為什麼?

筆者無意寫文學評論,只想以簡單的評說引起朋友的閱讀慾望,探討這些畫面、人物背後的東西是什麼,認識中國文化遭了怎樣的浩劫,中國法制遇了怎樣的破壞,中國百姓遭了怎樣的不幸,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的思想遺毒怎樣在新中國的歷史軌道上腐蝕出一個大彎道。

5月21日筆者從當當網購得此書,用70天時間讀完(上下冊)80萬字。

現在只用1000多字作簡評,意猶未盡,於是我有一個打算——在適當的時候,逐章(卷)寫內容簡述發微信(全書共10卷96章),供沒有條件、沒有耐心讀80萬字的朋友參考。

——柯雲路長篇小說《芙蓉國》(人民日報出版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