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之寶九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夏商周3代都以九鼎為傳國之寶,將鼎作為國家的象徵。

戰國時,秦、楚皆有興師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

周顯王時,九鼎沒於泗水下。

後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權利象徵與意義,亦曾屢次重鑄九鼎,武則天、宋徽宗也曾鑄九鼎。

相傳,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徵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

《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

皆嘗亨鬺上帝鬼神。

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鑄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徵九州,並在上面鐫刻魑魅魍魎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

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器而發展為傳國重器。

歷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定鼎」。

國滅則鼎遷,夏朝滅,商朝興,九鼎遷於商都亳(bó)京;商朝滅,周朝興,九鼎又遷於周都鎬(hào)京。

商代時,對表示王室貴族身份的鼎,曾有嚴格的規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而皇儲皇室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時行九鼎大禮。

因此,『鼎』很自然地成為國家擁有政權的象徵,進而成為國家傳國寶器。

據說,秦滅周后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遷咸陽。

但到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時,九鼎已不知下落。

有人說九鼎沉沒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地方,曾派人潛水打撈,結果徒勞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帝王九鼎的下落之謎:大禹鑄造的九鼎哪去了

傳說大禹治水成功後,鑄造了象徵王權的九鼎。儘管王朝在不斷更迭,九鼎卻始終從一個國王的手上傳到下一個國王的手上。沒有九鼎,就不能算是個真正的國王。然而,到了秦漢之間,九鼎卻不見了蹤影,由此人們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