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井「許昌人」:穿越十萬年曆史塵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摘要]名城許昌,沿歷史回溯,先賢許由率部族出箕山沿潁水而下,定居於今日許昌,點燃農耕文明之火,這是許昌冠「許」之稱的本源。

據論文的第一作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李占揚介紹,「許昌人」與非洲古人類沒有相似性,可能是人類進化中出現的一個新人種。

名城許昌,沿歷史回溯,先賢許由率部族出箕山沿潁水而下,定居於今日許昌,點燃農耕文明之火,這是許昌冠「許」之稱的本源。

但在更久遠的時期,在10餘萬年前,中國現代人類起源中的重要一環——「許昌人」就生活於此,化石、石器、牙針等,穿越萬年曆史塵風,帶來祖先們遠古的訴說。

靈井「許昌人」遺址位於建安區(原許昌縣)靈井鎮西部,發現於1965年,是我國重要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之一。

從2005年首次考古發掘、2007年發現人類頭蓋骨化石,到2015年首次發現古人類肢骨化石 ,靈井「許昌人」舊石器遺址不斷震驚世人。

日前,「世界權威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雜誌發表論文《中國許昌出土晚更新世古人類頭骨研究》」的新聞成為熱點,靈井「許昌人」的影響力走出國門,引起世界的矚目。

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在非洲以外的其他大陸,距今10萬年左右的人類化石几無發現,這直接影響著現代人類起源的研究。

而這一時期,恰恰是現代人起源的關鍵時期。

「許昌人」頭骨被斷代為距今10萬年左右,續補了中國現代人起源研究最重要的「缺環」。

論文向人們闡述了一個新的論點:距今10.5萬—12.5萬年前,中國境內生存著體質特徵非常特殊的古老型人類——「許昌人」。

其頭骨呈現出晚更新世人類、東亞中更新世直立人以及歐洲尼安德特人的混合特徵。

他們不是早期現代人,不是尼安德特人,不是海德堡人,也不是直立人。

他們是新的古老型人類,目前無法歸入任何已知的古老型類群。

據論文的第一作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李占揚介紹,「許昌人」與非洲古人類沒有相似性,可能是人類進化中出現的一個新人種。

現代人類起源有兩種理論,一種叫「單一地區起源說」。

這種理論認為,現代人是某一地區的現代人侵入世界各地而形成的。

這個地區就是非洲。

另一種理論是「多地區起源說」。

這種理論認為,亞洲、非洲、歐洲的現代人,是由當地的早期智人乃至猿人演化而來的。

而該論文通訊作者、古脊椎所研究員吳秀傑提出,上述研究表明,「許昌人」頭骨具有中國境內古老人類、歐洲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現代人「三位一體」的混合特徵,可能是中國北方古老人類與歐洲尼安德特人基因交流的結果。

靈井「許昌人」舊石器遺址發現於1965年,2005年首次考古發掘。

2007年年底發掘的古人類頭蓋骨化石斷塊,經拼貼復原後形成幾乎完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為我國古人類進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成為繼北京猿人之後我國古人類研究的又一重大發現,後被國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命名為「許昌人」。

2008年,靈井「許昌人」舊石器遺址考古發現被評為「200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3年,靈井「許昌人」舊石器遺址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許昌人2號頭骨」發掘出土再次震驚世人;2015年5月,靈井「許昌人」遺址又有重大發現,首次發現兩塊古人類肢骨化石。

2016年是靈井「許昌人」遺址的第12個考古發掘年份。

該遺址已發掘面積500平方米,出土的石器和哺乳動物化石數以萬計。

如此重大的考古發現,一直是我市文化部門工作的重點。

2016年,我市文物部門開始編制《靈井「許昌人」遺址保護規劃》,目前已經完成初稿。

今年,我市將啟動靈井「許昌人」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和建設方案編制工作,初步規劃遺址公園總控制面積約為220萬平方米。

目前,我市正積極與省文物局、省發改委對接,爭取靈井「許昌人」遺址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專項資金。

該項目補助資金到位後,我市將重點開展遺址核心區的保護展示棚、管理用房、植被綠化、道路及給排水等配套設施建設,力爭用5至10年時間將靈井「許昌人」考古遺址公園建成知名的考古遺址公園,為我市增添新的具有獨特文化內涵的文物保護展示區。

記者從市文廣新局獲悉,為進一步做好該遺址的保護、展示、宣傳和利用工作,市政府已將靈井「許昌人」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項目納入《許昌市2015—2030年城市總體規劃》,市文廣新局將其列為許昌市「十三五」重大文物保護利用項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