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何要鑄造十二金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前221年,秦國統一六國 , 結束了中國長期分裂、割據天下的局面。

建立起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中央集權制國家。

開創了這一歷史的嬴政為了顯示自己的無上地位和權威, 創造性的發明了「皇帝」一詞,毫不猶豫的扣在了自己的頭上 , 史稱秦始皇,秦始皇稱帝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大大加快了中國的發展進程。

秦始皇在天下大定之後又要求收繳天下的兵器,將其熔鑄成十二尊「金人」 ,立於咸陽阿房宮前。

漢代賈誼《過秦論》中所提到的「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鑄鑲,以為金人十二」 ,說的正是這件事情。

然而,秦始皇為何要造這十二尊「金人「,是為了向天下人炫耀自已的豐功偉績,還是為了阻止天下人反抗,或是其他什麼原因?對此,歷史上是頗有爭議的。

秦始皇收天下之兵器所鑄造的 「金人」 雖然被稱為 「金人」 , 但實際上並非黃金所鑄。

當時的兵器主要由銅鑄成,古人也把青銅稱金,由此,十二 「金人「 其實是十二銅人。

這十二尊「金人」每尊都非常巨大和沉重 , 胸前銘刻著李斯撰文蒙恬親自筆書寫的 「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諸侯為郡縣,一法律,同度量等字樣。

秦始皇鍛造金人的舉措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如此巨大的銅人,加上精巧考究的製作工藝,一定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人們始終有一個疑問: 秦始皇為什麼要在天下大定後鑄造它們呢?有一種說法認為,他是為了祈求 「祥瑞「 , 穩固統治。

據說,有一天秦始皇夢見十二位身著異族服飾的巨人從天而降,他們說自己是代表上天來告誡秦始皇的,讓他千萬不要大行夷狄一樣的行為,否則將會蒙受滅頂之災。

秦始夢醒後,心下難安。

此時,有一術士前來指點迷津:「制十二金人,方可穩坐天下。

」秦始皇聞言十分高興,心中鬱結終於解開,並且立即下令收繳全國兵器熔鑄成十二 「金人」 有學者認為,這一說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秦始皇十分迷信,而且天下初定,心中總有些不安,難免會做出一些事來安慰自己。

然而,也有人提出疑問,如果秦始皇是因為迷信而鑄「金人「的,他為什麼不徵集一般的銅料或是開採銅礦作為鑄造原料,而要收繳天下兵器來鑄呢?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秦始皇此舉是為了昭告天下:國家將要廢除青銅武器了!種說法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還是遭到了很大的質疑。

雖然秦始皇時期已經有鐵制兵器了,但其在「金人」鑄成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仍有普及,直到漢代才成為軍隊的常用武器。

另外,以秦始皇時期的制鐵水平,也無法做到讓幾百萬軍隊全部裝備鐵制武器。

所以,秦始皇繳天下兵器,不可能是為了廢棄青銅武器。

還有一種說法稱,秦始皇此舉有兩個目的:其一,防止天下百姓發動武裝反抗;其二,為了粉飾太平、誇耀武功。

這一說法頗讓人信服,當統一的封建制國家剛剛建立,秦始皇需要考慮如何鞏固江山使之傳至萬世等問題,而最直接簡單的辦法就是收繳並銷毀流於民間的各類兵器,以此消除潛在敵對勢力的武力威脅。

加之,建國之初,秦始皇也有好大喜功的情緒,為了紀念自己的偉大勝利,因此便假託天意,以彰顯自己統一天下的豐功偉績。

不過,收繳天下兵器的做法,也並不是秦始皇開的先河。

《左傳襄公十九年》中記載,早在春秋時,魯國的季武子就曾經 「以所得於齊兵,作林鐘,而銘魯功焉「。

只不過,秦始皇鑄 「金人」 做得更為徹底,他民間的兵器也收繳了。

總而言之,秦始皇收兵器造 「金人」 是出於政治上安全的考慮,這一說法還是比較真實可信的。

令人遺憾的是,這十二尊 「金人」 在歷經一段段歷史後,消失於魏晉南朝時期近四百年的戰亂中,不知所終。

如今, 我們也只有根據史書記載,去想像這些曾經屹立在阿房宮前沉默巨人們的巍峨景象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秦始皇為什麼要鑄造12金人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下令收繳天下的兵器,鑄成12個重千石的銅人立於咸陽。12銅人屹立於秦都咸陽阿房宮前,因為銅是黃色的,所以又稱金人。它們身著外族服裝,每個都巨大沉重,個個精神抖擻,英勇無比,日...

秦始皇鑄造十二金人之謎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關於她的傳奇故事在民間流傳的甚為廣泛。在傳說中他既是一位功不可沒的大英雄,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另一方面她幾乎又成了暴君殘忍的代名詞,秦始皇為了永...

探索:秦始皇鑄造「十二金人」之謎

「十二金人」現在普遍是指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防止人民反抗而盡收天下之兵所鑄成之十二個大銅人像。史料中有關銅人的稱謂很多,其中將銅人稱作「鍾」,那是因為銅人是空心的,像鐘的樣子。將銅人叫「金狄人」,...

秦始皇鑄造十二金人之謎

據《三輔黃圖》載:「營朝宮於渭南上林苑中」;「可受十萬人。車行酒,騎行炙,千人唱,萬人和,銷鋒鏑以為盎人十二,立於宮門」。又據史書記載,銅人背後銘刻著李斯篆、蒙恬書:「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