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內水晶宮,看明朝皇帝們見過沒見過的御窯瓷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傳說紫禁城裡有一座「水晶宮」,徜徉其中似琉璃世界,俯首側目觀景賞魚,頗有一種現世水族館的感覺。

而這個所在,即東六宮的延禧宮。


延禧宮,初名長壽宮,明嘉靖年更名延祺宮,清代改為延禧宮,為「迎福請喜」之意。

可惜,道光二十五年一場大火,除宮門外,全部焚毀殆盡。

直至宣統元年,清室在原址上開始興建一座風格迥異的西洋式建築——「水晶宮」,有別於紫禁城內統一風格的紅牆碧瓦,這座宮的設計別出心裁,以漢白玉雕砌,殿頂是五座的西式亭子,鑄鐵架構,牆壁和地板均為玻璃,而在玻璃夾層和樓閣下面的環池中更是可以蓄水觀魚。

隆裕太后甚至為之題了匾額——「靈沼軒」,可想而知建成後會是多麼的美輪美奐。

無奈,隨著辛亥革命爆發、皇室退位,這座「水晶宮」成為了紫禁城中唯一的「爛尾工程」。

現在,呈現在眾人面前的只有一副骨架,那種曠世美景只能腦補了。

【明代御窯瓷器】

如果說國際上哪一個國家的名字代表著雙重意義,那麼一定有China!舉世聞名的不僅是「中國」的國家之名,也是在指享譽世界的「中國瓷器」!

宋代時,成百上千的瓷窯在大江南北爭相綻放、呈百花爭艷之勢,而經元代過渡之後,至明太祖朱元璋設立景德鎮御窯廠燒造宮廷御用瓷器,幾乎變成了由景德鎮的瓷窯一統天下的局面。

明清兩代,景德鎮御窯瓷器便成為了皇室御用,專供皇帝獨享,直供紫禁城。

而延禧宮的明代御窯瓷器展,便是一場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洪武、永樂、宣德瓷器的對比展。

步入延禧宮,展廳內的燈光並不十分明亮。

走到一側玻璃展台前,附身細看,一件件絕世珍寶,在燈光的映射下,散發著柔和的光芒,呈現著各自的風韻多姿。

青花、釉里紅、五彩、鬥彩、雜釉彩、素三彩,諸多明代瓷器能夠在此匯聚一堂,異彩紛呈……紛繁的色彩、婀娜的形態,讓人目不暇接,真可謂是一場明代瓷器的饕餮盛宴!

清新優雅——青花、釉里紅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瞭然/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釉色渲染仕女圖韻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於碗底/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著你/你隱藏在窯燒里千年的秘密/極細膩猶如繡花針落地」——一曲《青花瓷》唱出了明青花的神韻——清新而優雅。

明代的青花瓷在中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青花瓷中影響深遠,洪武、永樂、宣德、成化、嘉靖、萬曆青花。

永樂、宣德時期是青花瓷器發展的巔峰,以製作精美著稱。

而其中,尤以大明成化年間的青花最為明凈素雅!而青花色澤的差異基本上是因為青料礦石的不同。

永樂、宣德青花瓷器用的是自中東進口的「蘇麻離青」,而典型的成化御窯青花則是使用江西省樂平縣的「平等青」,亦稱「坡塘青」,而嘉靖至萬曆時期的青花則用的是江西省上高縣的「石子青」。

也因此, 歷朝歷代的青花瓷器才各自有了不同的風格。

有的色澤鮮艷奪目,猶如藍寶石般;有的色彩雅致凝重,層次分明;有的色澤柔和,淡雅清爽。

▲明成化 青花高士圖蓋罐 (故宮館藏,傳世成化青花瓷器大器較少見。

此罐附荷葉形蓋,蓋頂置蹲獅鈕,青花發色淡雅,且蓋保存完好,尤為難得。

▲明成化 青花包袱紋蓋盒(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因青花發色欠佳而落選。

▲明成化 青花雲龍鳳紋盤(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內底所繪五爪龍的一足畫成六爪,可能是因此而落選。

▲明成化 青花海水翼龍紋盤(故宮館藏,內底所繪翼龍,亦稱「應龍」,中國民間有「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之說。

紋飾承襲宣德青花海獸紋高足杯。

▲明成化 青花纏枝蓮紋葫蘆瓶(故宮館藏,此葫蘆瓶造型圓渾,為明中期葫蘆瓶典型式樣。

青花和釉里紅,二者其實是同工不同色,都是高溫釉下彩瓷器,只是著色的金屬氧化物不同,前者的青藍色來自鐵和錳,後者的紅色來自銅。

不過,釉里紅的燒制溫度非常考驗窯工的火候,成功率遠低於燒制青花瓷,所以,歷史上只有元代,明代永樂、宣德時期,以及康乾盛世,充分的燒造過釉里紅,其他時期非常的罕見。

▲明成化 青花礬紅彩海水龍紋碗(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青花礬紅彩雲龍紋盤(故宮館藏。

▲明成化 釉里紅雲龍趕珠紋盤(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釉里紅三魚紋碗(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

輕盈秀麗——五彩、鬥彩

明代永樂、宣德之後,彩瓷盛行。

除了顏料增多、彩繪技術提升、以及白瓷質量提高等原因之外,歸根結底,還是看各朝皇帝的好惡。

皇帝青睞的,自然要多研究、多燒制,而皇帝的品位也極大的影響了御窯瓷器的燒制方向和審美取向。

成化御窯五彩瓷器傳世和出土均不多,可分為「純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兩大類,都是釉下青花和釉上諸彩相結合的一種彩瓷,但繪畫工藝不同。

如果說純釉上五彩瓷器,是以釉下青花為主體框架,釉上彩更似是錦上添花;那麼青花五彩瓷器,則是以釉下青花為陪襯,釉上彩繪為主打。

換言之,未施的鬥彩瓷器,可以被視為一件有著完整淡描圖案的青花瓷;而未施釉上彩的青花五彩瓷器,僅是一件局部著色的半成品。

純釉上五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成化鬥彩」。

明代的五彩瓷器中,成化鬥彩以胎薄、小巧、色俏,讓人愛不釋手。

雞缸杯、高士杯、三秋杯、天字罐等均為鬥彩瓷器精品,其中最為舉世聞名的當屬「成化鬥彩雞缸杯」。

而我,最早知道「成化鬥彩雞缸杯」,是在一部描述發生在北京社會生活中各行各業的「蟲兒」們身上的故事的電視劇《人蟲兒》中的《沉浮古玩蟲兒》里。

▲明成化 五彩纏枝茶花紋罐(故宮館藏。

▲明成化 五彩滿池嬌圖盤(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鬥彩蔓草紋直頸瓶(故宮館藏。

▲明成化 鬥彩天字罐

▲明成化 鬥彩海水雲龍紋天字罐

▲明成化 鬥彩壽石花蝶圖罐(故宮館藏。

▲明成化 鬥彩菱形開光折枝蓮紋蓋罐(故宮館藏。

▲明成化 鬥彩花蝶圖盒(故宮館藏。

▲明成化 鬥彩折枝葡萄紋杯(故宮館藏。

▲明成化 鬥彩三秋杯(故宮館藏。

▲明成化 鬥彩折枝花紋淺杯(磨款兩件)(故宮館藏。

▲明成化 鬥彩果樹小鳥圖高足杯(故宮館藏。

▲明成化 淡描青花雞缸杯(鬥彩半成品)(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

▲清康熙 仿成化鬥彩雞缸杯(故宮館藏。

▲清雍正 仿成化鬥彩雞缸杯(故宮館藏。

色彩繽紛——雜釉彩、素三彩

一路走來,青花、釉里紅、五彩、鬥彩,從單一色調的青、紅,至五彩紛呈,再到雜釉彩、素三彩的展區,那斑斕亮麗的顏色讓眼前豁然一亮。

「雜釉彩」主要是指兩色釉、彩瓷器,即在單一地色上繪另一單一色釉彩,說白了就是1+1。

大致可分成兩類:白地+單一色釉彩,或者彩地+單一色釉彩。

比如白地醬彩、白地綠彩、白地黃彩、白地礬紅彩,也有黃地綠彩、黃地紫彩、黃地礬紅彩等,更是在成化時期創燒了礬紅地綠彩和灑藍地孔雀綠彩瓷等。

「素三彩」,是從明初景德鎮御窯燒造的不含紅色的雜釉彩發展而來的,創燒於明代成化時期。

顧名思義,是指含有三種或三種以上低溫釉彩的瓷器。

但是,素三彩最顯著的特點是不含紅色。

因為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紅色代表喜慶,屬於「葷色」,其他顏色則屬於「素色」,因此,不含紅色的三彩瓷才被稱為「素三彩」,當然,這裡的「三」不是一個限定數字,而是「多」的意思。

▲明成化 孔雀綠釉青花魚藻圖盤(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灑藍地孔雀綠釉錐拱雲龍趕珠紋碗(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黃地紫彩趕珠龍紋碗(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白釉黃彩雲龍紋碗(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黃地綠彩雲龍紋碗(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白地礬紅彩雲龍紋盤(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黃地堆綠龍紋盤(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素三彩鴨形香薰(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

均勻純正——顏色釉瓷器

明代御窯,除了青花、釉里紅、五彩、鬥彩、雜釉彩、素三彩瓷器之外,還有一類叫顏色釉。

其中,成化顏色釉瓷器,五彩繽紛種類繁多,按照燒成溫度,大致可分為高溫色釉和低溫色釉兩種,以1250攝氏度為分界點。

成化高溫顏色釉有白釉、鮮紅釉、祭藍釉、青釉等,低溫釉有孔雀綠釉、澆黃釉、瓜皮綠釉等。

明萬曆年間王世懋《窺天外乘》一書記載:「我朝則專設於浮梁縣之景德鎮,永樂宣德間內府燒造,迄今為貴,其時以腙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貴」。

白釉以永樂、宣德時期的評價最高,因其釉色潔白恬靜而有「甜白」之稱,而成化白釉「平凈油光」更是獨樹一幟。

在我看來,倒是感覺像是溫潤的玉器,或者說是泛著月光的柔美之色。

▲明成化 仿哥釉貫耳瓶(故宮館藏。

▲明成化 白釉菊花形盤(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

明代鮮紅釉,亦稱「祭紅」,傳承自元代高溫銅紅釉,同樣是在永樂、宣德時期發展迅猛。

因其必須在1250-1280攝氏度的高溫一次燒成,要求窯工對窯火溫度把控極為苛刻,所以成品率極低。

▲明成化 里白釉外鮮紅釉盤(故宮館藏。

祭藍釉,創燒於元代景德鎮窯,明代從洪武開始,歷朝不斷,以宣德時期的祭藍釉瓷器顏色最為亮麗,如深邃的藍寶石。

▲明成化 祭藍釉盤(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祭藍釉白花雲鳳圖碗(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祭紅地白花雲龍紋碗(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

如此色澤豐潤而精美的瓷器,當然也就被用來祭祀使用。

按照明代祭祀制度,白釉瓷器被用作祭祀月壇,相對應的日壇用的是鮮紅釉瓷器。

而天壇則是祭藍釉瓷器。

既然是御用瓷器,怎麼少的了「黃色」?明成化的「澆黃釉」也非常有趣,使用的是「澆釉法」,即在高溫燒成的素胎或白瓷上澆釉,再入低溫碳爐焙燒而成,名副其實的「澆」黃釉。

而從洪武至崇禎,經過歷朝歷代的努力發展,弘治時期終於燒出了一種淡雅嬌嫩的釉色,即著名的「嬌黃釉」。

▲明成化 里外澆黃釉盤(故宮館藏。

明代的孔雀綠釉,不同於其他大部分色釉,以永樂、宣德時期為盛,而是在永樂時期開始,經宣德、成化至正德時期時期,才得到最純正的如孔雀翎閃耀的綠色。

▲明成化 孔雀綠釉菱花口折沿花盆(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

說到古代瓷器,便會牽扯到「鑑定」二字。

古代青花瓷,瓷器底部的文字、圖案款識種類繁多,各個時期的款識均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在此次明代御窯瓷器展上,看到了著名古陶瓷鑑定家孫瀛洲先生總結的成化御窯瓷器所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年款和「天」字款歌訣。

合仄押韻、朗朗上口,對照著實物研究一下,也是頗為自得其樂。

成化御窯瓷器所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年款歌訣:

「大」字尖圓頭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

「化」字人匕平微頭,「制」字衣橫少越刀。

「明」日窄平年肥胖,「成」字一點頭肩腰。

成化御窯瓷器所署「天」字款歌訣:

「天」字無欄確為官,字沉雲蒙在下邊。

康雍乾仿雖技巧,字浮雲淡往上翻。

其實,個人覺得這次展覽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把景德鎮出土的「淘汰品」和故宮館藏完整的皇室「御用品」擺放在一起,對比之下,就好像看到面對面的一對兒雙胞胎,不過,一個是素顏,另一個是精心打扮的。

可能同是一座窯洞中,歷經烈火焚身,問世後,一個被精心包裹來到御前,另一個卻被敲碎深埋土中不見天日……五百年後,被珍藏的與被遺落的得以久別重逢,被並排擺放在展台狹小的空間之中,共同講述著那個時代的陰晴圓缺……不禁感嘆,冥冥之中命運的偶然。

▲明成化 黃地青花折枝花果紋盤(左: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右:故宮館藏。

▲明成化 鬥彩折枝葡萄紋高足杯(左:故宮館藏;右: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 左1:淡描青花高士圖杯(鬥彩半成品,景德鎮考古研究所藏);左2、3:鬥彩高士圖杯(故宮館藏。

P.S. 明成化御窯瓷器展已經結束了,不過,據說之後還會舉辦弘治、正德和嘉靖、隆慶、萬曆朝御窯瓷器對比展,拭目以待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景德鎮珠山官窯遺址出土瓷器賞析

作為瓷都,景德鎮珠山御窯遺址的考古發掘尤其引人關注。歷時一年多的考古發掘成果斐然:出土遺蹟有晚清江西瓷業公司發行所一處,明初官窯窯爐遺蹟四座,埋藏明永樂後期與宣德早期官窯落選貢品遺存兩處,出土了...

埋藏百年的皇室專用瓷窯為何重啟?

改編自卡倫·布里克森同名自傳體小說的電影《走出非洲》中,有這麼一幕使編者印象深刻,當女主人凱倫看見非洲傭人準備為她搬運行禮之時她情緒激烈的說到:」離開那兒,那都是我的水晶及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