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農民挖到國寶賣了廢品,專家用30元買回,如今成為鎮國之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眾所周知,國寶為什麼價值連城,在於它蘊含的歷史信息以及背後的燦爛文化。

就比如說,一件青銅器如果刻有銘文,則價值往往水漲船高。

但生活中總有一些人認為國寶充其量只是一堆破銅爛鐵,這樣的看法著實可笑。

而今天我們就來講述一個鎮國重器慘遭30塊賣廢品收購站、差點葬身火爐之中的故事。

時間回溯到1963年的一天,陝西寶雞賈村鎮村民陳老二發現自家後院的黃土崖上滾下來一件銹跡斑斑的古銅器,於是陳老二開始用它來裝糧食。

1965年,陳家人因生活拮据,便把青銅器當做廢銅送到廢品站,賣得30元。

而就在這件青銅器即將送到冶煉廠之際,被博物館工作人員老佟看見了,他一眼就看出這是一個古代青銅尊,於是他用30元將其購回放入了陝西寶雞青銅器博物館內。

經過研究,專家確定這件青銅尊為西周早期所制,它高39厘米、重14.6公斤,尊體以雷紋為底,其高浮雕處和圈足處都飾有饕餮紋,工藝精美。

由於當時並未對該尊進行除銹,一直被當做普通的青銅器放在展櫃里。

直到1975年,青銅尊被送到故宮展覽時,專家在做了除銹處理後,意外發現其底部刻著一篇12行、共122字的銘文,至此,青銅尊被賦予了不同凡響的價值。

據銘文記載,一位叫做何的人,因其先父曾跟隨周文王建功立業而獲得了周成王賞賜。

何感到十分榮耀,便命人鑄造此尊祭祀祖先,因此該青銅尊被稱為何尊。

122字的銘文中不僅記載了周武王滅商、周成王遷都等西周早期重大歷史事件,而且銘文中的「余其宅茲中國」,是「中國」一詞首次出現。

當然銘文中的「中國」指的是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現在的中國意思不盡相同,但無論如何,何尊銘文中「中國」兩字的出現,意義非凡!

2002年,何尊被列為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何尊從廢品站的廢物到博物館中默默無聞的普通文物,再到寶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時至今日,考古界更是公認其為中國的鎮國之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