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民間博物館正在興起 生存狀態如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正在興起的桂林民間博物館

桂林生活網訊(桂林晚報記者 周紹瑜)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

這一天,桂林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讓公眾的目光聚焦桂林的博物展覽。

桂林是一座擁有深厚歷史文化的城市,而博物館則是重要的人文資源,在傳承歷史文化、承擔公共文化服務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據統計,桂林現有各類博物館26家,其中就有4家屬於民間博物館,桂林的特色博物館體系已出現雛形,這對桂林人文展示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

但由於資金來源單一,藏品維護、人員管理等等困難,民間博物館的現實處境並不是很樂觀。

在建的民間博物館引熱議

5月20日,有網友在本地網絡論壇,以「私人博物館填靈川空白,希望像效果圖那樣搞出來」為題,探討了靈川縣一在建的民間博物館情況。

該話題引起了眾多市民的關注。

記者了解到,網友所提及的民間博物館是襲匯國際文化世界博物館,由桂林某企業所開發建設,項目位於靈川縣桂黃公路與環城高速路交叉口東北角。

公開的報導顯示,該房企集團公司正在建設的項目將以文博產業為支撐,以旅遊為手段,打造集文博展覽展示、特色文化旅遊、休閒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歷史文化商旅項目。

其核心的區域就是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建築面積達33000平方米,是廣西區內大的民營博物館」。

根據該房企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表述,博物館裡具體陳展的文物,目前暫時還沒有確定,但是他說該房企的董事長個人收集了2萬件的古董,其中有很多珍貴的一級文物。

博物館中具體陳展的文物,要待進一步的後續安排。

桂林市農機化管理局調研員李益民,長期關注桂北的農耕文化歷史,也希望看到桂林能籌辦起陳展桂北古代農耕器具的陳列館或博物館。

看了網上大家對民間博物館的熱情討論,李益民也談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他說,博物館是重要的人文旅遊資源,除了服務桂林市民外,也是最吸引外地旅遊者的地方。

隨著社會文化水平普遍提高,人們對歷史、文化、知識的需要與日俱增,多建些私人博物館可以彌補國家博物館體制機制不足,拾遺補闕將更多的與本地有關歷史文化、民風民俗或科技實物史料內容,最集中、最有系統地向旅遊者展示,可以使旅遊者得到較大的滿足和享受。

國有博物館的有益補充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歷史的沉澱和見證。

地處湘桂走廊南端的桂林,自古以來便是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也讓桂林的博物館事業發展有了「源動力」。

統計顯示,桂林市現有各類博物館26家,其中國有博物館22家、非國有博物館4家,國家二級博物館2家、國家三級博物館4家,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家、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4家,獲國家免費開放專項補助資金支持4家。

全市各類博物館共擁有館藏文物53676件,其中珍貴文物4264件(一級文物37件、二級文物861件、三級文物3366件)。

桂林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文物保護與考古科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稱,近年來,以桂林博物館新館建設為龍頭,一批特色博物館先後新建完成並投入使用,各館硬體水平迅速提升。

比如,美國「飛虎隊」桂林遺址公園、甑皮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新展示館、興安縣中央紅軍突破湘江戰役新紀念館等等。

與此同時,一批民間博物館也相繼成立,桂林特色的博物館體系正初現雛形。

「目前在我們這裡登記備案的民間博物館,一共有4家。

」上述負責人說,這4家民間博物館分別是桂林米酒文化博物館、龍勝大塘灣民族民俗文化陳列館、桂林觀石堂雞血玉石博物館和全州縣思源民俗博物館。

記者了解到,全州思源民俗博物館位於全州縣梘塘鎮珠塘村委白地頭村,傳承人是全州鎮鄧家埠村唐以金先生,規劃建築面積20000平方米。

該項目主要包括古民居、文物陳列館、古街、牌坊、古作坊等五大部分,擬打造成古建築文化傳承培訓基地;桂林米酒文化博物館則位於興安縣榕江三花酒業公司里,博物館通過各種酒器和米酒實物,全面展示了米酒的釀造工藝和歷史文化;桂林觀石堂雞血玉石博物館位於桂林蘆笛岩風景區的桃花江畔,主要展示「雞血玉」文化;龍勝大塘灣民族民俗文化陳列館,則是集中展示了龍勝侗、苗、瑤、壯等少數民族原汁原味的習俗民風和民間文化藝術。

「民間博物館的建設完善,對於桂林博物館體系建設是有益的補充。

」上述提及的負責人表示。

民間博物館面臨的困境

應該說,民間博物館在傳承歷史文化、承擔公共文化服務方面,與國有博物館有共同的功能。

那麼,這些民間博物館目前的生存狀態如何?

全州思源民俗博物館的傳承人唐以金,今年已年愈古稀。

創辦這家博物館之初,唐以金抱著保護古建築的情懷和夢想,以一己之力傾盡多年的積蓄,歷時8年才有了如今的成果。

「到現在已經花了上千萬元,都是自己掏腰包的,後續的建設及維護資金確實也面臨著困難。

」5月23日,唐以金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的設想是建設一個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總投資人民幣5000萬元的桂北古民居博物館———他要在這裡「復活」100座古民居。

可是,資金的不足和缺乏支持,讓唐以金的古民居博物館建設進度慢慢停滯下來。

事實上,也有不少人希望參與到古民居博物館的開發中來,但最後都沒有談成。

「我跟他們說,想投資我非常歡迎,但在合適的時候我會把它無償捐給國家,你必須尊重我的選擇。

」聽他這麼說,所有人頭也不迴轉身就走。

除了資金上的困擾,部分民間博物館商業性的運作、管理,也讓它們的展陳質量不高。

桂林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的負責人說,有些民間博物館是結合景區運營,甚至直接售賣一些展品,這讓不少民眾失去了參展的興趣。

往往民辦博物館對藏品的管理及科學研究比較少,比如,對藏品要有研究,藏品不單是羅列。

拿玉來說吧,不能單獨擺個玉出來就完了,玉和石反映當時的社會是什麼情況也要說明清楚。

「民間博物館不能成為純商業模式的企業,即便生存困難也不能將拍賣、盈利作為主業。

」上述負責人說。

博物館應公益性多一點

根據權威統計,我國有將近9成的人每年光顧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的次數不足5次。

如果說,民眾對於參觀博物館熱情不高是博物館遇冷的原因之一,那麼,部分民間博物館重數量輕質量的做法,或許是讓不少民眾失去參觀興趣的原因之一。

對於民間博物館的發展方向,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的負責人也給了一些建議。

他說,一個是政府應該更精準地扶持民間博物館,如果太多的資金支持也是負面的,但沒有資金支持也是不行的。

另外,民間博物館要具備盈利能力,必須將博物館的文化和相關產業相結合。

「我覺得博物館應該讓企業、讓市場跟收藏家進行對話,產生新的業態,要做大就必須跨界的整合。

把金融和藝術結合起來,把文化的收藏和企業、市場對接起來,把創意跟收藏結合起來。

」該負責人說,以全州思源民俗博物館為例,可以結合特色民族文化、傳統古村落、工匠文化等,在保護古民居建築的同時,一定程度地發展旅遊。

記者注意到,2015年,國務院公布新版《博物館條例》,明確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等社會力量依法設立博物館。

儘管有了政策上的利好,民間博物館的發展還有很長一段要摸索。

編輯:劉佳瑩 審核:劉鈞

相關資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