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明燈用的人魚膏究竟是什麼?和秦始皇射的大魚有關係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

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

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這是一首詩仙李白盛讚秦始皇的雄才大略的詩句。

「人魚膏」顧名思義就是以「人魚」熬制而成的膏油,放在始皇的地宮中做長明燈用途。

但究竟有沒有人魚?人魚膏又究竟為何物呢?下面我來分析一下。

秦始皇陵中的人魚膏,學術界尚未蓋棺定論,到底是什麼東西只有等打開秦始皇陵我們才能知曉。

然而根據相關規定,近期發掘秦始皇陵肯定不太現實,我們只能根據古籍做出一些猜測。

司馬遷在《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始皇初即位, 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 機相灌輸, 上具天文, 下具地理。

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在我國一些古籍中有許多關於對「人魚」的記載,比如《山海經·海內南經》提到一個「氐人國」,曰:「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無足。

」《搜神記》則記有鮫人:「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

其眼,泣,則能出珠。

」這一形象描述的仿佛是英雄聯盟里的娜美一般,讓人津津樂道。

詩人李商隱也曾引用鮫人淚可成珠的典故創作出「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的名句。

雖然古人對其有所記載,但是鮫人(人魚)是否存在本身就是一個謎,因為現代人並沒有發現過人魚的存在。

當然也不排除兩千多年前真的有過類似人魚的海洋生物,或許隨著千年時光的進化,它已經蛻變了形象。

就像鯨魚,從生化遺傳學的角度來看,它原本屬於陸地動物,由於長期在海邊活動,漸漸四肢退化,而變成了海洋生物。

還有一種觀點人魚就是鯨魚,據《辭海》的解釋,鯢有二種:一種是兩棲類動物,四足、長尾,能上樹,亦稱娃娃魚;另一種即雌性的鯨。

廟庾《哀江南賦》云:「大則為鯨為鯢。

」《廣州記》載:「鯨鯢長百尺,雄曰鯨,雌曰鯢」。

由於鯨魚屬於大型水棲類哺乳動物,體長,肉美,脂肪多。

用其脂膏點燈確實也具有經濟意義。

秦始皇曾令人以連弩在海上射殺過的大魚,有可能就是鯨。

而且據國外科學家做的推算:用鯨腦油製成的蠟燭,一支的燃燒值是8克/時,則一立方米的鯨油可以燃燒五千天。

再根據漢唐時期流傳甚廣的《異物志》載:「人魚似人形,長尺余。

不堪食。

皮利於鮫魚(即鯊魚),鋸材木人。

項上有小穿,氣從中出。

秦始皇冢中以人魚膏為燭,即此魚也。

出東海中,今台州有之。

」這些特徵不就在說鯨魚嗎?

據《太平御覽》引《三秦記》載:「始皇冢……燃鯨魚膏為燈。

」於是,有人認為,所謂的人魚膏,或實為鯨魚膏。

由此推測,秦始皇陵地宮中照明所用的是以鯨魚腦油製成的蠟燭。

以鯨魚腦油製成的蠟燭,其能量每小時可燃7.78克,每立方米的鯨魚腦油可燃五千天,足夠保證地宮中「不滅者久之」的需要。

若再聯繫《異物志》所云人魚「不堪食。

皮利於鮫魚,鋸材木入。

項上有小穿,氣從中出」的特徵,人魚似乎就是鯨魚。

如果專家根據史料和科學實驗來據此判斷,「人魚膏」應該就是鯨魚腦油煉製而成的。

然而時至今日,對於「人魚膏」的成分,專家學者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但根據參考歷史資料和實際科學數據作為比對依據,「人魚膏」或許就是鯨魚腦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