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陵石刻保護調查:石刻文物保存現狀堪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散落在田間的石刻文物

唐代石刻是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重要寶庫之一。

而唐獻陵的石虎、石犀,昭陵的六駿,順陵的走獅、天鹿,乾陵的蹲獅、翼馬等,又是唐代石刻作品中被視作中國古典雕刻的典範,是中國陵墓石刻的一個高峰。

作為「三百里唐代石刻露天博物館」,唐十八陵石刻有著極高的歷史和考古價值。

近日網絡上有關唐陵石刻遭「洗澡」的報導,引起網友的極大關注。

許多讀者、專家學者也紛紛打電話詢問。

那麼,唐陵石刻的保護現狀到底如何?具有極高藝術價值、氣勢宏偉的唐代石刻真的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連日來,記者前往數座唐陵進行了實地調查。

調查:石刻文物保存現狀堪憂

唐十八陵主要分布在我省關中渭河以北的咸陽市和渭南市境內,東西相距150公里,以唐長安為基點,形成一個102度的扇面,堪稱世界陵墓史上的奇蹟。

位於富平縣境內的元陵、定陵、章陵、簡陵和豐陵,均屬「依山為陵」,雖不屬同一條山脈上,但基本在同一線上,綿延40多公里。

2001年,富平的5個唐陵被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月12日,記者驅車趕到位於富平縣曹村鎮陵前村北的唐順宗李誦豐陵。

豐陵所在山叫虎頭山,系金瓮山東南的余脈。

虎頭山向東地形逐漸降入平原,當地群眾稱其為一臥虎形,能看出虎頭、虎腿、肚臍等。

「哦,要尋那個石頭六棱碑子,車開不上去,得走小路才能行。

」在當地村民的指引下,記者穿過山間一段塵土飛揚的羊腸小道,終於在一處栽種花椒樹的農田中找到了被當地人稱為「六棱碑」的華表。

這件位於陵園神道南頭的華表直徑約80厘米,迎風的一側侵蝕嚴重,一道裂縫自上而下貫通整個華表,最寬處約6厘米,無孔不入的雜草也紮根到華表底部裂縫中。

慶幸的是,華表背風一側保存狀況良好,線刻花紋圖案清晰可辨。

「西邊的華表遭雷擊,中間裂了口子,頭掉下來,半埋在地里;東邊的華表倒了,埋在地下。

『文革』期間,清朝立的墓碑被掀倒,斷成兩截。

後來縣上派人把墓碑粘上,重新立了起來。

」在陵前村村民老黨的記憶里,華表以北,除了見過清朝陝西巡撫畢沅書寫的石碑,再沒有見過其他石雕。

當天下午,記者輾轉來到唐元陵看到,泛黃的麥田中一尊石刻翼馬孤獨地守望著帝陵。

「很可惜,翼馬的尾部和底部石座已經破損。

」富平縣文物旅遊局文博股股長井增利告訴記者,唐代帝陵建成以後,各朝各代斷斷續續也設有一定的管理機構,但是歷經一千多年的自然、人為破壞,目前唐陵地面建築已遭到嚴重破壞,大多已蕩然無存,如今只留存了一批陵墓建築遺址和大量珍貴的石刻。

由於長期遭受著嚴重的自然風化和人為破壞,大部分石刻保存現狀堪憂:表層物理、化學、生物風化明顯,不少石刻有貫穿性裂隙發育;還有少量石刻半埋在地下,或歪斜、或斷裂、或移動原位,長期未得到妥善保護。

特別是近代以來,由於經濟社會的發展,唐陵石刻和其賴以生存的環境也在不斷被周邊農民的生活、生產活動所擾動、蠶食和破壞。

石刻文物保護成難題

安全:防盜成了重中之重

除了自然風化和人為破壞,散布在田野中的唐陵石刻文物也面臨盜竊的危機。

記者在調查中得知,富平縣境內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七處(全部為帝王陵墓),散布於全縣各鄉鎮的文物點多達400餘處,分布範圍廣,遺存數量多,而專職文保人員僅十餘名,有限的人力財力對於文物保護工作來講,可謂杯水車薪、捉襟見肘。

2013年春節期間,唐懿宗簡陵石獅被盜;2010年4月1日,唐肅宗建陵陵寢內城東門青龍門遺址前兩尊石刻蹲獅被盜……「簡陵位置偏僻,除了少數的研究者和愛好者外很少有人涉足,石刻也相對安全。

但近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陵墓的四門逐漸都通了水泥路,雖然方便了文保員的工作,但也增加了文物的風險,因為通路就意味著大型起重設備能夠直接到達石刻附近。

」井增利坦言,和簡陵一樣,其它多座唐朝陵墓都面臨著這樣的保護困境,出於安全的考慮,多處石刻都從原址搬離進行保護,包括被盜後追回來的唐簡陵南門石獅,遷移保護還發生在富平縣的唐中宗定陵,以及幾年前丟失石刻的禮泉縣唐肅宗建陵。

「涇陽縣的唐宣宗貞陵,為了保護石刻,當地文物部門專門在南門的石獅上加蓋了一道鐵籠子。

」咸陽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文物工作者告訴記者,針對田野石刻文物防盜,咸陽市文物管理部門採取了人防、技防、犬防等多項防盜措施,但為了保險,還是想出了無奈之舉,將田野小型石刻文物用鐵籠加以保護。

雖然影響了田野石刻文物的原有風貌,但防盜成了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

有關專家稱,隨著近些年中國古玩市場的開放,一些出土文物、被盜文物披著合法的外衣,進入愛好者的收藏範圍,助長了盜搶文物的歪風;其二,由於人們對中國現行文物法的執法主體認識不到位,使得文物部門在打擊處理各類文物犯罪時顯得蒼白乏力;其三,個別不法收藏者受利益驅使,置文物法律法規於不顧,私自將一些屬於國家文物管理的石刻列入收售範圍,導致鄉村石刻偷盜成風,嚴重影響當地治安和文物市場;其四,由於文物部門經費、機構、人員、設施等嚴重不足,儘管文物部門不懈努力,仍難以應對文物被盜、被損毀的局面,使一些田野文物難以得到有效保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