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扎賚諾爾猛獁象的由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猛獁的生活年代約1萬1千年前,源於非洲,早更新世時分布於歐洲、亞洲、北美洲的北部地區,可以適應草原,森林,凍原雪原等環境,少數種類如真猛獁披有長毛,有一層厚脂肪可隔寒,夏季以草類和豆類為食,冬季以灌木、樹皮為食,以群居為主。

最後一批猛獁象於公元前1670年左右滅絕。

1980年4月扎賚諾爾露天礦工人在達蘭鄂羅木古河道上進行剝離作業時發現猛獁象古生物化石,扎賚諾爾煤礦宣傳部與呼倫貝爾盟文物站通電,邀請到程道宏和陳鳳山兩位同志前來調查。

工作人員將這具猛獁象化石命名為1號化石。

同年5月15日凌晨,在露天礦又發現了2號化石,2號象挖掘工作於5月18日開始進行。

1980年7月,2號猛獁象化石正式出土,完整程度高達70%,它身高4.75米,長9米,門齒長度3.1米,門齒根部直徑1.1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古象化石標本中最大到的一具,先後到美國、英國、日本、荷蘭等國巡展。

1984年春天,扎賚諾爾礦務局露天礦又發現了3號猛獁象化石,扎賚諾爾也因此獲得「猛獁故鄉「之稱。

猛獁在長鼻目中的體型是巨大的。

猛獁中已知最大的種類草原猛獁。

成年母象肩高範圍在9尺10寸至10.8尺!【英尺】(約3米—3米2)而成年公象平均肩高範圍在11尺至11尺10寸(約3米35—3米6)。

猛獁象源於非洲,早在晚更新世時分布於歐洲、亞洲、北美洲的北部地區,尤其是凍原地帶,體毛長,有一層厚脂肪可隔寒,夏季以草類和豆類為食,冬季以灌木、樹皮為食,以群居為主。

存活於480萬年到4000年前的上新世時期。

最後一批西伯利亞猛獁象大約於公元前2000年滅絕,那時正好是埃及建立金字塔的時代。

猛獁象夏季以草類和豆類為食,冬季以灌木、樹皮為食,一直生活在高寒地帶的草原和丘陵上。

猛獁象生長速度緩慢,基於對他們的近親現代象的研究,猛獁的懷孕期可能長達22個月,一胎只生育一個後代。

在氣候寒冷的更新世(大約公元前180萬年至公元前1萬年),它們廣泛生活在歐亞大陸北部。

距今約1萬年前,猛獁象陸續滅絕,這被視作一個冰川時代結束的標誌。

2015年4月,通過對出土於俄羅斯不同區域和時代(4500年和4300年)的兩個猛獁象標本的研究,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聲稱已基本提取了這種已滅絕的厚皮類動物的完整基因組。

這項成果獲取了幾乎完整的猛獁象生物數據資料,這也意味著科學家可以藉助克隆技術重現物種。

根據現有的基因組數據,理論上在幾十年內是可以復活猛獁象的

扎賚諾爾以「猛獁故鄉」文化為主題建了猛獁公園,2013年被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會員會,授予國家AAAA級景區,2013年榮獲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規模最大的猛獁雕塑群」,2014年列入內蒙古「重點公園」,是集觀光休閒、運動娛樂、民俗文化展示、

我們今年7月末來到旅遊呼倫貝爾扎賚諾爾旅遊,見證了猛獁的生活1萬1千年前那種生活狀態。

公園內共有古生物雕塑93座,猛獁象群雕塑87隻、3座犀牛、1座大角鹿、2座劍齒虎。

其中最大的猛獁象王高度15.77米,長15.9米,寬4.4米。

金龍湖面積16萬平方米,湖面寬廣、優美的環境是夏日休閒、垂釣,冬日滑雪、滑冰的好去處;摩天輪、旋轉木馬、無天網碰碰車、及自旋滑車等既是公園的集中遊樂設施,也是全區地標性建築。

觀光塔內設有景觀餐廳、5D影院、老年健身設施等休閒娛樂設施;兒童科技館主體兩層,一層為科技展區,二層為兒童體驗館;春園生態休閒旅遊觀光園是集室內栽培、戶外展示、農業生產、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觀光生產區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消失的草原霸主——猛獁象

圖文均屬原創/草原牧歌 猛獁象,又名長毛象,是一種適應寒冷氣候的動物。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象之一,其中草原猛獁體重可達12噸。猛獁象和亞洲象是在480萬年前,由相同的祖先分支下來的。猛獁象身高體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