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千古家訓成風化人潤大「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千年前,吳越錢氏留下了以《錢氏家訓》為代表的文化寶貴財富。

其雖僅有532字,但內容全面,言簡意賅,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具有很強的實踐教化價值。

同時它立志高遠、實踐性強、可操作性強,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化效果。

如今,臨安市以家風為抓手,大力挖掘、弘揚、傳承《錢氏家訓》等傳統文化精髓,並以家風帶鄉風、促作風、樹新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個體的行動中、植入群眾的心靈里。

(5月7日《光明日報》)

梳理中華道德風尚之源流,人們總會不約而同地朝向同一起點:家訓。

千百年來,不僅有普通家庭中大同小異之家訓流傳,更出現了像《顏氏家訓》、《朱熹家訓》、《曾文正公家訓》、《錢氏家訓》等傳世經典。

家訓,正是家風之凝聚;它也由此推動更多新家風的不斷形成與成風化人。

在今天,不僅應將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家訓傳之我手,更應在此基礎上予以發揚光大,並切實與當代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讓家訓到家風,由家風到文明之風,真正溫潤全社會、潤澤家與國。

《錢氏家訓》以「個人、家庭、社會、國家」之4節,涵蓋廣泛、簡潔深刻、影響深遠。

早先,錢氏家族每有新生兒誕生,都要全家人一起恭讀此訓。

以此家訓形成的優秀家風影響下,錢氏後裔人才輩出,尤以近代呈「井噴」之勢,錢鏐後裔、著名科學家錢偉長說:「錢氏家族十分注意家教,有家訓指引,家庭教育有方,故後人得益很大」。

溫家寶曾在會見錢復時特別引用了《錢氏家訓》中的話:「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必謀之」。

由此可見《錢氏家訓》對其後人、當地乃至國人影響之大。

在體悟《錢氏家訓》中,人們不難發現,該經典家訓不僅僅囿於個人與家庭的道德教化,它更涵蓋了從小我到小家,再由小家庭至大家族,更由大家族到社會與國家的相承深化之脈絡,這其實正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直遵循的一條理想追求路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今天,我們更應深入傳承之,讓美好家訓成為優秀家風的旗幟,更讓家風帶動社會風氣的淳化,由此讓我們的家國情懷與理想得以實現;讓我們的中國夢,在共同的追求與努力中得以成真。

讓優秀傳統家訓潤物細無聲於每個家庭,就能讓家風、社風、國風能「為有源頭活水來」。

建設美好社會,首當其衝的,就是要把社會的基本單元——家,用力用心地營造好。

我們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中,優秀家訓正是家庭建設之準則與精神的最好體現,這些精華的家庭道德文化建設遺訓,有著千古不息的生命力。

如《錢氏家訓》中的「持躬不可不謹嚴。

臨財不可不廉介」、「父母伯叔孝敬歡愉。

妯娌弟兄和睦友愛」等自省、持家、孝愛等思想,於任何時代,都會是人類道德精神的寶藏。

有了傳統道德文化的不息之源,更讓它與今天的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念一脈相承、共通互融,這也是建設新家庭、新社會、新文明、新國度必須秉承的價值準繩。

家訓與家風的凝聚與擴散,就會讓良好的社會美德蔚然成風,社風民情也會為之一變,文明社會建設就更有希望。

好的家訓,影響著良好家風的形成;當家風之美深入人心,則作為「社會人」的每個個體,其必然在與這個世界的關聯中,將自身家庭薰陶下的美德,感染、傳播和影響著其身邊的人。

人與人的交互影響下,這些美好家訓與家風,則能互聯互動,為良好的社風民情的形成奠定基礎。

各種傳統家訓、家風的表述、角度雖或不同,但其共同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一齊指向中華傳統美德的結晶。

在今天,這些傳統美德更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步合拍,讓文明、進步的新思想、新文化、新精神,在自古由今、傳承延續的良好社會風尚中,把我們的精神家園建設得越來越美好。

從家訓至家風,進而凝聚而成社會風尚,就能最終形成傳承不息、進步向上的中國道德文化氣質,由此結晶出中國風尚、中國價值和中國精神,就能讓家國同構的全民共識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其最集中體現。

當我們心往一處聚,力向一處使,形成一個全民族攜手共進的整體,一齊奔向小康,共同建設精神文明,則戮力實現偉大中國夢就會可期可待。

正如《錢氏家訓》中所言:「務本節用則國富;進賢使能則國強;興學育才則國盛」——因此,美好的傳統家訓,從溫潤個人與小家,再到凝聚全社會之力,直至形成同心共向的家國之夢的實現,這就像家訓之泉源,匯聚成家風之溪流,一齊奔向社風之河渠,最終,才能融匯並航向家國同在與同構的「中國夢」之理想彼岸。

(靜玉生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