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戎 保西垂:參觀甘肅秦文化博物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從小生長在秦都咸陽,所以非常熱衷於秦人和秦國的歷史。

從秦咸陽城遺址,到秦櫟陽城遺址,再到秦雍城遺址,我很早就跑遍了。

2018年4月5日傍晚,清明節假期的第一天,我終於來到甘肅的禮縣,這裡可是秦人的發祥地——

申威隆:90後「陝西文博一哥」

在禮縣的縣城中心,有一座宏大廣場,這裡坐落著雄偉的甘肅秦文化博物館。

它的前身是禮縣博物館,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由於博物館面積狹小,安全設施非常的簡陋,2008年汶川地震之時,使館藏的22件文物受損,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

2012年9月17日,這座嶄新的博物館正式開門迎客,不僅很好保護了這裡的重要物,而且為「秦人的發祥地」樹立起重要的地標。

4月6日清晨,尋訪鸞亭山遺址之後,我便來到了這座甘肅秦文化博物館。

博物館共有三層,展廳分上下兩層。

下層主要展示禮縣的秦早期文物,乃這座博物館的核心基本陳列,按照時間的順序分為三個單元;上層主要展示禮縣歷史、民俗和書畫等,但是目前沒有對外開放。

1、牧馬西垂 捍衛周室

大約在商朝末年,秦人已經在甘肅東南部活動。

周朝建立之後,秦人被貶為「御奴」,為周王朝抵禦西戎。

西周中期,秦人活動的中心,已經明確在今天禮縣的西漢水上游,這裡當時被稱為「犬丘」或「西垂」。

剛一走進博物館的展廳,我們就看到劉家文化風格的高領圜底罐和高領袋足鬲。

作為陶質的水器和食器,它們都是3000多年前古羌族使用的器物,表明這裡曾經是羌人的重要活動區域。

在旁邊的展櫃里,還可以看到商代的保父辛□鼎和西周的乳釘紋簋,它們分別出土於禮縣城關鎮的雷神廟和鹽官鎮,應該算是這裡出土較早的青銅器了。

由此可見,商周時期中原王朝對這裡的影響力。

秦人的首領非子,因在「犬丘」牧馬出色,受到周孝王的重用,封為「附庸」,賜以「秦」地。

從此以後,秦人逐漸強大,通過與西戎的鬥爭,經歷血雨腥風的考驗,邁向立邦建國的道路。

西山遺址位於禮縣縣城西側的山坡上,2005年3月至4月,考古工作者對這裡進行發掘,發現大量史前和兩周時期的灰坑、墓葬、房址、夯土牆和建築遺蹟。

在展廳中可以看到這裡出土的大量文物,包括陶器、玉器、貝飾、銅魚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大體量的陶質管道,它出土於西山遺址的夯土建築之下,顯示了這處遺址具有較高的等級。

這是目前發現西周時期秦人最早的都邑和墓葬遺址,對確定早期秦人活動的中心和祭祀遺址提供了重要線索。

在禮縣周圍還發現了很多寺窪文化的遺址和墓地,縣城以南,密度最大。

寺窪文化的陶器多見馬鞍口罐、無耳高領罐、雙口罐等,年代大約從西周早期延續到春秋時期,基本與當地周秦文化的分布範圍重合。

目前,有學者認為寺窪文化的主人,應該就是與秦發生糾葛的西戎。

在第一展廳的結尾處,展示了禮縣鸞亭山祭祀遺址,它位於海拔1700米的鸞亭山上,包括山頂祭祀遺址、山腰夯土台和墓葬區。

2004年上半年,考古工作者對這裡進行發掘,發現大量墓葬、灰坑和夯土遺址。

鸞亭山上遍布各類瓦片,包括大量「長樂未央」瓦當。

從西周時期開始,這裡就有人類居住和活動的跡象,秦襄公時期這裡成為祭天的場所,漢武帝時期圍繞祭壇修建夯土牆,並且舉行過兩次大型的祭祀活動。

經過考古發掘,在編號為F3和G4的遺蹟中,發現多組祭祀使用的玉石器,包括玉璧、玉圭和玉人等類型,分為白玉、青玉和墨綠玉等不同的質地。

它們以壁和圭為主,按照「三禮」中的記載,這樣的組合主要用於祭祀天神,也就是傳說中的「昊天上帝」。

2、禮樂文明 襄文建功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護送周平王遷都洛邑,被封為諸侯,建都於西垂,秦國正式建立。

襄公的繼承者文公,繼往開來,東拓疆土,設立史官,教化百姓,禮樂文明在這裡興盛起來。

上個世紀90年代,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被盜,眾多珍貴的文物流失到海外,包括秦公鼎、秦公壺、秦公簋、秦子鍾等。

1993年10月,上海博物館在香港購回六件秦公器,器內均有「秦公乍鑄用鼎」「秦公乍寶用鼎」和「秦公乍寶簋」等字樣的銘文,判斷為秦國初期的青銅器。

掀起了大堡子山考古發掘的序幕!

1994年春天,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的韓偉先生,赴法國和比利時進行訪問期間,在戴迪先生那裡看到一批秦人的金箔飾片,包括鴟梟形、口唇紋鱗形、雲紋圭形、獸面紋盾形、目雲紋竊曲形等,以及兩件金虎。

通過與明確時代的青銅器花紋進行類比,判斷這些文物是西周晚期秦公棺上的裝飾物,也是大堡子山秦公墓被盜走的珍貴文物。

由於慘遭盜掘,文物大多流失,所以在展廳中,擺放的秦公鼎和秦公簋均為複製品。

2006年9月至11月,考古工作者又來到大堡子山,先後發掘了一處大型建築基址、兩處七座中小型墓葬和一處祭祀遺蹟。

其中,祭祀遺蹟內發現一座保存較好的樂器坑,出土一批銅鎛、銅虎、石磬、銅甬鍾等珍貴文物。

1997年,在大堡子山東南五公里的圓頂山,又發現了一批秦早期的貴族墓葬,這裡出土的大量珍貴銅器,基本都可以在展廳中看到。

結合青銅禮器的風格和組合情況,初步判斷這些墓的主人是公卿大夫一類的中等貴族,年代大約在春秋中晚期前後。

在獨立的展櫃中,有一件方形的「青銅車」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實,它是一件存放物品的方盒,上方的蓋子可以打開,中間的紐被塑造成熊和人的形象,四角站立著四隻小鳥和仰天長嘯的老虎,造型極其精美,可算「鎮館之寶」了?

3、東進關中 車馬揚威

秦人與戎人的反覆較量中,練就了「尚武好戰」的精神,戰車和戰馬是秦文化中的重要內容。

在最後一個展廳中,以各類車馬坑和車馬飾為主,展現了秦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開拓進取的性格特徵。

在禮縣周圍很多秦早期遺址中,發現了各種風格不同的車馬坑,它們大多位於重要墓葬旁邊,乃墓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在展廳最顯眼的位置,復原了圓頂山發現的一座車馬坑遺蹟,編號為「98LDK1」,位於M3西北約20米。

坑內隨葬著五乘車馬,前後相隨,轅東輿西,出土部分車馬飾、銅箭鏃、鐵器和陶器等。

秦人屢遷都邑,不斷向東拓展。

秦穆公稱霸西戎,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秦孝公時,商鞅變法,國力大為增強。

最終,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一代偉業。

因此,回望秦人發展的歷史,就是回顧中國多民族不斷走向統一的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