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虎山城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64八虎山城址

位於西關屯鄉康法兩縣交界處,縣城西南30公里。

山城遺址大半在法庫境內。

八虎山與東側大蘿蔔山相對峙,形成谷口,俗稱「土門子」,傳為「獨木關」,為南北交通要衝。

北坡山腰有道平台,繞山西向轉南,可抵法庫城子山,東向可達「土門子」,為山城之馬道。

城子山上有布紋瓦片,灰泥質陶片,器底有拉坯紋,亦有瓷器殘片,均屬遼代器物特點。

從遺物推斷,該山城為遼代山險城。

是1996年的瀋陽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遼史第三十七卷志第七 地理志【一】記載;「上京臨潢府,本漢遼東郡西安平之地。

新莽曰北安平。

太祖取天梯、蒙國、別魯等三山之勢於葦甸,

射金齪箭以識之,謂之龍眉宮。

神冊三年城之,名曰皇都。

天顯十三年,更名上京,府曰臨潢」。

巴爾虎山。

在遼代稱大黑山;是「漢遼東郡西安平之地。

新莽曰北安平」的地界。

遼代的祖州在法庫柏家溝,宗州在巴虎山是遼代的懷州(即四家子村城址)法庫境內:聖跡山(是祖州「太祖秋獵多於此,始置西樓」)位於法庫縣城西南45公里的葉茂台鎮;遼太祖陵、太宗陵金滅遼時被焚毀,後來被契丹後人清理收拾,遷葬它地。

巴爾虎山海拔447.2米,為瀋陽第一高峰。

登高望遠是流傳已久的風俗習慣,寓示著健康、長壽、吉祥、幸福、美滿。

巴爾虎山,古稱為石熊山,是遼代聖山。

區域面積14.8平方公里,林地面積1987公頃,大小山峰99座,是集遼代遺存、滿蒙風情、考古、科普、遊覽觀光於一體的旅遊風景區。

歷史文化厚重且風光優美,巴爾虎山(八虎山,蒙語「強盛」之意,遼代聖山)山脈古稱為石熊山,坐落於遼寧省北部的醫巫閭山余脈終止點,包括廟台山、城子山、大蘿蔔山、黑山以及法庫雙台子鄉的南八虎山等,是瀋陽市的法庫、康平兩縣交界處,分為南、北巴爾虎山。

在康平縣境內的北麓險峻,當地稱大黑山;法庫縣境內的南坡平緩,當地稱大羅卜山。

這一地區環境清幽且動植物種類繁多,盛產草藥,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塞外風光。

巴爾虎山由城址山、廟台山、大蘿蔔山和黑山等山峰組成。

城址山上的古城遺址,全長3400餘米,始建於商周時期,修固於遼代,土石結構,依山建築,起伏蜿蜒,曾出土盔甲、馬鞍、鐵鍋、瓷碗、酒罈、箭頭、古錢幣等。

在城址山山坳中,有古剎遺址數座,有三清宮、玉皇閣和王母殿等,多建於遼代。

廟台山,現存金蟾寺寺廟和如意壁遺址,相傳遼太宗耶律德光、太后蕭艷艷、宰相韓德讓等曾到這裡拜山、捕獵、遊玩,留下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傳說。

大蘿蔔山,因狀如蘿蔔而得名,現存遼代時期的烽火台遺址。

該城址早已發現,但說法不一,結論亦不相同。

1983 年5 月,文物普查時,進行了調查。

1986 年春,進行了文物複查。

這處山城古蹟,大部分不在康平境域之內,北巴虎山位於縣城西南,在西關屯鄉與法庫縣四家子鄉交界處,海撥高度442 . 9 米。

距康平縣城32 . 5 公里。

康法兩縣以北巴虎山山脈分水嶺為界,南為法庫縣境,北是康平地域。

北巴虎山形勢險要,峰巒疊障,岩石盜立,景觀十分秀麗。

南面相對城子山(法庫縣境內),由這兩座山構成山城。

初春時節,山坳碧綠,顯得山城十分幽靜,無比的美麗。

北巴虎山北麓有道偏西南東北走向的山崗,崗頂平坦。

康平縣西關屯鄉鹿場建在這道漫崗的東側,鹿圈就建在遺址之上。

地面上有陶瓷殘片,鹿圈地面是瓦片豎立,十分密集,較為罕見。

遺物中鐵鏽花瓷片較多,據此說是金代遺址,不為謬矣!對這處遺址未進行細緻的工作,路過所見,不知面積大小。

因為這處遺址與北巴虎山城有密切的關係,故作以簡介。

由鹿場西登上漫崗南行,直抵北巴虎山北麓,即山腰處。

山腰有道平坦的道路,人為修築,寬約五米,向西逐漸高。

沿道走至最高處,往東可到北巴虎山峰頂,往南可到城子山峰西側。

這條道便是所謂的山城馬道。

由馬道登山至北巴虎山頂峰,山頂平坦,地面上有碎小的紅褐夾砂陶片,這是青銅時代遺存。

由此再向東行,可至北巴虎山盡處,東側相對大蘿蔔山。

兩山盜立,之間形成谷口,人們相傳這裡是「獨木關」。

迴轉西行至馬道處,向南行抵城子山西部。

兩山之間可見用石砌牆的遺象,將兩山低洼處填平,使兩山相連,築成山城,亦由此通行往來。

城子山西部偏坡處,有圓形淺坑數個,當時未做測量,直徑約有2 米,這當是軍事遺蹟,地面上有遼金時代遺物。

城子山峰頂南側,用石塊壘砌,陡峭險峻,由峰頂東行,山石亞立,險而難行。

再往東行,即城子山東坡,與北巴虎山相對,是兩山間的谷口。

在這裡可見由城子山北麓築牆一道向北,北端已為山洪沖斷,未至北巴虎山麓,牆高約1 . 5 米,底寬約15 米。

在這道石牆西側,有一石築高台,長寬約3 米,高約2 米,其上滿生荊條,這是山城墩台的遺蹟。

由被水沖毀石牆處北上北巴虎山,至山腰處有一平台,中間圓坑裡叢生荊條,群眾說這是胡側台,實際這是山城的瞭望台。

站在此處向東、南眺望,景象盡收眼底。

從這裡登高直抵北巴虎山頂峰。

以上介紹了山城的形勢,或許有謬誤之處,望讀者指正。

過去筆者聽聞:北巴虎山中有口水井,井中有條鐵鎖鏈,往上拽不動時,井內吼叫不止。

傳說大禹治水鎖繪魚精於此。

這裡的歷史文化― 燕國長城遺蹟,遼金時代山城。

巴爾虎山,山勢奇偉、鍾靈毓秀,以其藏風聚氣的地理優勢被北方歷代王權所青睞,成為皇門後族重要聚居地。

清朝時期,元太祖的後裔與滿清的王孫貴族曾在這裡繁衍生息。

巴爾虎山西麓的王爺陵村、東麓的公主陵村為大清朝滿蒙聯姻的見證地。

僧格林沁墓碑遺址。

巴爾虎山地區歷史悠久,千年之前是皇家御道和兵家必爭、興商通貨之地,是古代進出科爾沁草原的交通要道。

該地區有集政治、經濟、文化、民族、軍事於一體的歷史文化遺存,歷經社會變遷形成的獨具特色區域文化。

對巴爾虎山地區實際考察,發現遺存被肆意破壞,變為農耕地使用,原址遺物隨意擺在農田中而無人管理。

加強行政管理部門相關工作職能及保障,政府引導的多方資金籌集是保護的發展。

如何讓滿、蒙古群眾重新認識到自身文化的獨特價值,積極地參與到民族民俗文化的建設中來,以此促進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是民俗層面的文化產業提升的關鍵。

建議以滿蒙民俗特色的農業旅遊與文化創意相結合的文創農業為重點,進行遺存區域的文化旅遊資源的區域整合的發展對策。

民俗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城鎮和鄉村,承載文化記憶和鄉愁,建設有歷史記憶、區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特色文化城鎮和鄉村,是文化旅遊產業轉型的關鍵。

突出傳統特點並彰顯文化特色,因地制宜發展文化特點鮮明和主導產業突出的特色文化產業示範鄉鎮、特色文化鄉村,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和農民就業增收,是我們未來發展方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瀋陽康平出土遼金時期 珍貴文物700多件

4月5日,記者從康平縣文物管理所獲悉,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康平共發現遼金時期遺存近180處,其中不僅有遼代的冶金遺蹟,也有金代的石經幢、窖藏貨幣等文物,這些都是遼寧地區遼金文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遼寧四家子村城址或為韓德讓的「文忠王府」

距法庫縣城西40多里有個四家子村,背倚八虎山,遠眺秀水河。村中一南向坡地上,立著一圈平面呈長方形的土圍子。這土圍子上長滿榆樹、刺槐樹、山杏樹……每到秋季層林盡染時,土圍之上便色彩斑斕、碩果纍纍...

史學專家將會聚康平研討遼金契丹女真史

本報訊 記者朱勤報導 記者8月2日從瀋陽市康平縣歷史暨遼金文化研究會獲悉,2015康平·首屆中國遼金契丹女真史學術研討會於8月16日至18日在康平縣舉行,這是一次全國性的高層次學術會議,屆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