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長兩短」原來最初是指捆棺材,釘棺材時有個釘,一定不能釘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楚幽王墓出土的文物

「三長兩短」這句成語平時常停留在口中,是指意外的災禍、事故甚至死亡。

因為國人忌諱這些,一般都用三長兩短代替,但是在古代,三長兩短的最初意思是指捆綁棺材。

棺材為什麼用捆綁呢?其實在2000年前,都是用皮條把棺材底和蓋捆在一起。

橫向捆三道,縱向捆兩道。

橫向的木板較長,縱向的木板較短,「三長兩短」由此而來。

因為棺木是裝屍體用的,「三長兩短」也就自然而然地跟災禍、死亡等不吉利的意思產生了關聯。

後來人們用釘子釘棺木,捆棺材的皮條也隨之消失。

但這個詞語卻流傳了下來。

楚幽王墓出土文物

這裡面還有個故事。

楚幽王是戰國時期楚國國君,1923年,安徽淮南一位農民在耕作中,偶然發現了一件青銅器具,由此揭開了楚幽王墓的神秘面紗。

上世紀三十年代楚幽王墓先後兩次被盜,但都未見到棺槨。

可見隨葬品數量之多。

楚幽王墓

後來國民黨一個戰區副司令乾脆派出3個運輸連去盜,終於挖出了棺槨。

據親歷者回憶:大致挖約10米多深時,見到木棺,棺長約3米,寬、高約為1米,呈朱紅色,光澤鮮艷如新。

棺蓋與四壁均飾以龍形浮雕。

楚幽王墓

盜墓兵手拿鐵棍撬槓撬棺蓋,剛一用勁,「轟隆」一聲,陰沉木製成的重重的棺蓋,就翻落在地上。

指揮撬棺的頭目嚇得「媽呀」一聲,差點坐倒在了地上。

這口棺材,竟然沒有釘棺材釘。

原來,2000多年前古人還沒有釘棺材的習俗,都是三長兩短。

棺材釘

釘棺材是從清代開始流行起來的,棺材釘又叫「子孫釘」,釘子的數量為七根,釘釘子時,親屬一齊提醒死者,並高喊 「躲釘」,然後向棺材的蓋上撒五色糧,據說這樣能使子孫興旺發達。

據說,釘子的用法和位置頗有講究,且第四顆棺材釘不能都釘進去,這樣會釘住死者的靈魂,使他無法超生,通常講3天還魂,1月散魄,所以只釘一半。

古代棺材釘

也有特別的,唐代播州(今遵義)第十四世土司楊價和妻子的棺槨,上面使用的抓釘,都是用黃金製作。

這樣奢華的古墓十分罕見。

唐代土司的黃金棺材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說「三長兩短」你應該知道這些……

原文出自公號 玄學筆錄「三長兩短」為何指不吉利?有幾種解釋,較合理的是:死者入殮時(未蓋)棺材由三塊長板、兩塊短板構成,故借指人死。也有認為,古棺無釘用皮束合,據《禮記•檀弓上》「棺束,縮二衡三...

死人為什麼要在棺材上釘釘子?

在農村,很多人都講究入土為安,但是在以前的農村還不興火葬時都是用棺材的,但是很好奇的是,為什麼棺材都要用釘子釘起來呢?一般「入殮」在死後的當天、第二天和第三天不等,通常是三日入殮成服。此時如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