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神話|古代中國人眼中的動物城(一)官服上生活著的飛禽走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孫悟空在花果山水簾洞中大王的時候,他所乾的第一件事就是分任君臣佐使,也就是確定猴國的等級制度。

分了君相佐使。

他是猴王,以下是四健將,再下面是猴子猴孫們。

雖然獨霸一方,但孫悟空還是擔心,害怕哪一天高高居於猴國之上的禽王獸王來找自己的麻煩。

因為祂們才是動物王國的實際統治者。

其實在每個民族的動物故事裡面都會賦於動物以對應的等級,要不你認為獅子憑什麼能當動物城的市長?不過所有的這些等級比起在中國神話中的等級制度簡直是弱爆了。

沒有哪個民族對動物等級的研究的深入度能夠超過中國人。

為了體現出傳統中國世界觀天人一體的思想,中國創造性地把動物的等級應用於現實政治上。

從明清開始,由文至武,每個級別的官員都有一種動物來對應。

牠們被織成圖紋,繡在官服最顯眼的位置上。

可惜很多動物到今天已經消失了。

這種圖紋被叫做補子。

分文武兩種,文官都是以禽鳥來表示,武將則繡以走獸。

其實這體現出了兩代皇朝重文輕武的思想。

因為禽鳥能夠飛行,在傳統民眾心目中地位遠高於走獸,甚至有言:寧吃飛禽三兩,不吃走獸半斤。

文官篇:

其實用鳥代表職官在中國上古的神話中已經有了先例。

傳說中西方天帝少昊曾經在東海外建立了一個鳥的國度。

裡面從官員到臣民,都是各種各樣的鳥兒。

首先是鳳凰,牠是總管,在牠之下是燕子、伯勞、鷃雀、錦雞,分掌四季天時。

鵓鴣負責教育,鷲鳥負責軍事,布穀負責建築,老鷹負責法律,斑鳩負責雜事。

五種野雞負責五種工藝,九種扈鳥負責農業。

不過這樣一個鳥類世界已經離我們太遠了。

其實,現代學者認為,以鳥為官,源自上古以鳥為圖騰崇拜的東夷族。

東夷族被漢人吸收的時候,他們的鳥崇拜也被中原民族吸收。

演變到後世就有了以鳥作為文官代表的特徵。

傳說中在唐朝,鷹揚衛身上繡有飛鷹圖紋,只是未見實物。

但到了明清兩朝,由於社會審美情趣變化,猛禽之屬並沒有受到推崇,羽毛華美的大型禽類成為官服上的主角。

一品是仙鶴,也就是俗稱的「丹頂鶴」。

所謂「仙鶴」也就是神鳥,位置僅在神鳥鳳凰之下。

在傳說中,人披上了羽衣,就可以化為仙鶴,仙鶴脫下了羽衣,就是人。

甚至有種說法,即是仙鶴是胎生的,而且一生只得一侶,至死不渝,壽命極長,甚至能活千年。

其實這些都不過是人類的美好想像。

鶴的壽命一般只有五六十年,只是比起過去多災多難的中國人要算長些。

而且牠的愛情也不象傳說中那麼專一。

其實最實際的還是仙鶴的高度,牠有著一米二到一米六的身高,可謂「相貌堂堂」,於普通禽鳥可謂「鶴立雞群」是也。

兼之毛白如雪,鳴聲悠揚,「鶴鳴九皋,聲問於天」,真可以說是鳥中的高富帥,所以別說古人,今人也對其情有獨鍾,目前它是吉林省鳥,甚至有人曾提議將它作為中國國鳥。

二品是錦雞,俗稱「野雞」,似乎要差很多。

現在這種動物已經被用來專指某種特殊工作者了。

其實在古代絕不是這樣。

野雞,學名稱「雉」,是個種類繁多的物種,所謂「藍馬雞」、「白馬雞」也都屬於這一門類。

牠們一向以色彩艷麗而出名,象其中的綠雉已經被日本定為了國鳥。

而錦雞,很多時候特指雉類中的金雞,學名:紅腹角雉。

它是中國的特產,又叫「中國彩雉」。

羽毛紅黃相配,光華耀目,艷麗度遠在綠雉之上。

更重要的是,金雞很多時候都是被作為鳳凰的替代品。

正是那個典故:楚人不識鳳,千金買山雞。

這個故事流傳了二千多年。

儘管非鳳,但金雞因其特產於中國,身兼四川、甘肅、貴州三地省鳥之職,同時作為中國鳥類學會的學徽,依然是中國國鳥的有力競爭者,甚至有「代國鳥」之名,,更有學者認為,鳳凰很可能就是種大型雉鳥。

文官三品是孔雀,可以說大大的耀眼。

在一些寫實性的民間故事裡面,甚至將光彩奪目的牠做為百鳥之王,可為什麼在這裡只及上三品?其實在中國自唐以降的官員體系中,一品二品只是名譽職務,專門用來給親王或一些勞苦功高卻權勢過重的大臣們養老的,三品以下才是直正管事的部門,例如六部尚書其位多是三品。

單就孔雀而言,其分布地域多在南方,而古代中國對南方的開發是一個漸近的過程,在明清兩代雖然已經接近尾聲,但依然未免矮看一線,從來都只是做為一種珍奇的供物。

不過孔雀的翎毛在清朝的官帽上倒是成了地位的直接象徵。

所謂「雙眼花翎」即位極人臣。

傳統繪畫也拿孔雀代表富貴。

四品是大雁,雁又叫「鴻」,在中國文化中是「義」的象徵。

第一,是因為牠在每年的遷移過程中井然有序,天空中的「一」、「人」氣象宏大,而且在夜間宿營時也極有章法。

這讓古人十分敬重。

因此,在儒家文化中,大雁常常是最正式的禮物代表,孔子見老子就曾以大雁為禮,重視程度可見一班。

而在道教中更是將其列為三種禁食的肉類之一。

大雁身上也有很濃重的神話色彩,有說它們每年北飛,飛到一山峰時就改飛南,此山因名「回雁峰」,也就是大地極北的鐘山。

因此大雁在中國神話中也有知曉陰陽的作用,所以六部的副官待郎均常居此位。

五品是白鷳,這種鳥現在不太有名,但也有競爭中國國鳥的能力。

它也是種大型雉類,雄鳥黑腹雪背,面如丹火,故也被叫做「銀雞」,古代就是有名的觀賞鳥。

在唐代,李白就曾經因為獲得了一對白鷳而欣喜若狂,寫就「贈黃山胡公求白鷳」一篇,

詩云:

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鷳。

白鷳白如錦,白雪恥容顏。

照影玉潭裡,刷毛琪樹間。

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閒。

我願得此鳥,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輟贈,籠寄野人還。

六品是鷺鷥,又叫白鷺,這也是一種大型鳥類。

小時候很多人都聽過鷺鷥與白鶴比美的故事,當然憾負於對手。

雖然如此,但在大多數人心目中,白鷺都是一種美麗吉祥的鳥,現在很多樓盤都以此命名,如「天府鷺洲」、「鷺島國際」,可謂名聲不小。

在現代,大白鷺是遼寧省省鳥,而在古代,白鷺羽毛經常作為衣服上的裝飾,詩經《宛丘》就描繪了巫女們身著白衣,手持鷺羽舞蹈的場景。

七品是鸂鶒,知道的人不多,其實這是一種類似鴛鴦的觀賞鳥,又名「紫鴛鴦」,在古代園林圖典《長物志》中,將其列為園林中僅次於鶴的珍禽,只是因為其逼格太高,後世慢慢被鴛鴦取代。

傳說中牠有控制水的神力,可以捕捉水中的毒蟲。

八品是黃鸝,有名句「兩個黃鸝鳴翠柳」傳世,牠的叫聲悠揚宛轉,自古也廣受人們喜愛,傳說唐玄宗曾經親口封黃鸝為「金衣公主」。

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九品是鵪鶉,也就是我們經常在燒烤店品嘗的那種小鳥,其羽毛斑駁,的確很大眾,於是古書把舊的爛衣服也稱為「鶉衣」。

中國自上古就開始養殖食用這種禽類了,對它極為熟悉。

甚至就連天文中的「南宮朱雀」也可能就是一隻鵪鶉而不是通常認為的鳳凰,因為祂正當鶉首、鶉火、鶉尾三次。

當然,也有說法就是紅鳳被叫做「鶉」。

鵪鶉雖小,但彼此間極是好鬥,所以舊俗以「鬥鵪鶉」為戲。

有時九品芝麻官也就象這鵪鶉般兇猛,叫得比以上八個大傢伙都歡。

武將篇

說完文官現在來說武將。

武將一品是麒麟,這沒說的,作為與龍鳳同列的四靈之一,讓它在這個位置實在有點屈才。

只是麒麟有太多可說的了,做為獸中之神,其實很多人對牠不甚至了解。

在絕大多數人心目中,麒麟就是長有四蹄的龍,甚至有龍牛相交而生麒麟的說法。

但這很可能是錯的。

現在通常說的麒麟,渾身都長滿了鱗甲,這與牠作為毛獸之君的地位不相吻合。

細究流傳到現代的麒麟圖像,沒有早於宋代的,所以這很有可能是以訛傳訛。

日本學者經過考證,認為通常見到的圖像中麒麟其實應該是所謂「龍馬」,但他們也經常把麒麟與西方的獨角獸所混淆。

其實呢,獨角獸是一種類馬的生物,中國古代並沒有相類似的記載。

自明朝開始,也有把獨角獸說成長頸鹿的。

但這應該只是一個偶然的巧合,因為從出土化石看,長頸鹿從沒有踏上過中國的土地。

稱其為麒麟,是因為讀音問題,時間不會早於明朝。

不過長頸獸的確有資格問鼎百獸之王的桂冠,因為它同時拿下了個頭最高的動物和草食動物之王的桂冠,擁有堅韌的皮膚與巨大的足力,在非洲草原上,即使是雄獅也受不住它的飛踢。

在漢畫像石上的麒麟表現其實更接近它的原始形態。

其實,對它的最早描繪應該是在《說文解字》中,有言:「麒,仁寵也,麋身龍尾一角;麐(麟),牝麒也。

」段玉裁註:「狀如麕,一角,戴肉,設武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也。

說白了,麒麟就是種獨角鹿,可惜現在已經消失了。

二品武將是獅子,獅虎之爭也算是個永恆的話題。

不過很可惜的是,古代種獅子現在已經看不全了。

明以前國人熟悉的是西域獅,即產於中亞的獅子。

而現在,其只在印度有殘餘,而論個頭,西域獅和印度獅相比,恐怕就拿東北虎與孟加拉虎相比一樣。

因為生物的個頭是越向寒帶走越大。

現在我們已經無從看到西域獅的真身了,只有廟門的石獅子是其殘像,但也有說其中混雜了藏獒的形象的。

不管怎麼說,崇獅貶虎也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特徵。

其中可能受了佛教的影響,在佛教裡面,獅子象徵佛的威力,老虎代表殘暴的性格。

歷代筆記中有很多描述老虎被獅子制服的情節,活臨活現,讓人不由不信。

三品是豹,現在也為人熟知的猛獸,讓人感覺奇怪的是,古人普遍認為豹比虎厲害,這在《西遊記》中也有反應。

俗話叫「三虎敵一豹」。

有人認為,古代的華北豹個頭與華南虎相去不遠,而且豹的主動攻擊能力強於虎,因此產生了這種認識。

但還有湮沒的說法是這種豹不是普通的豹,是虎所生的特化種,而在《山海經》上也提到過一種「猛豹」,豹頭熊身,也是很彪悍的野獸。

四品才是虎,這真得要讓天下的虎迷哭上一鼻子了,但虎一向就是將軍的象徵,歷來都是說「虎將」,而非「豹將」、「獅將」,其實虎有太多傳說和要說的了。

不過由於篇幅關係就不在這裡講了。

五品是熊,在古人心目中,上古六獸中就有熊,極其兇猛,黃帝也號「有熊氏」。

其也有很多傳說,《清稗類鈔》上記載,康熙在關外曾經遇到過兩頭巨熊,在人無法戰勝的情況下,召來了兩頭馴獅終於殺死了它們,而這兩頭獅子也一死一逃,最後稱量熊屍,一頭竟重達一千三百斤,較小的一頭也有八百斤。

這兩頭巨熊於是被做成標本,放在瀋陽故宮,至到日本侵華時間尚有見到,並且有留影。

可惜現在不知流落何方。

熊也是有神性的動物,據說它的膽可以隨月亮的圓缺變化,十五以前最重,十五後就減輕。

上古大禹王也曾化做黃熊開山。

六品是彪,這也是種神秘的動物,通常的解釋是小老虎,所謂「虎生三子,必有一彪」,據說小彪特別兇殘,渾身不長斑紋,母虎也謹慎地對待,不將牠與其他幼虎單獨放在一起,否則彪就會吃掉自己的兄弟。

而八十年代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上記載過,有經驗豐富的老獵人自稱曾經獵捕到過彪。

體型介於虎與豹之間,有類似豹的斑紋。

可惜沒有留下照片。

七品八品都是犀牛,到現在為止不清楚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是武將不受重視的一個反映。

但傳統繪畫中的犀牛與現實中的犀牛有很大的不同。

那一隻獨角生在頭頂,而非鼻子,所以其實質很有可能不是普通的犀牛,而是神獸兕,也就是太上老君的坐騎。

另外,從現有的存世補子上看,有的牛角似乎雙角俱全,可能這是等級的反應。

牛也是種充滿神話色彩的動物,易經中的坤卦就是以牛為象徵,這在《尋龍決》中有表現。

九品是海馬,這不是現代動物中的那種海馬,而真是在海里跑的駿馬,這源自古代的一個傳說,即寶馬生於西海之中,由此生出了白龍馬的傳說。

說完了文臣武將,大家感覺到缺了點什麼沒有?沒錯,就是缺了中國神話中最重要的兩種動物:龍和鳳。

有關祂們的故事,下次再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十大民間流傳神獸的真實面目

揭露上古十大神獸真實面目最近一直在看古本《山海經》發現傳說中的上古華夏神州,萬物皆有靈性,在廣瀚的三界之中,出沒著一些極富靈性的神獸。它們長有各種奇異的外形,並且有著不為人知的神奇力量。神獸的出...

帶你認識上古十大神獸

上古十大神獸指從古書中找出的十數種神獸,白澤、夔、鳳凰、麒麟、檮杌、獬豸、犼、重明鳥、畢方、饕餮、腓腓、諸犍、混沌、慶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