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新藏大批抗戰文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將在今年抗戰勝利70周年期間向公眾展出

4月20日,記者從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獲悉,該館從江西民間收購的一大批抗戰文物已運回,目前有關專家正在進行清理、研究這批保存完好的文物,將在今年抗戰勝利70周年期間向公眾展出。

241件文物再現抗艱辛戰歲月

記者了解到,這批文物共241件,其中圖書76冊、雜誌82冊,文物時段從1920年代到解放前夕。

據介紹,經專家初步認為,這批文物價值是可觀的,對豐富南山抗戰遺址博物館館藏有著重要意義。

文物中的《群眾》周刊(1946年、1948年出版)、《抗戰》等在重慶目前還沒有出現過,多本《戰時》3日刊,記錄了南京到武漢防禦階段的戰事,其史料也非常珍貴,數十幅《侵華日軍作戰地圖》是反映江浙一帶的地形圖,也不多見。

在這批文物中,有一本《戰地哀鴻錄》(國民出版社1939年10月出版)該書共收錄了14篇有血有淚的真實故事。

其中的「臨沂老太婆」等3篇,都是抗戰區民眾在敵人侵略下慷慨犧牲、奮不顧身的事實。

「在死神的黑影下」等6篇文字,都是戰區民眾輾轉流離、生死離別的記載,其中的「避難記」、「山寺歷險記」、「仇恨」3篇系作者親身經歷。

由郭沫若等人著的《毀滅中的日本》(戰時出版社1939年出版),以「日本的現在、過去與未來」、「戰前日本朝野的動態」、「日本在毀滅的路上」等篇幅,指出了日本侵華戰爭必然失敗的結局。

《子愷近作漫畫集》展現大轟炸情景

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館長劉萬虹介紹,在這批文物中,有一本《子愷近作漫畫集》,於1943年出版,共收錄了文藝大師豐子愷先生在抗戰前及抗戰期間創作的60幅漫畫反映勞苦大眾的生活。

其中漫畫《轟炸後》,反映了當時日本大轟炸重慶市民悲慘的情形。

據介紹,豐子愷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他1942年任重慶國立藝專教授兼教務主任,當時豐子愷定居重慶。

豐子愷的漫畫可謂別具風格,他有著國畫的深厚根基,寥寥幾筆,就勾勒出生動的圖像。

特別是他取材多是人世間的辛酸事,為勞苦大家抱不平,因而他的漫畫深受人們所喜愛。

《子愷近作漫畫集》里,除了反映勞苦大眾的生活外,大約有近20幅作品與抗戰有關。

其中的《轟炸後》漫畫在簡潔的畫面上,一隻餓狗從死人堆里叼著一條血淋淋的人腿。

它反映了當時日本大轟炸重慶後市民悲慘的情形。

一名軍人抗戰歸來與家人團聚的喜悅之情——《凱旋》;還有《炮彈作花瓶》、《空軍殺敵歸》等作品。

劉萬虹表示,在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期間,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將舉辦渝台兩地的抗戰勝利論壇和展覽,開發一些抗戰旅遊紀念品,同時還將開展抗戰文物徵集活動。

連結 >>>>>>

241件文物目錄

圖書類有:《論聯合政府》新華書店發行,出版時間1949年6月;《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1947年5月出版;《入城政策手冊》1948年10月出版;《國際政治及中國革命根本問題》1927年1月出版;《毀滅中的日本》1939年出版,《戰地哀鴻錄》1939年10月出版;《蔣委員長西安半月記 蔣夫人西安事變回憶錄》1937年6月出版;《怎樣爭取抗戰勝利》1939年出版;《最後勝利的把握在那裡?---武漢歸來的見聞和感想》1938年;《戰時人民須知》1933年4月出版;《子愷近作漫畫集》1943年8月出版。

雜誌類主要有:《戰時民眾》第一卷 第五期 1940年3月出版;《戰時半月刊 現代評論》第四卷 第十六期 1939年出版;共計11本;《戰地通訊》18本1940年出版;《抗戰》三日刊17本,從第一號到第十七號,1937年出版;《財政評論》6本,1940年出版。

紙質類主要有:1940年出版;23幅《侵華日軍作戰地圖》主要有:江西、浙江等地的大港口、幽蘭市、梅莊、山口、征村、湖口縣、窯頭街等地的地圖,出版時間為1938年至1944年;《中國軍隊作戰地圖》59幅,出版時間從1937年到1948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