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雙才先生聊紫砂起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宋先生在微博中說,專家認為紫砂起源「不早於明代中晚期」的結論下得過於早了,吳經提梁未必是明代東西,趙芬墓出土不研究無法談紫砂起源;他還提到了一個問題,明代太監趙芬墓里出土的紫砂壺和紫砂杯跟吳經墓出土的吳經提梁壺相比,工藝上有很大的差別,這值得研究。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公布了北京工商大學內三座明代御用太監墓的發掘狀況,並展示了這三座墓中出土的紫砂壺等大量「寶貝」。

據有關專家介紹,這個墓葬群重見天日,填補了北京地區明代墓葬考古的空白,而且為明代太監有叢葬的習俗提供了佐證。

據市文研所專家介紹,此次發掘的三座墓葬,墓主人分別為趙芬、董某、滑永形魂等三位御用太監,他們在當時的地位非常高,所以墓中才有如此多精美珍貴的隨葬品。

三座墓中有兩座被盜過,剩下的趙芬墓保持完整,墓主人還有少量屍骨存留,發掘的文物大多出於此墓。

出土文物中最珍貴的一件是獸面紋青銅,為商代的古物,高40厘米,口徑30厘米,腹徑46厘米。

是古代釀酒或盛酒器,多見於殷商。

這件獸面紋青 銅本身的裝飾極為複雜,工藝水平很高,專家介紹,這是目前北京地區所見商代青銅器中最大的一件。

這個墓中還出土了兩隻茶葉末釉瓷罐、兩隻紫砂壺、四隻紫砂杯和一條由15塊玉帶板組成的玉腰帶,及1000枚嘉靖通寶錢。

另外兩座墓雖被盜過,但也有玉帶板、石傭等物出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土的三條玉腰帶,質地均為新疆和田美玉,兩條鏤雕雲龍紋圖案,一條刻象徵長壽桃形圖案。

這三座墓連在一起,證明了明代太監有叢葬的習俗。

因為中國人死後入祖墳的習俗,但太監因為特殊的身份,死後不能埋入祖墳,所以明清兩朝的太監都有自己的墓地。

看來,專家想要坐實紫砂起源於明代晚中期一說,還得下下工夫進行細緻的調查發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