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中國散曲暨相關文體學術研討會在我市召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第十五屆中國散曲暨相關文體學術研討會」在我市河北大學開幕。

本次研討由中國散曲研究會主辦,河北大學文學院等單位承辦,旨在促進中國散曲及相關文體研究,推動中國詞曲學及傳統文化的研究、傳播。

中國散曲研究會、南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單位的近百餘名專家學者赴會並展開研討。

會議期間,各位專家學者共同回顧了近百年來中國散曲創作和研究的歷程,並圍繞《當代散曲創作的喜與憂》、《二十世紀之散曲創作與研究》、《論元散曲壽曲數量偏少現象》等數十個論題展開交流和研討。

據了解,散曲,是中國古代文學體裁之一。

在元代興盛,是配合當時北方流行的音樂曲調撰寫的合樂歌詞,代表作有關漢卿的《竇娥冤》、白樸的《牆頭馬上》、馬致遠的《漢宮秋》、鄭光祖的《倩女離魂》等。

散曲研究也面臨一些危機和不足,後繼人才培養滯後,目前有些青黃不接;一些基礎性研究,尤其文獻整理等工作遭遇困難;理論研究關注當下創作嚴重不足,現在幾乎是散曲創作者自作、自評,就像是大廚們自己在評論自己做的菜,而缺乏美食家、理論家的參與,這極不利於當下散曲創作的真正繁榮,也不利於散曲研究由古及今的領域拓展。

據介紹,河北大學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在曲樂研究方面不斷取得重大成果,有《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校譯》、《燕樂新說》、《中國古代曲譜大全》等論著相繼出版,為崑曲走向世界做出了積極貢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百名學者共同探求少數民族古籍之謎

光明網昆明7月20日電(記者張勇、任維東)近日,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第十次學術研討會在雲南省雲南民族大學召開,約百名專家學者共同探究和展示了各少數民族古代文字文獻的秘密和神奇魅力。 中國民族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