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中的先進科技,有些連現代人都很難複製出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秦始皇兵馬俑

1974年3月11日,兵馬俑被發現;1962年,考古人員繪製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布局圖,經探測,陵園範圍有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近78個故宮,引起考古界轟動。

現在發掘的兵馬俑坑共由7000多件兵馬俑組成。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先後已有200多位國家領導人參觀訪問。

二、耐腐蝕的劍

秦始皇帝陵中發現了一批青銅劍,長度86厘米,劍身共有八個棱面。

考古學家用遊標卡尺測量,發現這八個棱面的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已經出土的24把青銅劍,每把劍都是如此。

這批青銅劍內部組織緻密,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紋理來去無交錯,它們在黃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的時候依然光亮如新,鋒利無比。

後經科學家研究發現,這是由於劍的表面有一層10微米厚的鉻鹽化合物,鉻是一種極耐腐蝕、耐高溫的稀有金屬。

鉻既然被稱為稀有金屬,在地球岩石中的含量是非常稀少的,中國古人卻把它提煉出來了。

鉻耐高溫,熔點 2130 K(1857°C),沸點 2945 K(2672°C),古人運作起來也是毫無壓力。

這一發現立刻轟動了世界,因為這種鉻鹽氧化處理方法,只是近代才出現的先進工藝,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先後發明並申請了專利。

三、擁有「形態記憶」的劍

在秦始皇帝陵中清理一號坑的第一過洞時,考古工作者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重達150千克的陶俑壓彎了,其彎曲程度超過45度,當人們移開陶俑之後,令人驚訝的奇蹟出現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銅劍,竟在一瞬間反彈平直,自然恢復。

當代冶金學家夢想的「形態記憶合金」,竟然出現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葬里。

要知道,金屬形態「記憶」的現象可是上世紀三十年代才被瑞典人觀測到,六七十年代才被用於工業(主要是航天航空領域)。

如今,各類記憶合金的應用前景是非常廣闊的!而我們中國的祖先卻在兩千多年前就能製造出這樣的工藝!(輕揉我的膝蓋......)

四、彩色的兵馬俑

兵馬俑本來是彩色的,但是被發掘出來之後,顏色迅速剝蝕脫落,令人惋惜。

兵馬俑的顏色是很豐富艷麗的,紅、黃、白、藍、綠、褐、黑、紫等等,所用顏料大多是天然礦物質,如硃砂、石青、石綠,也有很「特別」的顏色,比如紫色。

兵馬俑的紫色來自矽酸銅鋇,這種顏料被稱為「漢紫」、「中國紫」,目前大自然中尚無發現,上世紀80年代科學家合成超導材料時偶然得到並確定其成分,而中國早在秦漢之際就已經能夠合成並且熟練使用。

所幸,兵馬俑至今被發掘的不過四分之一,子孫後代還有機會見到它「原來」的樣子。

目前,科研機構已經在研製可以保存兵馬俑顏色的新型藥劑。

期待!

五、神奇的「青銅之冠」

1980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側20米、距現地表7.8米深的地下發掘出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

其中二號銅車馬,出土時破碎為1555塊,經修復,完整如初。

車通長3.17米,高1.06米,相當於真車馬的一半。

總重量為1241公斤,由大小3462個零部件組裝而成。

其中青銅製件1742個,黃金製件737個,白銀製件983個。

其形體之大,堪稱「青銅之冠」。

兩乘車的工藝都極為細緻複雜。

其中每乘車右驂馬的頭頂均豎有一個纛(音同「稻」,原指古代的軍旗),是天子馬頭上的裝飾物。

纛和纓絡採用青銅拔絲法,直徑只有0.3-0.5毫米。

當時的製作過程和焊接方法目前還是一個謎。

更為精湛的是二號車廂上的蓬蓋,出土時已破碎為199塊,專家們在修復時發現,蓬蓋上沒有焊縫,是鑄造而成的。

它不僅面積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為4毫米,薄的地方僅有1毫米,再加上篷蓋有一定的弧度,這樣難度大的篷蓋能一次性澆鑄成功,並且澆築得相當均勻,不要說在2200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發達、設備齊全的今天也並非易事。

秦始皇帝陵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蹟果然名不虛傳!這還僅僅是發掘了帝陵的一小部分,如果全部研究完,那還得了!冷不丁的就會一次次的刷新世界第一的記錄!

兵馬俑出現這麼多「不合常理」的高科技,難怪有人會覺得兵馬俑跟外星人有關。

不過呢,外星人就是用來背鍋的。

反正現代人搞不懂的問題就推給外星人。

《拾遺記》中記載:「有宛渠之民,乘螺旋舟而至。

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論波舟』。

其國人長十丈,編鳥獸之毛以蔽形。

始皇與之語及天地衫開之時,了如親睹」。

不論記載的真假,單就這想像力,就讓我感慨萬分!

(媽媽問我,你為何跪在地上打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統一六國成霸主,兵器因素不容忽!

回顧中原銅劍的發展歷程,劍身一直在不斷地加長。當其初起之時,劍長只有二三十厘米;至春秋戰國之際,長度普遍達到50~60厘米左右;戰國晚期,一些劍超出了70厘米,最長達75、76厘米,秦代,關中秦...

中國古劍鉻鹽氧化技術轟動世界

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二號俑坑曾出土一批青銅劍,劍身上共有八個棱面。考古學家用遊標卡尺測量,發現這八個棱面的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已經出土的19把青銅劍,劍劍如此。

未解之謎——秦始皇兵馬俑青銅劍

秦始皇兵馬俑,又稱秦始皇陵兵馬俑、秦兵馬俑,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5公里的下河村。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國第一個規模宏大...

2000多年「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之謎

春秋五霸時期,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一舉擊敗了吳王夫差,演出了歷史上春秋爭霸的最後一幕。歲月的流逝,使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靜靜沉睡在歷史的長卷里,忙忙碌碌的後人幾乎把它遺忘了。 然而,一支考古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