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的魅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平凡的世界》的魅力

■演講人:賀紹俊 ■演講地點:瀋陽師範大學圖書館 ■演講時間:二○一五年四月

作者:賀紹俊 《光明日報》( 2016年02月18日 11版)

路遙 資料圖片賀紹俊 瀋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曾任文藝報社常務副總編輯,《小說選刊》主編。

專業為中國現當代文學,主要從事當代小說研究和批評,以及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研究。

主要著作有《文學的尊嚴》《建設性姿態下的精神重建》《重構宏大敘述》《文學批評學》《中國當代文學圖志》《鐵凝評傳》等。

曾獲魯迅文學獎等獎項。

資料圖片資料圖片(了解更多光明講壇內容請掃描二維碼關注光明講壇公眾微信號。

歡迎留言、探討、推薦。

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因為同名電視連續劇的播映,最近一段時間成為大家熱議的一個話題。

不少沒有讀過小說的人也找來小說讀。

路遙這位已經逝世二十多年的當代作家,也再一次成為人們致敬的對象。

但《平凡的世界》作為一部當代文學的經典作品,並非是靠這次電視劇的播出才出名的,它自出版以來,就成為一部始終受到讀者喜愛的暢銷書,讀者的歡迎持續二十多年不減。

這裡有幾個數據。

一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國情研究室在1999年做過一次「1978-1998大眾讀書生活變遷調查」。

根據調查結果,評選出「到現在為止對被訪者影響最大的書」,排在前三位的是《紅樓夢》《三國演義》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平凡的世界》排在第六位,而且這是唯一的一部進入到這個結果的新時期以來的當代小說。

廣西大學的老師還做過一次「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在獲獎作品中,讀者購買最多的是《平凡的世界》,讀者最喜歡的作品也是《平凡的世界》。

2008年,新浪網做過一次「讀者最喜愛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的調查,調查結果,《平凡的世界》以71.46%的比例高居榜首。

2012年,「文明中國」全民閱讀調查中,《平凡的世界》甚至超過了《紅樓夢》,在讀者最想讀的圖書中排在第二名,同樣在這一年,由北京市委宣傳部等十七家單位組織的「大眾有獎薦書活動」中,《平凡的世界》是推薦者最多的一本圖書。

《平凡的世界》出版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就將其搬上了小說連播的節目,80年代電視還沒有普及,廣播電台的聽眾遠遠多於電視觀眾,小說播出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收到了數千封聽眾來信。

有一封學生的來信說,他們有二百七十人住在一幢四層樓房裡,約有一百部收音機、錄放機,在中午12點半都同時收聽《平凡的世界》。

現在《平凡的世界》一共印了多少冊,我沒有了解到確切的數字,但不久前我去西安,聽與路遙女兒熟悉的朋友介紹,出版社每年給路遙女兒的版稅都有上百萬,可見每年出版社重印《平凡的世界》的量都是很大的。

那麼,《平凡的世界》的魅力到底在哪裡呢?

魅力來自作家心血之凝聚

《平凡的世界》共分三部,路遙為寫這部宏大的著作耗盡了心血,路遙是1992年去世的,他去世時才43歲,英年早逝,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路遙為寫這部小說而透支了生命。

路遙是新時期成長起來的作家,80年代初他的中篇小說《人生》發表後給他帶來了極大的聲譽,《人生》獲得了當時的全國中篇小說獎。

緊接著,西安電影製片廠又邀請路遙當編劇,把《人生》改編為電影。

《人生》的成功大大激勵了路遙,他在寫作上有了更大的雄心,他要寫一部全景式反映從1975年之後中國城鄉社會近十年間變遷的史詩性小說,當時就確定了小說的框架是三部、六卷、一百萬字。

從1983年起他就醞釀構思這部小說,為這部小說作前期準備。

一直到1985年,他把構思想明白了,路遙就背著兩大箱資料和書籍,還有十幾條香菸和兩罐「雀巢」咖啡,來到銅川礦務局的一所煤礦醫院,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寫作。

1986年完成第一部後,路遙又躲進吳起縣武裝部院的窯洞裡開始寫第二部,這時候路遙已經感到身體不舒服了。

第二部寫完時,忽然就吐了一口血。

醫生告誡他必須停止工作,否則就不能保命。

但路遙把醫院檢查的結果藏起來,也不去治療,就自己找點中藥吃。

1987年,路遙又來到榆林賓館,開始了第三部的創作,一直到1988年春節前夕,他終於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寫作。

路遙就是這樣一位認真的作家。

不說別的,就從他寫《平凡的世界》架勢,也能看出這一點。

他住在西安,生活很方便,但當他決定寫這部宏大構思的作品時,卻專門要找一個偏僻的地方,他為的就是躲避世俗的纏繞,一心一意地寫作。

光是一個開頭,他就整整想了三天,動筆開了一個頭,不滿意,撕了,又想,又動筆,又撕了。

三天了他還沒有一個滿意的開頭。

可見他的認真勁。

但三天後他自己都慌了,就給自己的好朋友打電話,說三天了,我還沒有寫出開頭,如果再過三天,我還寫不出開頭,你一定要來一趟,看我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如果這三天我不給你打電話,就是我已渡過難關了,你就不用過來。

好在三天過後,他的這位朋友沒有接到電話。

那麼路遙想了三天三夜還要多的時間,想出的開頭是怎樣的呢?我想朗讀一下:

「1975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蒙蒙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淋地向大地飄灑著。

時令已快到驚蟄,雪當然再不會存留,往往還沒等落地,就已經消失得無蹤無影了。

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地沒有到來。

在這樣雨雪交加的日子裡,如果沒有什麼緊要事,人們寧願一整天足不出戶。

因此,縣城的大街小巷也比平時少了許多嘈雜。

街巷背陰的地方,冬天殘留的積雪和冰溜子正在雨點的敲擊下蝕化,石板街上到處都漫流著骯髒的污水。

風依然是寒冷的。

空蕩蕩的街道上,有時會走過來一個鄉下人,破氈帽護著腦門,胳膊上挽一筐子土豆或蘿蔔,有氣無力地呼喚著買主。

唉,城市在這樣的日子裡完全喪失了生氣,變得沒有一點可愛之處了。

很平實,也很流暢,並沒有驚世駭俗之處。

但因為路遙把心血全部凝聚在筆端,所以這種平實的敘述會牽著讀者一點點地讀下去,越讀越感到有魅力。

魅力來自作家真誠的寫作姿態

路遙對寫作抱有真誠的態度,他是發自內心傳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要表達的也正是他自己力圖做到的,比方說,小說中的人物積極面對苦難,也正是他自己的真實寫照。

苦難,是路遙一生的伴侶,正視苦難,積極樂觀地面對苦難,也是路遙最重要的文學資源。

路遙小時候生活很苦,他是大伯帶大的,大伯自己還有兩個孩子,沒有錢,大伯就不讓孩子讀書。

路遙讀了小學,準備參加全縣的升初中考試,大伯不讓他參加考試。

路遙說不讓繼續上學可以,但還是讓我去考試吧,考一下證明我學習得怎麼樣。

就這樣他參加了考試,一考考了全縣第二名。

路遙把錄取通知書也領回來了,但大伯不吭聲。

直到開學報到那一天,大伯說,這學肯定不能上,天王老子說了也沒用!路遙就去找村支書,他跑到村支書跟前,哭著說,干大,我想上學,你給我想想辦法!村裡也窮,村支書就挨家挨戶借了兩斗黑豆,交給路遙,讓路遙換成錢去交報名費。

路遙進了城,賣了黑豆,換了錢,跑到縣中學去報名,但縣中學不收他了,因為學校有規定,新生超過一個星期不報到就除名。

路遙再一次哭著找到村支書,說學校已經不收我了!村支書又專程趕到縣中學,找到校長,懇求學校網開一面,校長被打動,才破例收了路遙。

路遙一方面真實感受到生活的苦難,另一方面,他也特別珍惜苦難中的友誼和善良。

沒有這次自己的爭取上學,也許就沒有了一個偉大的作家路遙和偉大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但同時也因為在經歷苦難的過程中,培育起他的積極樂觀的世界觀,這更是成就他的關鍵。

在路遙的小說里,苦難是重要的內容,路遙寫苦難,都有著切身的體驗,比方飢餓感,對於路遙來說,是刻骨銘心的記憶。

他一生經受的飢餓的折磨是太多了。

所以他寫《平凡的世界》,不由自主地就從孫少平吃午飯開始了小說的敘述。

小說的第一章寫的就是孫少平在讀高中時吃午飯的尷尬情景,因為貧窮,他與另外一名女學生都是拖到最後才去取飯,這樣就避免了被人嘲笑。

小說寫到飢餓時,都寫得特別細緻,比如:「他站起來,用手抹了一把臉,端著半碗剩菜湯,來到西南拐角處的開水房前,在水房後牆上伸出來的管子上給菜湯里摻了一些開水,然後把高粱面饃掰碎泡進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這樣的細節讓人身臨其境,這也是一個親身感受過飢餓的作家才能寫得出來的。

勵志的精神魅力征服了廣大讀者

《平凡的世界》出版後,並沒有馬上引起熱烈反響,甚至文學界對它的評價還不高。

但這部小說逐漸受到了普通讀者的歡迎,我們先引幾段讀者的話。

一位讀者說:初冬的風呼呼地刮著,夜色從大地升起,漸次籠罩著茫茫的大平原。

望著眼前的一切,我進退兩難,欲哭無淚,心情降到了冰點。

就在這困難的時刻,我驀然想起了路遙,想起了《平凡的世界》里在街頭秋風秋雨中茫然無路卻咬牙堅挺的孫少平。

另一位大學生讀者說:路遙能在平凡中揭示現實生活中的人們所忽視的東西,能有一種感人至深的震撼,在平凡中告訴我的卻是不平凡。

生活這本書,路遙讀得很認真,抓住了不為常人所注意的農村的生活現實,然後用樸實的語言寫出偉大的作品。

還有一位打工者說這本書為他們艱苦的打工生活增添了一層希望的亮色和奮鬥的力量。

顯然,讀者在閱讀《平凡的世界》時,是被小說中的人物所感動,所鼓舞,他們從中獲得了一種精神的力量,增添了克服困難的勇氣。

《平凡的世界》有著明顯的勵志作用,勵志是這部小說最突出的精神魅力。

圖書分類中有一種類型叫勵志類圖書。

其實,很多讀者就是把《平凡的世界》當成勵志小說來讀的。

這部小說真實地描寫了中國在上個世紀80年代前後發生的巨大社會變動中,生活在基層的各色普通人物為改變命運、為爭取幸福而作出的努力。

人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挫折與追求,精神的痛苦與愉悅,伴隨著人物的命運充分展開,令讀者感慨萬端。

特別是主人公孫少平和孫少安,雖然兩個農村青年選擇的道路不一樣,但他們的共同之處都是在苦難面前敢於進行抗爭,在人生道路上勇於開拓進取,讀者往往都會以他們作為激勵的楷模。

勵志小說一般是以人物的困苦和磨難為主要敘述內容,具有真情實感,可以達到激勵他人的效果。

勵志小說不見得是被文學研究者公認的經典作品,但它因為勵志效果,會擁有大量的讀者。

比較典型的勵志小說有蘇聯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也有人把新世紀以後出版的《杜拉拉升職記》看成是與今天時代相吻合的勵志小說。

但即使從勵志的角度看,《平凡的世界》也比其他勵志類圖書更具有魅力。

這種魅力就來自作者路遙的真誠和誠實。

就是說,路遙寫這部小說是以真誠的態度表達了他自己在人生磨難中的體驗,誠實地書寫了他對這個世界的認識。

路遙對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體驗,他把這種體驗不打折扣地還原在小說《平凡的世界》里,所以人們在讀到那些關於苦難的書寫時,才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才會深深被打動。

當然,光有真實的苦難體驗,還起不到勵志的作用。

要說寫苦難,有的作家寫得比路遙更狠更慘,比如張賢亮的《綠化樹》寫知識分子在勞改農場遭受的苦難,又比如陳應松寫的一系列以神農架山區貧困農民為對象的小說,但這兩位作家對待苦難的態度是和路遙不一樣的。

他們對待苦難是一種悲劇型的,是帶有強烈仇恨感的,因此他們書寫苦難的主題也是側重於批判性的。

但路遙對待苦難的態度是積極的,因此他書寫苦難的主題也就具有了勵志的效果。

他也將這種生活態度賦予了小說中的主人公。

比如孫少平,經歷了許多的生活磨難。

原來他是細皮嫩肉的,後來變得又黑又粗,兩隻手被石頭磨得全是硬繭,走路都要拱著腰,別人一看就知道他是個攬工漢。

苦難在他身上留下如此明顯的痕跡,同時也讓他對苦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建立起了「關於苦難的學說」,他說他很熱愛自己的苦難,因為他相信,自己經歷千辛萬苦而釀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

在路遙的筆下,孫少平不逃避苦難,面對苦難他反而有一種崇高的感受。

這是一種不一樣的精神氣質,路遙把這種精神氣質傳達給讀者,當然會有一種強烈的勵志效果。

《平凡的世界》為什麼受到那麼多的讀者特別是生活在底層的普通讀者的歡迎,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路遙寫的是平凡人的平凡人生,寫的是平凡人有不平凡的理想。

小說沒有轟轟烈烈的大愛大恨,完全是日常生活場景的真實呈現,但從中我們又看到了複雜的人性,真實而又無奈的人生,人們在不完美的生活中努力追求完美的路,這一切是那樣的真實自然,讓讀者感到親切可信。

小說以陝北黃土高原雙水村孫、田、金三家的命運為中心,反映了從「文革」後期到改革初期廣闊的社會面貌。

雙水村是個不起眼的小山村,位於橫斷山脈環抱的黃土高原。

孫少安和孫少平這兩兄弟是這部小說的主人公,他們身上也有著路遙兄弟倆的影子。

他們是農村出身貧困的青年形象。

孫少安上學時考試總是班上第一,學校的老師都說這個孩子將來准有出息。

怎奈孫家家境貧寒,孫少安勉強讀完高小便回到隊里參加了農業生產勞動,和父親一起挑起這副養家餬口的沉重擔子。

但孫少安絕不是平庸之輩,他有他的打算,也有他的抱負,他要通過他健壯的體魄和機敏的心智使他家和全村父老擺脫世代的貧困。

孫少安是立志要在農村與苦難命運抗爭的形象,孫少平則是要走出農村、嚮往更大的世界的形象。

孫少平進城的情景是很難堪的,他在城市嘗盡了人情的冷暖:親戚冷落、旁人冷眼,待遇不公,身體遭創傷。

儘管如此,他沒有被擊倒,反而更加有了克服困難的力量。

小說寫的是平凡的人物,他們的經歷也是現實生活中最常見到的,也就是說,路遙不是採取傳奇化的方式來講故事,傳奇化有利於將人物塑造得更為高大,也會使得情節更有感染力,但路遙是從平凡的生活里提煉出故事情節,這樣的故事情節會讓讀者有一種經驗上的共鳴,因為他們的生活中可能也有過相似的經歷。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遙把國家大事、政治形勢、家族矛盾、農民生活的艱辛、新一代的感情糾葛,以及黃土高原古樸的道德風尚、生活習俗都真實而細膩地描繪了出來,構成了一幅中國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農村生活的全景式畫卷。

既透露出作者對家鄉父老溫馨動人的情愫,又體現了作者對生活、對社會,對歷史、對人生富於哲理性的深刻思考與理解,讀來嚴峻悲壯、真切動人。

路遙證明了現實主義的持久魅力

《平凡的世界》是典型的傳統現實主義敘述方式,以生活的正常邏輯構思情節,重在塑造人物,講述故事。

而路遙又是一位具有極強敘述能力的作家,因此他採取傳統現實主義的敘述方式得心應手。

但當時路遙在寫作上能作出這樣的選擇也是很艱難的。

因為當時的文學潮流正是西方現代派風行的時候,西方現代派說起來並不是一股多麼大的潮流,但它一下子就衝決了我們過去修築起來的現實主義大堤。

回顧這段歷史,有很多問題是值得反思的。

過去我們是獨尊現實主義,並且將現實主義意識形態化,從而導致了現實主義越來越遠離現實主義的本來面目,變成一種僵化的現實主義、概念化的現實主義。

讀者閱讀以這種方式寫出來的小說,也感到了厭倦,因為他們從中讀不到新的東西。

這是80年代總的文學環境。

在這種文學環境下,突破現實主義框框的寫作,既受到作家的歡迎,也受到讀者的歡迎。

但是,路遙在這種環境中能夠保持淡定和堅守,這同樣也很不容易。

因為現實主義在創作實踐中出了問題,並不能說明現實主義本身就必須拋棄了,現實主義還有沒有生命力,這同樣需要作家通過自己的實踐來證明。

路遙就寧願做這樣一名作家。

這正是路遙的可貴之處。

路遙並不是對新的東西沒有感覺。

其實他是一個對新東西特別感興趣的作家。

就舉一個小例子,他的中篇小說《人生》,主人公叫高加林,當時我讀這個小說時,就覺得這個人物的名字比較怪,一點也不像是一個出生在農村的青年所取的名字。

後來才知道,這跟路遙中學時代的學習有關係。

路遙是1963年考在縣中學讀書的,他經常到縣文化館閱覽室看報,有一天在報紙上看到蘇聯太空人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宇宙飛船在太空遨遊的消息後,竟興奮得一晚上沒睡,他站在縣中學的院子裡,仰望夜空,想從滿天的繁星里,找到加加林乘坐的飛船。

加加林就成了他特別崇拜的英雄,當他寫《人生》時,他要塑造一個走出鄉村尋找理想的英雄時,自然想到了加加林,於是他就給他的人物取名為高加林。

但路遙又是一個能夠堅守的作家,他在文學上也有自己崇拜的對象,他的崇拜對象就是同為陝西的作家柳青,他不僅認同柳青的創作方式,更認同柳青對待農村和農民的立場和態度。

他構思《平凡的世界》時,應該是想到了柳青寫《創業史》,他也希望自己能像柳青那樣,去寫一部反映農村現實的史詩性的作品。

路遙堅守了自己的文學立場和文學理想,他也通過自己的奮鬥,證明了傳統現實主義仍然具有生命力,證明了以傳統現實主義敘述方式寫出的作品仍然具有持久的魅力。

今天,《平凡的世界》再一次成為熱門話題,我覺得在討論《平凡的世界》時,尤其應該討論一下傳統現實主義的問題。

今天的文學創作,仍然是現實主義唱主角,但今天的現實主義有了很大的變化,作家吸收了多方面的技巧,大大豐富的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

但是,傳統現實主義的一些基本功能卻被作家們丟棄了。

從一定意義上說,傳統現實主義的基本功能是敘事的基本功,這些基本功能包括塑造人物、描寫細節,清晰地講述故事。

而這些基本功,在當前小說觀念多元化的背景下,越來越不被作家重視,這導致作家整體的敘述能力下降,所寫出的小說越來越難讀。

一部精神價值大於文學價值的小說

《平凡的世界》從第一部出版起至今,已經有近三十年的時間,這部作品的閱讀史和評價史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這次同名電視劇的熱播再次將這個話題挑起,有人還由此提出了一個「《平凡的世界》現象」。

所謂「《平凡的世界》現象」,就是指這部小說被廣大讀者看好,卻不被專家學者看好。

在文學史上,經常會有這種現象,好的文學作品被屏蔽了,後來的人才重新發現了它的價值。

當然,《平凡的世界》並不是一部長期被遮蔽起來的作品,但也確實在它出版之後,一直不被文學批評界看好。

甚至路遙在發表和出版這部作品的過程中都費了一些周折,其周折的原因就是因為當時文學界被現代主義思潮煽乎得都熱衷於新奇怪異了,所以對路遙的這部還老老實實按傳統現實主義方式來講述鄉村故事的小說不感興趣。

當時好幾家重要的文學出版社看了路遙的第一部初稿後,都以寫法太落後而拒絕了,為此路遙感到很苦惱。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拒絕傳統的、老套的小說。

廣東的花城出版社得到這一消息後,專門派《花城》雜誌副主編謝望新坐飛機到西安來看稿子。

謝望新看了以後,說這是近年來長篇小說的優秀之作,當時他就表示,不僅要在《花城》上發表,而且要組織召開作品研討會,向社會推薦這部作品。

既然這樣的話,那麼是不是研究文學的專家學者都失職了、看走眼了,該狠狠地指責他們呢?我覺得也不是這麼簡單。

一方面,《平凡的世界》一直存在爭議,一直就有專家學者在力捧這部作品。

另一方面,文學史研究從總體上來看,對《平凡的世界》的評價並不高。

這是因為從文學價值和文學的獨創性上說,《平凡的世界》提供的東西並不多。

這部作品的確很受讀者歡迎。

這說明,讀者閱讀文學是有多方面的需求的,讀者並不是衝著文學性去的,讀者在《平凡的世界》中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影子,更容易從中獲得一種現實的參照,更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因為受到精神的鼓舞。

同樣是勵志的效果,中國當代的讀者,讀《平凡的世界》就會比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要親切得多。

從文學的價值上說,路遙的《人生》比《平凡的世界》在文學價值上更大。

《人生》塑造了高加林這個在新舊時代交替時刻的一個追求個人奮鬥的青年形象,這個形象具有獨特性。

因此,《平凡的世界》其精神價值要大於文學價值,儘管它所包含的文學獨創性並不突出,但它的精神價值具有持久的魅力,這本身就奠定了《平凡的世界》的文學經典的基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